分卷阅读204


时有点消化不下。

她好奇看向曹莹:“这么隐秘的事你怎么知道的?”

“嗐,”曹慧不好意思:“都说你爱听八卦,我就花钱找人打听的啊。”

哈?

苏绾错愕,她这点小癖好已经瞒不住了吗?

不过,她同情地看向宋诗音那边。她虽笑着跟众人说话,可仔细打量,发现她笑得勉强,且好像比之前更憔悴了点。

拼了命嫁豪门,何必呢!

.

朝廷公募筹粮速度极快,商人们陆陆续续往抚州送粮,终于在八月底将赈灾米粮筹够了。

从筹粮到送粮仅仅用了半个月,这便是民间商户的力量,连朝廷都震惊了。

若是往回,朝廷调粮、备粮、运粮一般都得准备两个月。

而民间商户不一样,尤其抚州的粮食商们,他们有自己的粮仓,只需就地取就是。还有,商人有自己的运货渠道,比起朝廷大批量集中运送,更显灵活多变。

是以,这次的公募米粮让朝廷大为震惊的同时也尝到了甜头。

户部尚书看着国库账本上几乎分文不动就解决了抚州之事,头也不疼了,走路也有力气了,一天来回几趟进宫也不喊累了。

居然还特地嘱咐自家夫人设宴,把京城香饽饽苏绾邀请上。

苏绾收到帖子有点受宠若惊,辛大人府上的茶宴自然推脱不得,当即就写回帖应下。

只不过去赴宴这日却遇到了点麻烦。

辛家设宴在城外别院,是以宾客都得乘马车出城。但才出城没多久,各家的马车就堵在了官道上进退不得。

苏绾不解地问:“前头发生了何事?”

小厮跑去打探,过了会回来说:“少夫人,前头撞死人了,许多人闹呢。”

苏绾一惊:“谁家马车驾这么快,居然撞死人?”

“不是马车撞人,是人撞马车。”小厮道:“死的是个流民,为了讨吃食撞上去的。现在,那些流民全部围着孙家的马车讨公道呢。”

一听是流民,苏绾忙问:“东京城怎么会有流民?哪里来的流民?”

“听说是从抚州来的。”

苏绾心头一跳。

---------本章已完,请跳到下一章,以下乱码不必看-----------------



第68章 苏.搞钱小能手.绾

东京城出现流民, 还是从抚州来的流民。而抚州距东京城千里远,流民能走到这,这说明什么?

抚州的情况恐怕远比她想象的严重。

苏绾心绪不宁。

没多久, 官府来人清道,将那些流民带走了,各家马车才得以通行。

来辛府茶宴上的人颇多,但许多人都在谈论路上遇到的流民之事。

“朝廷不是已经送粮去了吗?怎么还有流民?”

“庄夫人有所不知, 朝廷送粮那也是在第一批灾粮被抢之后。我一个从抚州来的亲戚说, 灾粮被抢之时, 许多地方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嘶——这事可真难办。”

“可不是?当初朝廷许多人不愿去抚州估计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些事, 也就陆.”

说到这, 那人朝苏绾这边看了眼,见苏绾在听别人说话,这才放低声音继续道:“说起来陆状元还是年轻了,不知世事深浅,抚州这烂摊子岂是他一个初入官场的人能接的?”

“等着吧。”她说:“后头保不齐还有什么发生呢。”

这边, 苏绾微低头看似在听曹慧说话,然而却竖着耳朵听另一边。

这些人猜测得对,乱世出现流民乃常态,可现在是太平盛世居然也出现流民, 说明抚州之乱已不可估量。

纵观历史,流民若不加以控制则社会秩序糜烂, 搞不好还会演变成大规模造反。

苏绾听了会, 心神烦乱。

一旁,曹慧还在继续跟她说新打听来的八卦。

“苏姐姐你猜怎么着?她居然大度地把那通房抬成妾了, 还风风光光给她办了几桌席面。”

“嗯?”苏绾回过神, 这才记起来她说的是宋诗音。

宋诗音当了半生京城第一美人, 赚尽名声嫁进了昌德侯府成为世子夫人,孰料日子才过一年就变成了这样。

“她这人也真有意思,若是旁人家主母遇到这种事,铁定是让那通房将孩子生下来然后养在自己膝下。她倒好,不仅将那通房抬妾,还言明这孩子让妾抚养。”

“也不知道她怎么想的。”曹慧啧啧叹声。

怎么想的?

苏绾猜到些许。

宋诗音对模仿她大姐有种不可割舍的情结,两人同是嫁入豪门,经历的事似乎都一样。

当年萧毅也是成婚没多久睡屋里的丫鬟,当然,苏娴比宋诗音手段高一些,在得知苗头时就一碗绝子汤把那丫鬟当姨娘的心给摁死了。

但宋诗音空有美貌却无手段。她想彰显大度,想学苏娴贤惠端庄的名声,可只学到了皮毛。然而她根本没意识到的是,她如今正在学的恰恰是苏娴早已摒弃的东西。

苏绾不禁想,若是哪天宋诗音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会不会绝望呢。

但她现在没精力关心旁人是否绝望,她心不在焉地吃了两盏茶后,以身子不适为由跟辛夫人告辞离去。

入城后,她并没回府,而是让人驾马车去了裘老先生的府上。

裘老先生像是得知她会来似的,见到她开口就问:“看见城外的流民了?”

苏绾忙上前行礼:“老先生,正是。”

“你想问什么?”

“还请老先生如实告诉晚辈,抚州现在的情况到底如何。”

闻言,裘老先生沉吟片刻,道:“其实老夫也不知抚州情况如何,但正如你猜到的,东京城出现抚州流民不是小事,陆安荀那边确实很难办。”

连裘老先生也不知道,苏绾些许着急。上次听说陆安荀镇压暴民时受伤了。后来他写信回来说伤已痊愈,可谁知他是不是撒谎?

而且苏绾有种预感,抚州的事说不准只是一个开端,更大的危机还在慢慢酝酿。

只是她非朝中之人,不知局势,也猜不到那危机是什么。

想来问裘老先生,但裘老先生似乎并不想让她知道太多。

他道:“小娘子不必忧心,陆安荀的本事可不小,我们且静观其变就是。”

苏绾点头。

须臾又问:“城外的那些流民官府会如何处置?”

裘老先生道:“若是数量不多先收留赈济,若是多,则驱赶回乡。这是朝廷处置惯例,莫非小娘子有其他主意?”

苏绾摇头:“正如裘老先生所说,我们远处东京城无能为力,且静观其变罢。”

.

当天,苏绾派人去城外打听流民的消息。待她回府后,云苓也打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