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4


方念真师徒三人对视了一眼,安子偷笑:“师父,姓方的果然都挺勤快,这人招的不错。”

“臭小子,敢调侃我,这才来没多久呢,还是先观察着。我跟他签的也不是死契,有些事情还是得防着点儿的。”

安子和小秋异口同声:“诶,知道了,师父。”

喝完这碗萝卜牛肉丸汤,方念真就去“锅里捞”和涮肉店都巡视了一圈,见各处都良好,没什么异常,她就放下心来。

之前杜河送来的那个巨大个头的红薯还没有做,就在宅子厨房里摆着,再不做怕是要放坏了。

她回了宅子,一方面是把那个红薯处理了,另一方面,她又要开始炒火锅底料了。

先把那个红薯胡乱切成几瓣上锅蒸熟,蒸熟之后拿出来晾一下,把红薯皮剥下去。

方念真嗅着红薯的香甜味儿,切了一小块儿下来自己吃。

唔,跟去年的口感差不多,还不错,说明自己地里的红薯品质没有退步。

至于改良品种,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大肃如今推行的红薯品种就是现在这样。

甜度有,但是算不上高;口感也有,但是算不上润。不至于吃一口红薯就噎得锤一下胸口,但是也确实淀粉感重一些。

方念真不由得怀念起现代的烟薯,至于具体是几号品种,她记不清了。

那种红薯烤出来会冒着蜜汁,甜,香,糯!

吃完一个,舔一下手上遗留的汁都是甜甜的。

方念真那时候光顾着做和吃了,对农业方面的了解却知之甚少。

现在自己有了地,尤其古代又没有现代化的机械,才知道种田的繁琐与艰难。

这还是建立在她全程“外包”的基础上,若是她没有这一身厨艺,只怕也会生活艰难。

摇头叹了口气,方念真把注意力放到了面前已经晾凉的红薯上。

她打算采用“三蒸三晒”的法子,把红薯晾成干。

要说这红薯干,也不是没有卖的,商队早就带到新云州了。

新云州种红薯比其他地方是要晚上一年的,别的地方早就有人研究出红薯的简易吃法了,“晒成干”自然也在其中。

商队贩货的时候,也有人往新云州带过,这红薯干在新云州并不算新鲜物。

只是,卖得也太贵了!

她在新云州的干货铺子买了一次吃,味道尚可,但是吃的肉疼。

也不知道谁定的价,两斤红薯干的钱都能买她店里一斤牛肉干了。

不过,今年新云州大批量下来红薯,这个情况应该也会有所改善了。

把红薯切成条,不能晒干,晒干就会发硬,口感不好。

最好是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在阴凉处风干。

过了那场秋雨之后,新云州就干燥起来了,她晾晒房里的葡萄干的晾晒进程都加快了,眼看着快要晒好了。

方念真有一日太忙,喝少了水,早起还流了鼻血,吓了黄莺一大跳。

把红薯干晾上,方念真给自己灌了半壶水,又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始炒底料。

花费一个半时辰,左右开弓炒好了四锅,被熏得头晕眼花,累得胳膊打颤。

正休息的时候,黄莺说,曾月怡来了。

自从上次她喝醉了酒,可是有一阵儿没出现了,连店里都不去。

方念真只道她是觉得失态了,不好意思了,就也没去打扰她。

曾月怡似乎已经调节好了,大大方方地进了院儿来。

“你的衣服,给你洗好了,多谢。”

方念真自感一身火锅味儿,让黄莺接了,回屋放起来。

方念真因为累,就坐在小厨房前的石阶上,曾月怡也大喇喇地坐到她身边。

她用鼻子嗅了嗅:“你好香啊。”

方念真:…… ……

这句话,她说得多一个字或者少一个字都成啊!

见方念真无声地笑了起来,曾月怡还莫名其妙。

“笑什么呀,你身上味道真的很香,比你院子里飘得香味儿还浓,还好我是吃了饭过来的。”

“我今天炒了太多了,胳膊都哆嗦了。”

曾月怡四处瞅了瞅,去厨房的灶台旁捡了一根柴。

“你这衣服也是脏的吧?我就直接锤了?”

方念真明白了她的意思,点了点头。

初时还有些疼,锤了十几下之后,方念真就感觉自己肌肉的酸痛感缓解了些。

曾月怡不愧是练武的,一通锤之后,又上手捏了捏她的胳膊。

“我要去京城了,你不是过两天运一批东西吗?我到时候就跟着那一队走了。”

方念真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啊,这么突然,去多久呀?”

“个把月吧,我来是想问你,有没有什么要传的信,或者需不需要我侧面打听打听你在京城里的分店怎么样。”

方念真很高兴:“需要需要,我总是听小五和严娘子传信,终究是没有亲眼目睹,你帮我看看。”

“好,还有,知晓那边的事情,我也会帮她打听着,但毕竟是家事,不一定能打听出来。”

曾月怡之前和知晓同吃同睡了半个多月,也是有一些交情在的。

“曾大镖头,你怎么这么好,等你回来我天天给你吃好吃的。”

曾月怡看着方念真要扑过来抱她,赶忙起身避开了。

“你感谢归感谢,动什么手,我走了。”

曾月怡潇洒地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就走了,方念真也歇得差不多了,赶紧去洗了个澡,把头发也仔仔细细地洗干净。

感觉一身清爽了,才终于舒服了。

曾月怡走的那天,方念真给她准备了一堆在路上吃的东西。

潇洒的女侠骑着骏马——两边滴里嘟噜挂了好几个布兜子,甚至她背上的行囊里,还被塞进去一包薯片?!

方念真看着远去的曾月怡,莫名地觉得这场景像是她在现代玩过的一款游戏,小青蛙背着行囊去远方。

送往京城的底料出发了,她暂时闲了下来,终于又记起了那位做鱼特别好吃的大厨。

说起来还有些缘分,方念真把两头牛寄养在石友的工友那里,有时会喝上牛奶,而这个大厨就住这个村儿。

方念真没有贸然上门打扰,先托石大哥和他工友打了声招呼。

方念真在自己店里打包了一些酒菜,在石大哥的工友下工的时候,用自家马车接上他,与他回了家。

她正好也看看自己那两头牛,自从买过来,就只看过一眼,后来就没有亲自去看过了。

这两头牛养得还挺好,膘肥体壮的。

因为养牛的这层关系,方念真也算是他们家的“东家”。

他媳妇热情地临时赶出来好几道菜,又把她带来的菜装盘也摆上桌,邀请方念真一起吃。

想拉关系,那自然不能拒绝人家的好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