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4


:“相公,光宗,吃饭吧?再不吃天就彻底黑了。”

她一出声,这父子两像是找到了宣泄口一般,同时将嫌恶的眼神射了过去。

“现在才做好?这么慢?”

“做的什么东西,不会又是清汤寡水白菜稀饭吧?”

张氏低头,眼中的怨毒一闪而逝,又被麻木替代。

姑苏府城知府府衙里,新上任的工状元黄如月一脸好奇地讲手边的茶水推给江萤,“江大人,您怎么露出这般怀念的神色?”

一只葱白的手端起了茶碗,细看却能看到那手指中间明显的笔茧,这一看就是双常年握笔的手。

视线随着手指往上抬,能看到一个身着精简便服,头饰精致的从容女子。

正是江萤。

如今平治三年,江萤三十三岁,她是太和十七年的进士,如今为官已有六栽,考入的是户部,毕竟她喜欢银子,这次却是作为钦差大人巡游江南的一名陪同官员一起来的。

这次钦差大人的任务就两个,一个是与常年无异的银行盘账,另一个,便是协助推广这次的工状元发明,新式裁缝机。

至于她一个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为什么能蹭上这趟车,正是因为她与这黄如月的一点点小交情——她给黄如月找过那裁缝机的主要材料。

这裁缝机的主要料子还是那宫中兵仗局不要的‘废钢’料子做成的,她姐姐张秀秀给过她一把废钢武器,说是更迭换代下来的,她很喜欢,但是后来因缘巧合,遇到看着这材质两眼发光的黄如月,她便一个脑热,送她了。

再后来,这个新奇的发明里,她居然也占据了一点点小小的功劳。

“确实怀念,这姑苏府,是我与我相公相遇的地方。”江萤露出怀念的神色,成功获得黄如月一个牙酸的表情。

黄如月嘴角轻微抽了抽,她可太知道江萤那相公的脾气了。

李文澜,那就是个占有欲满满的,嗯、心机绿茶太医院医师?

她不知道绿茶这个词是怎么从成品茶的一种,变为对人的形容的。

但是,对上那位,她确实觉得很贴切啊!

哪有哪位大人会整天把‘我已经嫁与了娘子,娘子怎可薄待我’作为情趣一直挂在嘴边的哇!

“江大人京城人士,怎么会在这里遇上李太医?”黄如月半是好奇,半是转移话题,她可不想突然听好友一脸甜蜜地吹嘘自家相公,“我记得李太医家也久居京城了哇?”

江萤笑笑,她们已经在京城住了快二十年,久到所有人提起他们便已经习惯当他们是京城人士了,但她还清楚地记得当年逃命路上的点点滴滴。

这些不足为外人道,她只挑挑拣拣地说了自己当初与姐姐‘逃命’时,遇上过李家祖孙两,他们更是救了她的命。

这段经历黄如月还没听过,立刻兴致勃勃地听了起来。最后两人才聊到后面几日的行程。

“钦差大人说了他主要去银行,这宣传裁缝机的推广路线让我们来定,江大人你既然来过,有没有什么推荐呀?”见江萤看了过来,对面女郎眼神灼灼,明亮异常,就差拉着她撒娇了,“好姐姐,我虽家出姑苏府,但是下面那么多县镇乡的,我一个人搞不定啊!”

她又不是正经官员出身,那些文书看得她是真头疼哇!

江萤笑着接过这个任务,随手在文书上一个比划,“按路线来吧,姑苏府的下一个,便从这小谭村开始吧。”

她也想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她那亲爱的父母和弟弟,过得怎么样了。

*裁缝机,借的是现代脚踏缝纫机的壳子。

*程光宗,设定是xyy症,恭喜求子得子的程童生。

第97章 番外·江萤(二)

这一日,谭山村日升月落的寻常日子被敲锣声打破。

‘锵——’

“钦差南巡,带来新式裁缝机咯——”

‘锵——’

“钦差南巡至此地,有需要的人家午时过后村口广场集合——”

‘锵——’

巡游的官吏们来来回回地说差不多的话。

今天的程童生,这个点正好还在田埂上,他内心激荡,就如之前许多次一样,朝着正北方皇帝的位置纳头就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副做派引来了一个小吏的眼神,不过他也只是友善地笑了笑,并未做出什么多余举动,而是继续往前走宣扬了起来。

这是他们的工作。

大锦的宣传力度向来快而准确,从皇城的昭告,到发到百官手上的公文,再到贴在墙上的告示,最后到利用小吏们的口口相传,面面俱到。

看不懂文章没关系,总有人会到他们耳边说与他们听。

大锦的官员们,大多都有这种‘下基层’的锻炼。

现在国泰民安,大锦屯兵并不严重。不过没什么仗打,不代表武官和士兵们就清闲。刨去边境镇守的战士,境内的士兵们除却日常训练,更多的用处是在民生上,清道修路、征收税务、挖沟造渠。

以及,用来镇场子的时候更多。

现在当兵,除却要做实事,还要上课,叫什么‘加强思想教育管理,争做大锦标兵。’

比如当地修路了,他们要派人看着,也可能要人下场;宣传政策了,他们要派人宣传,忙起来当地府兵都要挨家挨户去做讲解去。天灾人祸了,他们上,抢收来不及了,他们也上。

不管是大到打仗的大事,还是给百姓摘果子的小事,都做。

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不仅得了民心,更是得了圣人赞扬,说他们大锦的兵都是‘子弟兵’,忧百姓之忧,想百姓所想。

或许现在还没有到军民一家亲的地步,但普通人对军队已从单纯的敬畏到现在敬畏中夹杂着仰慕,算是种很大的进步了。

至少现在明面上的官吏,首要都是‘为民’,这让他们在进村的时候远比前朝官兵受欢迎。

午后的广场上,一队排列整齐的官兵们有序地守着场地安排人进来。

这次的缝纫机宣讲交流会是在谭山村,但面对的却不止谭山村的村民,而是整个望亭镇下属的所有村子。

会选在这里,一个是上面的大官圈了,另一个,确实是谭山村很合适。

谭山村处在整个望亭镇最中间,同时又是最接近姑苏府城的村子之一,这里的人勤奋,消息也灵通,又多数以刺绣、织布、养蚕为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生态循环,很适合作为投放缝纫机的试点。

能选到这里不奇怪。

望亭镇下属的乡长和几个附近村的里正,都很开心。

他们整齐地往这边赶着,不过这类交流会向来不会苛责,每次讲的东西都会循环反复,只要在与会期间到达,那必定会有收获。

是以第一场交流会开始的时候,广场下面的人大多数是谭山村和附近村的村民;江萤在其中就看到了张氏,以及张氏那个肥壮怪异的儿子。

最开始江萤甚至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