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2
着人到了大锦皇帝面前,就又接着被吓了一大跳。
【恁多的人!】
倭国派出的使者团一共约有二十来人,但真到了皇帝面前的,只有三人,其他人就是陪衬背景板;其中负责正面发话的,只有一个使臣。
对面怎滴来了这么多人!
这硕大的心声距离自家的大臣够远,让安临琛一眼看清楚是谁发出来的,他不由微微抬眼数了下今日到场的人。
不说本就该到场的鸿胪寺各位、以及礼部的人;后面跟着的项将军为首的武官、吏部严老头为首的文官各位、还有些藏在后面侍卫队伍里偷偷摸摸的一些小官们,林林总总,竟是超过了百位数。
好在安临琛是放在午门前接的人,不然这些人光站在这里,就相当突兀。
之所以选在这里,是安临琛觉得够方便些,还能让对方快去快回,但是他的臣子们好像误会颇深。
比如这几条心声:
【陛下好谋算,连宫门都进不去,这岂不是狠狠地打了对方的脸】
【这是要让那背后之人知道,自家的使臣,连对方皇帝的宫殿都踏不进去么哈哈哈哈】
【只能停在门口哈哈哈哈哈,陛下威武!不愧是我大锦的陛下,我老金眼光太好啦哈哈哈哈】
各个八卦,各个两眼放光。
咳咳,他真没想那么多。
不过自己的大臣们既然都这么觉得,那朕就是有这么厉害好了。
安临琛歪了一瞬的想法,被唱礼侍官喊了回来。
“跪——”
“大锦皇帝万岁!”
安临琛挑眉,这人的礼仪居然还不错;“起吧,尔等就是倭国来使?”
“是的,大锦伟大的皇帝陛下!您真是太厉害了,我这一路走来,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
倭国使者上来就是一阵彩虹屁,深怕自己表达不到位,吹了好一通后才又接着话题一转:“不像是我们倭国,太穷了太穷了,即使是我们国家的大贵族,也吃不起几次肉。”
安临琛颔首:“看来那是真的穷。”
倭国使者被这直白的话音噎了一下。他都这么卖惨了,大锦的皇帝陛下怎么还不赏赐些金银财宝?
不说中原大地的皇帝向来慷慨么?
不过他只能低头应承,这可是皇帝!
最后在使者近乎直白的讨要下,大锦皇帝总算做出了恍然大悟的模样。
“是了,你们倭国如今既然如此困难。以后,便允许你们前来朝贡;同时,我大锦作为宗主国,也会给予你们些许帮助。”
听到这话,倭国使者团几乎人人热泪盈眶,一个劲儿地感谢起来。
安临琛大手一挥,示意不必,又道:“大锦与倭国也算一衣带水的邻邦,自是有难必帮。”
“且你说倭国上下都慕儒大锦文化已久。如此,朕允你们带些抄本你带回去。”
“上面的知识足够你们丰富精神,增强文娱,这样即使物质贫瘠,精神也富足。这两者只要有一方富足,就足够人站立起来,好好成才。”
帝王的殷切教导,流淌在每一个使臣的心间,不愧是天国上朝的皇帝!
“大锦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些金银吃喝,吃完用完,没了就没了,但若是知识掌握在自己手中,那来日必然崛起。”
“如此,朕便与你们些启蒙书籍,以及一些我大锦朝臣的手书。”
“对了,既然你们吃不到肉,朕也赏你们一些吧。”
“礼部尚书,唱礼。”
司归农出列,大声宣读:“倭国使者团,每人赏赐鸡鸭各一只,猪后腿一只,大鱼两尾,绫罗一匹,铜钱百文——”
“赏倭国国君《论语》百册,《三字经》百册,《千字文》百册,《诗词歌赋选集》百册……大锦重臣人手书对联百副,银币百两。”
“收下吧。”
倭国使者团们欢欢喜喜地收下了自己的赏赐,又将属于国君的赏赐拉回国。
后来听说倭国的天皇陛下对着一箱子的书大发脾气,安临琛就看不到了。
实在有些可惜。
高亮提示:架空世界!作者写得只是一个虚指!只是文中一个对大锦有些肖想的小国!无任何现实指向,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严肃认真脸)
第96章 番外·江萤
平治三年,江南省姑苏府。
正值中秋假期,整个姑苏府张灯结彩,到处挂着喜庆的灯笼,以及百姓自发拉出了不少横幅——
‘恭贺新式裁缝机*的诞生,姑苏女郎黄如月斩获工状元’
‘新人再创辉煌,征程从此启航’
‘出彩姑苏人,出彩奇女子’
横幅上的字体大气简洁,标语更是大白话到不行,只要识字,就读得懂。不过即使读不懂也没关系,边上会有人科普。
“嗨呀,不愧是我姑苏的姑娘,奋勇争先!”
“确实确实,那兰式纺织机就是我江南地界出来的,如今这新裁缝机再度革新,竟能够直接用机器缝合了!可谓一大突破!”
“这等奇观!居然是人造的!”
“确实,谁能想到如今动动脚就能缝制衣物了呢,省下多少力气哇!”
“是极是极,好女郎!这不得封侯拜爵?”
各个喜庆洋洋,荣与有焉!
人们这么高兴喜庆,正是因为今年的工状元正是一个姑苏出生的女子。
这工科的状元可尤其难得,因为并不是每次的大比年都会产生工状元。
工科科举虽也随着正式科举年一齐举办,但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便是不选人只按发明物登科。
若发明的东西都不达标,那便不评选‘状元’。
那些原本属于学员的头衔,在工科身上成了发明物品的有趣分级,越高越是厉害,每个能达到‘工榜眼’、‘工探花’之人,手下便一定有亮眼的发明,但若是颁发‘工状元’了,那定然是这项发明,能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十足的改变。
比如最初的‘兰式纺织机’,比如太和十七年的‘四轮驱动车’,比如太和二十年的沥青路。
收获多的年份,可能一届能颁出去不止一个状元,但更多时候,一届都是‘工秀才’,连个举人、进士都没有。
姑苏府望亭镇谭山村。
这里以苏绣闻名于世,在织造改革的时候更是有不少人家都追上了脚步,是以多数人家都过得不错,家家户户青瓦白墙,檐角飞扬。
朦胧烟雨里,一颓废中年人正站在雨里望着宣传栏下,直勾勾盯着那些红色的宣传横幅。
——‘姑苏女郎黄如月斩获工状元’
正是那曾经的江萤之父,程童生。
几曾何时,他也曾经有个女儿,还是个顶顶聪明的女儿。
可惜被山上的野兽吞食了,甚至连块骨头都没找到,只找到了那打草的箩筐……
唉,可能这就是时也命也吧。
曾经他不喜欢女孩,觉得香火断了,但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新帝初初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