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


时候就知道是给自己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听到确定答案时候仍旧很开心。

“哼哼,既然是给本尊的,那本尊就大发慈悲的收下吧~”

小云嘴上哼唧着,嘴角却早早翘了起来,眼睛亮晶晶的盯着架子上的衣服们。

左右看了好一会儿,像是终于选定了,随手挥了下。

随着他的手一挥,一套蓝白相间的浅色收腰的小劲装就等比放大,随后套在了他自己身上。

这是一套冬装,精致的圆领暗纹上衣上搭着略深色的腰封,配上黑底的筒靴,整个人腰细腿长,英气勃勃。

除却衣服本体,还配备着一个厚实的小披风,滚着一圈毛茸茸的白边。

配套的小发冠上有颗同色的绒球,正随着主人的动作一晃一晃地摇着。

又精致又帅又可爱。

安临琛现场看了一场‘仙术穿衣’,笑着拿了个小镜子过来放好,方便对方臭屁。

将小云安置好之后,他才去继续穿自己出宫的衣服。

果不其然,等安临琛一套衣服换好之后,小云还站在镜子面前扭腰转着欣赏自己的新模样。

换好衣服,安临琛带着小云大摇大摆的从偏门溜出皇宫。

原本巡游之后,他应协同后宫登观景台看烟花秀。

但小云醒了,这项行程被他直接取消了。

烟花依旧照定好的时间放,但是是否去观赏改成自由活动,宫中众人,只要不值班,都可以随意去观赏。

若是愿意出宫也可,宫门落匙前回来即可。

想来他不在,人们应该更自在。

宫门外,安临琛一身低调常服,面上扣上个面具,抱着小家伙,大踏步地坐上轿撵往天街去了。

那里同样是观赏烟花的好地点。

距离定好的烟花秀只剩一点时间了,等他们到了,大概刚好正开始放。

到了地点,安临琛带着小云下了马车,如一滴水般自然的融入了人群,快得让暗藏的侍卫们叹息。

事实证明安临琛算的没错,当他快速赶到了观赏点的时候,正好烟花在天上炸了开来。

绚烂的火光和人们的惊呼声一齐传来,小云清亮的声音近在咫尺,安临琛分了一份注意力到小云身上。

漫天烟火下,那双濯濯的眼眸里,带着惊讶,带着高兴,带着不自知的依赖和安定。

这新出现的烟花秀足足放了一刻钟,样式新颖,各不相同。燃放的时间里,安临琛一直抱着小云,稳稳地站着。

偶尔瞥见小云眼底的情绪,安临琛有一丝愉悦和满足。

原来盛世的烟火同样可以倒映在世界的眼里。

直到硝烟散尽,小云高昂的兴致才微微收敛。他兴奋地看着安临琛,问道:“接下来我们去哪去干嘛?”

安临琛笑着给他套上一个小小的面具,哪怕除了他以外,所有人都看不到小云,他也想给对方过节的仪式感。

小云乖乖坐在他臂弯上,看着安临琛带着笑意的眼。

他觉得,这一刻,他能记很久很久。

两人收拾好,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此时人们正处在兴头上,整体情绪都要高昂三分,到处都是人群,孩子的嬉闹声、人们的欢笑声,在灯光里刻下欢快的印记。

各色花灯在夜色里看得并不真切,暖色的灯光透出各种彩色纸张,给夜糊上了一层迷蒙的颜色,也给他镀了层柔软的壳。

安临琛感觉自己走入了诗词中。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①

他注视着这绚烂景色,却没发现小云的目光定在他身上。

那双漂亮的眼睛里,翻腾着他不自知的情绪。

他的陛下,真好呀。

这么好的人,和他绑定了,是他的了!

犹如梦中。

元宵节过完,日子渐渐回归平常。

这平常里倒也有点小水花——现有的两个报纸联手,共同出了一刊‘新春特辑’,并宣布正式开刊。

消息一出,瞬间掀起年节的余热。

如今的社会一切追随帝王的步伐,报纸作为新生事物,更要紧追不放追随;是以帝封笔的时候,报纸同样休刊了。

原因很简单,要过节了。

如今开刊倒是比开朝早。

开刊时间自然是安临琛授意的,这期特刊也是。

想要掌舆论,热点自然不能放过,何况是他自己主动制造出的、精挑细选的宣传时机——玻璃。

街上的报童开始出没,他们比平日里多了个红色头巾或者红色腰带,一眼看过去非常醒目。

若是有心人留意细数,会发现他们的人数从开始至今,一直在慢而持续的增加着。

“新年发财!双报新春特刊祝您新的一年财运滚滚来!”

“卖报卖报!元宵节的烟花详解!”

“卖报卖报!帝与民同乐盛况,附物品分析!”

“新年新气象,帝王与民同乐图来啦!”

《储秀报》和《盛京日报》虽然都出了特刊,但两者的宣传方向不一样。

光明正大地拉扯在一起,告诉人们这期特刊是‘联袂版’。

《盛京日报》上,重点刊印了元宵当日盛况。

一张描绘了花灯节当日热闹的长幅画卷占据了大半篇幅,剩下的篇幅用来讲解描述了画卷上的细节。当日的穿搭、仪仗用品、人员流动都有着详细严谨的出处。在此之上,‘玻璃’一词正式而隆重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储秀报》更多的笔墨都放在了玻璃制品本身上,详细介绍了这东西的由来、用处、能制作的大小器皿用具,大夸特夸此物的跨时代性,最后表明这项技术即将下放民间,除却自用,官家不多生产。绝不与民争利。同时干脆地写出了售卖、招工、后续等各种信息欢迎咨询官方报宣司。

总之,两刊都拿着年节做借口,都满满当当地写着玻璃。

直接明了。

如今整体温婉含蓄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哪见过如此直白霸道地叫好。

报纸发售到如今的好处便体现了出来。

玻璃这一新生事务在这样大张旗鼓的宣传里,人人知晓。

帝巡游时那透亮的灯光仍清晰刻印在众人心里,官方文章虽言简意赅、却光明正大地为其做宣传。

人心蠢蠢欲动起来,不少有远见的人们更是开始到处打探新成立的‘报宣司’的消息。

这也是安临琛的小心思,他已经光明正大的将‘报宣司’和报宣司卿的事情都放了出去。

等人们习惯、真实得到好处以后,报宣司卿的长官是男是女又哪里重要。

只要不耽误他们发家致富、能带着他们养家糊口,那就是好人圣人。

民心便是浪潮。

大潮兜头打下,乐不乐意都会被裹挟。

帝还未开朝,下面的暗流已经开始涌动起来。

有心人关于报宣司的探查,得到的消息少而简洁。

报宣司,刚成立的部门,其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