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3
,而是与苏太傅同时出发的。
王爷早早散出消息,甚至动了漕运专门运人。加上有些学子要进洛安城赶考,不少已经在半道上,所以以苏太傅名义,召来霞安的学子格外的多。
这里面也不止有学子,还有扮成学子的暗卫,他们要做的就是在学子们退缩的时候,坚定他们要留下的想法。
本来侯守仁他们说有疫病确实说动了大部分学子离开,毕竟有些还要去参加科考,若是感染疫病,后果不堪设想。
若非有混在其中的暗卫煽动,怎么说都要见见苏太傅,确认他的安危,侯守仁的计策早就成了。
而老太傅在决定来霞安的那一刻,便已经替自己定好了死亡的结局。
甚至,这是老太傅所想的最好的结局。
若是侯守仁不在城墙,他也会想办法把人弄来,营造这场“刺杀”。
仅仅只是与世家搭上了些关系,就敢刺杀当朝太傅。老太傅要以自己的身死,将天下寒门学子,还有备受士族,世家欺压的官员,百姓,全都推到皇帝面前。
只要皇帝表现出哪怕一丝为他们做主的苗头,这些人都会成为皇帝最坚强的后盾,以及手中利剑。
太傅身死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大瑜。
当日在霞安城外,亲眼所见太傅身死的学子们,更是群情激愤,撰写檄文,讨伐士族与世家。文章一篇一篇的流出,那些相关的士族,世家,销毁文章的速度,根本就不及他们写的速度。
苏元应在寒门学子心中地位超然,学子们一呼百应,以笔为刀,征讨士族,世家。那些被士族,世家压制许久,不得不违心做事的官员,大部分也全都在观望等待。他们在等洛安城中那位的态度。
本来哪怕霞安事情败露,也能止步与侯守仁为官不仁,因苏元应的死亡,升到了讨伐世家的高度。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地区百姓在那些寒门学子的带领下,开始反抗,写万民书,要进洛安城告御状,求皇帝替他们主持公道。只是那些学子没能出城,全都被抓了。
以为抓了人就万事大吉,没想到有几个大县的县令竟然也直接上奏,书写当地惨剧,不再粉饰太平。被上层官员扣下奏折,软禁于府,也挺直腰背,坚定道:“吾要追随太傅!即便身死亦要为民!”
有人通风报信,叫被抓的寒门学子们知道了他们县令的态度,易叫着,若县令身死,他们也会于狱中,追随太傅,县令而去。
杀一人两人容易,可一下子死那么多人,还都是有功名在身的,他们怎么也想不出如何向上头交代。
只能暂时都关着,严防死守,怕这些人集体自戕,不好交代。
这苏老太傅当真是死也要捅破天啊。
寒冬已去,即便春寒料峭,却也带着春意。
第48章
上元佳节的热闹已经慢慢褪去,洛安城中有不少店家依旧挂着新灯,还是能看出不久前的灯会盛景。
御书房内,萧锦年正临着老太傅留下的字帖,一笔一画十分端正,可不知怎的,落笔后就那字就像是不受控制一般,变得极其难看。
他后颈被咬的伤口,也已经大好,结的痂都开始慢慢脱落,露出更□□的新肉。也不知道霍烬那边有没有抓到当夜伤他的歹人。
想到霍烬,萧锦年颇为秀气的眉间微微隆起,这几日上朝,他并没有看见霍烬。凌霜也不曾进宫与他说关于霞安的事情,太傅一走这么多天更是连一封信都没有。
等再过两天,要是还没有消息,他就去王府找霍烬问……
“陛下!”
萧锦年正想着事情,被小福子这一声吼的手一抖,笔下写的“民”字,本来十分端正,因这一笔抖动,最后的钩往上带出许多,又为“狗爬字”家族新增一员。
为了避免浪费笔墨,萧锦年放下手中毛笔,对小福子幽幽道:“什么事急成这样?”
小福子脸色苍白,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说太傅的事情。他将手里拿着的信双手奉上,声音带着哭腔,“陛下,凌护卫在外求见,这是苏太傅的书童给凌护卫的遗……遗书……”
萧锦年脸上血色尽褪,他扫了一眼信封上的字迹,是老太傅的笔迹没错,可是怎么会是遗书呢?
“小福子,我看你是昏了头,太傅他明明去了霞安城,霍烬说派好多人照顾着,怎么就突然冒出个书童送什么遗书?”他往后退两步,下意识的离那封遗书远一些,不知是在说服小福子相信还是在说服自己相信。
小福子低着头,将手中的信放在桌上,掩去眼中的泪光,“陛下,那您要见见凌护卫吗?”
萧锦年抿唇,悄悄的看着那封信,小声道:“见。”
凌霜一直在外侯着,他刚进来,就见小皇帝急匆匆的向他跑来,漂亮的脸上不见往日的开朗笑颜,而是极少见的忧虑之色,还带着一份小心翼翼,“凌霜,太傅他是不是好好的?”
不知为何,凌霜有些不敢面对这双饱含期待的眼睛。当初太傅做出决定,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先瞒着陛下……
让他们之间连最简单的告别都没有,再见亦是天人永隔。
“陛下,太傅的尸首,不日便会运回洛安城,您……”
“不要说了,凌霜你可以先出去吗?我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
后面的话萧锦年已经不忍再听,凌霜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退了出去。
小福子担心萧锦年想留下里面伺候,哪怕是远远看着陪伴也好,却见萧锦年压着眼泪摇头,他也只好在门外守着,“陛下,小人就在门外,您有话喊一声就成。”
屋子里就剩下萧锦年一人,他慢慢的挪到桌前,拿起那封遗书,拆开。
【陛下万安。
臣自知天命无多,寿元将尽。
陛下虽年幼,却有一颗仁心,亦有大才,怎奈处处受人掣肘,不得不藏拙。
臣时常在想,如今的年岁,到底还能为陛下做些什么。能让陛下在这条荆棘路上,一路向前。好在上天不薄,在臣死前,给臣指出一条明路。
只臣一人身死,能让天下百姓,寒门学子,忠臣良将选择像陛下聚拢,便是粉身碎骨,臣也在所不惜。
只是臣忧心陛下会因臣之死伤心过久,容臣僭越,在此劝慰,陛下,莫哭。臣会一直护着陛下,平安走到路的尽头。
能为百姓身死,替陛下分忧,臣虽死不悔,亦觉是个福运深厚之人。有生之年能得遇明君,只是遗憾不能亲眼看看大瑜未来盛世繁景。】
老太傅的遗书考虑到他那个“不学无术”不争气的学生是否能看懂,并没有引经据典,也没有讲任何的道理。只是通俗易懂的,留下最后的真挚话语。
萧锦年无声哭泣着,他的老师想尽一切办法,替他扫除前方的障碍。以血肉之躯,替他铺设一条平坦大道。可是,不是的,他不是老师口中的明君。
他并不能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