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


记者摇摇头:“晚了,票没了。我的票是老板他们早就订好的。”

“……”

“好了主任,别婆婆妈妈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我有分寸的。”

“那你……一定万事小心,带那个最小的纽扣型摄录机去,如果发现苗头不对,赶紧把身上所有摄像机都扔掉。有情况随时联系我,片子都是次要的,安全第一明白吗?”

“明白明白,咱还接着翻吗?”

“翻啊!要是能翻到证据,你就不用冒险跟着去了。”

最后两人在老板办公室呆到半夜三点,几乎把老板办公室翻了个底儿朝天,结果不能说是两手空空吧,只能说是一无所获。

虽然找到了老板藏得很隐秘的一本账本,但是账本上看不出任何问题。通常公司都会有两本账本,一本是公开的应付检查的对外账本,一本是不公开的记录了公司实际财务情况的对内账本。老板藏的这本应该就是对内的,但是除了一些公司常见的逃漏税的小问题外,并没有什么显而易见的大毛病。

“你老板不会真的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吧?”主任又把账本从头翻起来。

“那你更应该同意我跟他们出海了,”记者凑到主任跟前:“主任,我到新闻调查部好几年了,都没休过一次年假,你就当给我放个假让我出去玩儿一趟吧?”

主任有些不自在似地轻咳了一声:“这次的活儿干完了,我那个……跟你一起休年假。”

记者不理解了:“为什么啊?”

可能是手电筒光线太暗,记者没看到主任脸上慌乱的表情,只听到他仓促的声音:“一起去北京领奖啊!”

15.

几天后老板从外地出差回来,记者一大早进去送资料:“老板,这是你前两天……”

老板从办公桌后抬起头来,眼睛瞪得很大:“你怎么……”

“嗯?我怎么了?”记者茫然地伸手在自己脸上抹了两下:“有脏东西吗?”

“不是,你最近……是不是又胖了?”

“没有啊!”记者心说不可能啊,这几天各种焦虑着急上火,不大可能长肉啊。

“那我怎么觉得……你在我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了呢?”老板用一只手托着腮,慢条斯理地笑。

要是放在以前,记者可能还要心跳加速一下下,但是经过酒会那一夜,现在记者再听老板说这种土味情话,只会想起老板如何盘算出卖他。就算老板声音再有磁性,就算老板笑得再迷人,记者内心已然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

“老板那你心脏可能有点毛病,抽空去看看医生吧。”记者面无表情,把整理好的资料放在老板桌上。

老板觉得有点无趣,季实的反应没有以前那么有意思了,也不会脸红了,土味情话说起来都不香了。他只好拿起季实送过来的资料翻起来,翻到一半,仿佛不经意间,他问道:

“对了,还有几天就要出发了,这趟出去可能在海上的时间比较久,你没问题吧?”

“老板你指哪方面?工作的话我会提前做好交接和安排的,我也不晕船,应该问题不大吧。”记者神色如常地应答。

老板探究似地深深看了记者一眼:“季实……”他突然正儿八经叫了记者名字,好像马上要跟他说一点严肃的事情。

“嗯?老板还有什么吩咐吗?”

“算了,没事。”老板垂下眼眸,看不清表情了:“你出去忙吧。”

记者觉得有点奇怪,刚刚某个瞬间,他觉得老板似乎想说的是那天晚上他偷听到的内容,但最终老板还是什么都没告诉他。

周三下午,出发前两天,记者正跟营销部几位同事布置未来两周的工作任务,几位不速之客突然闯进了公司,安静的办公室沸腾了一下,然后又瞬间安静下来。

就听一个沉稳洪亮的声音问道:“哪位同志是季实?”

记者自会议室里探出头来:“我是。”

“我们是公安局经侦支队的民警,”一位穿着制服的警察走上前来,主动出示了证件:“现在怀疑你涉嫌一宗经济犯罪案件,请你跟我们走一趟协助调查。”

办公室里立刻响起各种惊讶、探究甚至不怀好意的窃窃私语声。记者还算镇定,甚至笑了一下:“警察同志,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你们有传唤证吗?”老板不知什么时候也出来了,双手插兜站在办公室门口,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冷冽气质。

另一位警察从手上的公文包里取出拘传证展示给记者看。

记者看着老板走过来,开口道:“老板,我没有做过对不起公司的事。”

“我知道,你不要慌,”老板拍了拍记者的肩膀,口气很是温和:“跟警察同志回去好好配合调查,把情况说清楚就没事了。如果需要的话,我会给你请最好的律师。但我相信我们的人民警察是不会冤枉好人的,对吧?”老板转向那几名警察。

但警察只是面无表情地收好证件,一句多余的废话也没有,几个人把记者夹在中间就往外走。

临出门之前,记者回头看了一眼,老板面容冷峻,眼神深邃,正对着办公室叽叽喳喳的同事们说道:“别看了,再看事情做不完今天晚上都留下来加班!”

到了楼下,记者被推进一辆七座的中型警车,探头进去记者才发现里面后排已经坐了一个人:

“主任?你在这里干什么?!”

主任也一脸懵逼地看着记者:“卧槽你来干什么?!难道你也……”

“不要说话,分开坐!”后面跟着的警察推了记者一把,让他坐在中间一排,自己坐到后排主任的旁边,其他几个警察也迅速上车。在几双眼睛严厉的注视下,记者和主任没办法再说话,两人抱着惊疑和忐忑的心情随着警车一路呼啸而去。

16.

到了警察局,问询,录口供,折腾了一大圈,记者才整明白,问题出在当初他们公司中标的那个项目上。

这个项目给他们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同时也带来了猜忌和眼红。楼上那家公司的老板在竞标失败之后一直耿耿于怀,尤其是在注意到自家公司的企划主任和楼下公司的营销总监走得很近之后,愈发觉得是证实了当初竞标的过程中有串标的嫌疑,于是安排底下一个员工收集了些证据,一封举报信直接把记者和主任都送进局子里了。

事儿不是多大的事儿,记者想着身正不怕影子斜,没有做过的事就是没有做过,无非是要耗费些时间精力,但到最后肯定能查清楚的。

现在麻烦的是,这个事儿来得太不是时候了,正赶在他要跟老板出海的节骨眼儿上,要是不慌不忙等着公安机关按程序走,各种调查取证把事情搞清楚了,邮轮也早就开到东南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