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5


方刻道,“此案细节我?们一无所知,如何继续往下查?”

靳若举手:“给郑永言灌三斤伊塔的熏茶,他肯定连祖宗八辈都招——”

林随安反手一个?暴栗敲上靳若的额头,靳若捂着脑袋倒在了桌案上。

“谁说没有卷宗就查不到线索了?”花一棠道,“这么大的案子,国史中肯定有载录。”

林随安愕然,“查国史,能查到案情细节吗?”

在她的印象里,史书?的记录风格都十分言简意赅,许多大事往往只有概述,估计这案子在国史里最多也就一段话内容,如:某年某月某日,查太?原姜氏秦南音叛国,证据确凿,如此云云。

花一棠一笑,“国史或许记载不够详细,但还可以查实录、查起居注——”

林随安倒吸凉气,起居注不是记载圣人言行的文字记录吗?

查个?案子居然查到皇上的吃喝拉撒睡上,这不是找死吗?

“这个?……不合适吧?”林随安提醒。

花一棠一锤手掌,“啊呀,确实不合适。那不如查查世家大族的日杂录吧。”

靳若腾一下坐起来,“啥实录?啥日杂录?别以为我?没读过书?就胡扯,这听着就不靠谱。”

“实录是记载政务大事的编年体记录,按年月日记述一朝政、经、军、文、灾、祥等大事,日杂录是世家大族逐日记载言行举止的记录,”花一棠敲着暖手炉,“根据起居注、日杂录、时政记、官府各部司记录表章,再加上民间笔记、碑文、书?籍、诗歌、乐谱等等,编撰成?实录,然后再以实录为基础,编撰成?国史。说句不夸张的,天文五行、地理?人口、官职兵制、农业工商,大事小情无一不在其?中。”

靳若:“若是这些也被烧了呢?”

“烧了?”花一棠笑出?了声,“哪个?大族世家没有几套国朝实录抄本?更何况,唐国风气开发,威名远播,凡新罗、扶桑、波斯、高丽、大食、西域诸国使臣归国之时,皆会将实录抄本带回国学习借鉴,烧得完吗?”

靳若下巴掉了。

林随安扶额,“总不会要?查到国外去吧?”

花一棠换了个?坐姿,提起笔来,“那倒也不必。五姓七宗之中有一族专喜收集这类东西,他家的日杂录更是面?面?俱到,颇为详实,只查他一家的日杂录估计就足够了。”

林随安脑中“叮”一声,“你说的该不会是白汝仪他家——”

花一棠嘿嘿一笑,笔走龙蛇开写回信,“白汝仪如今供职御书?司,距离大理?寺也不远,送给凌六郎的茶叶大约还有剩,顺便去拜访一下白十三郎也未尝不可啊!”

“那个?——”林随安道,“你说的那什么世家的日杂录,大约有多少啊?”

花一棠咬着笔杆想了想,“大约就几百卷吧。”

*

两日后,东都城,御书?司。

“陇西白氏两朝的日杂录加起来共有三万八千六百七十七卷。玄德二十五年至玄昌元年的日杂录有两千四百五十四卷。”白汝仪苦着脸道。

凌芝颜手里的书?箱掉到了地上。

*

小剧场

凌芝颜:这日子没法过了!

第256章

御书司成立时间不长, 根基尚浅,为了扩充书库,替独苗白十三郎铺青云路, 唐国第?一藏书世家陇西白氏几乎是倾尽全力,无偿献书、献册、献画, 甚至将压箱底的国朝实录抄本和本家日杂录抄本也?一并贡献了。

白家主说得冠冕堂皇:普学于天下, 乃我辈之天职,陇西白氏当仁不让,义不容辞!

圣人对陇西白氏的义举大为赞赏,对白氏捐赠书籍录册甚是?重视,特别?建了十二所藏书库,以十二地支命名排序。

玄德二十五年至玄昌元年的日杂录藏在卯字库,放眼望去, 阁架高耸如林,轴书堆砌如山石,陈年书牍的霉味儿直冲脑门,凌芝颜打了个结结实实的大喷嚏。

白汝仪举着烛灯, 额头渗出汗来,“日杂录送到?御书司刚刚四个月,还未来得及整理?, 只是?简单按照年份堆在了架子上,这查阅起来——”

后?半句话实?在说不出口:查起来要命啊!

凌芝颜叹了口气, 从怀里?掏出两?个拳头大小的夜明珠,还配了玉石底座,递给白汝仪一个, “查吧!”

白汝仪眼睛瞪得溜圆,“还有我的份儿?”

“林娘子说, 案牍库防火安全第?一,莫要用火烛,这是?北海夜明珠,光线明亮不伤眼,最适合长时间查阅案牍。”凌芝颜举起灯托,“就?从玄德二十七年开始吧——”

说了半晌,不见回话,扭头一看,白汝仪眼中泪光莹莹,怔怔望着手中的夜明珠,白玉般的容颜散发出一股子凄凉气息。

凌芝颜突然想起净门弟子送信时带来的八卦,这位书呆子曾在三禾书院给林随安送过定情诗——当然被拒绝了——回到?东都后?,日日以泪洗面,颓唐了好一阵。

凌芝颜原本只当笑话听,白汝仪和林娘子根本没?见过几面,怎么就?突然情根深种了?

可如今瞧白汝仪这情态,传言不虚啊!

“嗯咳!”凌芝颜提醒,“白十三郎,请带路。”

白汝仪点头,收起情绪,领着凌芝颜在书库中左转右转,到?了最北侧的阁架前,阁架上挂着木牌,写着“玄德二十七年”,正是?三十二年前,上面排摆着密密麻麻的卷轴,起码有好几百卷,时间顺序全部混乱,只能一卷一卷挨个找。

事?已至此,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

凌芝颜和白汝仪摆好桌案坐塌,摆上夜明珠,开始拆阅日杂录。

不看不知道?,一看要疯掉。

陇西白氏不愧是?赫赫有名的诗书世家,堪为唐国“记小账”第?一名,日杂录中的内容包罗万千,事?无巨细,啥都要记一笔。

日常起居自不用说,几时起床(穿了什么衣裳、什么鞋袜,束了什么发带),几时干饭(饭菜品类,碗碟几个,筷子什么花纹),几时喝茶(烹茶的茶具和时间),几时读书(读了几本书、书名是?什么、写了几篇读后?感、用的什么笔、什么墨、什么纸,写了多少字),几日入睡(睡前熏了什么香、泡脚的时间、泡脚时读了什么书,被子是?否晒过)……叽里?呱啦叽里?呱啦……

无人来访还则罢了,若有人上门求学,还要记录谁人来访,来了多少人,待了多久,辩学辨理?的内容、主题思想、是?否有结论?,是?否约了改日再辨等等,而且这帮书呆子老?学究,往往一辩就?是?好几个时辰,随随便便就?能写一大卷。

更恐怖的是?,这个时间段日杂录的主角是?白氏上任家主白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