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0
不重要,过程和结果才是世人所关心的。
【此后,自建元三年到元光六年近十年间,卫青作为建章监和侍中,跟随武帝左右,后又被任命为太中大夫,俸禄千石,作为汉武帝的亲随参与朝政的参议听闻,掌管议论。足见其才干深得武帝信任。像刘猪猪那样的帝王,能够跟在他身边,为他所委以重用长达近十年之久,真以为靠卫子夫为他生下儿女,他便会如此重用卫青?刘猪猪用人,从来最看重的都是才干。】
刘彻昂头挺胸,那是自然,他不看重才干,他怎么到处让人举荐人才?
卫青须是本事得到他的认可,刘彻才会选择让卫青去帮他击败匈奴,打出大汉的底气。
【总结卫青一生七次出击匈奴,七出七胜,收取河南地,为汉武帝时期汉朝在汉匈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而元光五年或者六年,匈奴进犯,此番刘彻决定出击,兵分四路,先前讲刘彻的时候提到过,四路人马出击,独第一次领兵的卫青一路兵马在卫青的领导下,果敢冷静,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并在龙城之战中,首虏七百人,取得胜利。大汉打击匈奴赢得的第一仗胜利,出自卫青所带领的军队,刘彻欢喜无比,越发觉得卫青可以,即封卫青为关内侯。】
【首战告捷后,卫青用自己的能力向天下人证明,他卫青值得刘彻重用,接下来的数年里,卫青一次又一次领兵出征。元朔元年秋,卫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领三万骑兵,长驱而进,斩首虏数千人。】
【元朔二年,匈奴大举入侵上谷、渔阳,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听闻消息,在已然打赢过匈奴的情况下,岂能容忍他们如此挑衅,即派李息从代郡出击,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而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汉军活捉匈奴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区。鉴于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郡、五原郡,自内地迁徙十万人到两地定居,并且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此役之后,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被解除,汉朝还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此战,汉军全甲兵而还,卫青功不可没,因此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其部将苏建、张次公随征有功,分别被封为平陵侯、岸头侯。】
“舅舅果然了得!”霍去病听到自家舅舅的功劳,高兴的喊出这话,卫青瞥了他一眼,无声警告他不可张扬。此时他们在朝堂上呢。!
第294章 捷报
在朝堂上又怎么了,霍去病丝毫不觉得自己夸赞自家舅舅有什么问题,明明自家舅舅就是厉害。
满朝的武将,多少在战场上历练出来的老将军,事到临头他们什么样子,难道以为他们的陛下心里没点数。正因为知晓老将军他们的模样,他们陛下才会毫不犹豫选择任用新人。
既然指望不上老将,大汉须得打出威风,必要用新人。
【元朔五年春,武帝命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国相李蔡为轻车将军,都隶属车骑将军卫青。有时候看着刘猪猪用人的态度,不得不感慨,怪不得他能开疆辟土,用人,既用而不疑。卫青的表现是很好,若非刘彻敢用,能将卫青用到极致?】
【同时,刘彻让李息、岸头侯张次公则从右北平出兵。各路汉军一同出击匈奴。匈奴右贤王正对着卫青等人的主力,认为汉军不能到达此处,便喝得沉醉。不得不说,那时候的匈奴依然不记打,以为大汉还是多年前的大汉,由着他们欺负。不料夜晚时分,汉军突至,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大惊,连夜遁逃,独自同他的一个爱妾和几百名精壮的骑兵急驰突围,向北而去。轻骑校尉郭成等追赶了数百里,没有追上。汉军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随后,卫青凯旋而归。到这儿卫青打了好几回的仗,有没有人感受到久违的熟悉感?】
嗯,听得振奋的人们一脸不解,不知沈悠此话从何说起。
倒是贞观时期有不少人望向一旁的李靖,熟悉感必须得有,李靖将军打的仗不就跟卫青一样吗?
对,李靖以卫青为偶像,学的都是卫青,自然只能是李靖像卫青。
【大唐的战神李靖,先前说起他的时候,那位以卫青为目标,行军打仗多像卫青学习,看看卫青的打法,和李靖是不是一样,一路平推出去,匈奴怎么样?照样打得他们没有还手的余地。】
汉时的不少人一听此言瞬间想起来了,霍去病眨了眨眼睛望向卫青道:“那也是他跟舅舅学的。”
卫青警告的扫过霍去病一眼,兵法之道,有什么值得争议的。大家都不过都是学了兵法,学以致用罢了,谁学的谁,又怎么说得清楚。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不自胜,立刻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自此,卫青大将军成为大汉武将之首。汉武帝下令加封卫青食邑六千户,那个,《汉书》载为八千七百户,节制诸将,位在丞相之上。只赏一个卫青怎么够呢?刘彻将卫青的三个儿子都封为侯,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如此恩宠,卫青上表辞封,并推功于众将士。】
【作为一个聪明人的卫青,他知道一场大仗能够打赢绝非一人之功,若无众将士的齐心协力,断不可能打赢。揽功之人,必失人心,由此也可以看出卫青的个性,他从不与诸将争功,更不会冒认功劳寒将士们的心。】
【对这样的人,刘彻既欣慰也欢喜,随后下令,此役中,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都得到封赏,封侯赏爵。】
一干武将们听到如此内容,内心当然高兴。功劳嘛,只要卫青不会做出争功的事,他们已然高兴。更别说卫青竟然为他们争取赏赐,不正是在告诉他们,他们没有跟错人。
嗯嗯嗯,往后一定好好跟着卫青混,既能保家卫国,又能功成名就,多好的事儿。
【元朔六年春,卫青指挥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及李沮六将,分领六路大军,自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斩首数千级而还”。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人。然而苏建、赵信所部三千余骑遭遇单于主力,不敌匈奴单于主力,赵信力战后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