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8
,知韩信之才,得知韩信一走,二话不说的追着去,可惜萧何如何劝说韩信再归汉营并没有记载。很是让人引以为憾。】
【之前就说过了,刘邦听说萧何走了,以为萧何跟其他人一样都逃离了他,勃然大怒,却又莫可奈何,毕竟萧何当时走得急,啥话也没有留,以至于令人误会,待萧何归来时,刘邦松一口气之余也得问清楚到底什么情况。】
【彼时的刘邦以为萧何逃了,萧何解释一番,他没有逃,他是追韩信去了。然而当时逃出汉营的人不在少数,刘邦更不明白,怎么萧何独追着韩信去。萧何苦口婆心相劝道:“那些将军都容易得到,可韩信却是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您到底准备怎么样?”为君王举荐人才,我们萧丞相亦为诸相的代表。】
好了,别说了,别人家的宰相总能为他们的君王物色得各种各样的人才,独独秦始皇
算了,李斯有问题,还是挺能干的,取其所长,取其所长!
秦始皇除了宽慰自己,还能怎么办。
刘邦想到过往,萧何之功,功在大汉。韩信、张良、萧何,但凡差他们哪一个,刘邦都不可能得天下。
【萧何一句话问到关键,刘邦只想当一个关中王吗?就项羽那样,以三王守塞,根本是要断他的后路,眼下项羽没能顾得上他,才没有收拾他,一但他不知不觉得做了什么事引得项羽勃然大怒,项羽定要他死。刘邦不是不想跟项羽斗,是实力不够,斗不起来。】
【结果现在萧何告诉他,用了韩信,他刘邦就可以打出去!刘邦岂有不用的道理。行吧,刘邦果断听劝任命韩信为将军,然萧何对韩信已然知之甚深,明明白白的告诉刘邦,倘若以韩信为将军而已,韩信必然是要走的。】
【刘邦心里未必不犯嘀咕,韩信在当时的刘邦看来纯属于一个从来没有立过功的人,他看在萧何的面子上让他当个将军,韩信还能不乐意。可是,萧何话也说得够清楚,要留韩信,给的位子得更高!】!
第261章 疑心
更高的位置是什么,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了。
讲韩信的时候沈悠是没有细说,大概意思大家都知道了。
【没错,最终刘邦在萧何的要求下只能不管不顾,以韩信为大将军,统领三军。更在萧何劝说下,造起拜将台,选了黄道吉日,刘邦亲自沐浴更衣,隆重举行拜将仪式,以表示对韩信的看重。可以说,萧何对韩信知之甚深。他知道韩信所求,也明了韩信喜欢万众瞩目的感觉。既然要做,自该做得最好,好得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嗯,按规矩礼节,拜大将军确实要慎重些,毕竟那是对人的态度,岂能随随便便。
刘邦那会儿看得出来确实不怎么把韩信当回事,但终是在萧何的要求下,按萧何提出的要求拜韩信为将,给足韩信面子。
【之前在说韩信的时候已经提过了,刘邦压根不认为没有任何功绩表现的韩信会有多能干,终是因为萧何再三坚持,他是一样一样按萧何的要求对待韩信。与其说是因为韩信,不如说刘邦是为萧何。一直以来萧何为他诸多谋划,从来没有让他吃过亏,不就是一个韩信,要一个大将军的位子而已,给,他给,他一定给。就算韩信无能,不过丢个脸而已,他丢得起这个脸。用一个大将军的位子,赌对萧何的信任,刘邦输得起,也赌得起。】
【其实我是真不怎么喜欢刘邦的,作为女性,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有意要更换太子,又在逃亡时有意踹下儿女以保全自身,从女性的角度来看,作为他的妻儿都挺惨的。然而随着对刘邦的了解我又发现,刘邦是极具个人魅力的人,我一点都不想夸他的,然而没办法不夸。实在是他这个人虽然从前是个小混混,自和项羽争天下以来,所作所为,没有一样不让人心服口服。】
确实看出来沈悠的纠结,每每提及刘邦的点滴,沈悠是想骂刘邦的,骂着骂着,发现不好骂了!骂不下去能怎么办?
刘邦高兴了,想骂他,骂着骂着发现骂不下去,不正好说明他不错?
【随着刘邦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萧何开始主管后勤,未出巴蜀之地时,萧何是管着巴蜀的后勤,待刘邦还定三秦,夺得咸阳之后,萧何坐镇关中,刘邦命他安抚百姓,同时负责兵员和粮饷的筹措与补给。不过,彼时的关中我们都知道的,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关中早已满目疮痍,残破不堪。】
【被委以重任的萧何,马不停蹄的开始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全力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对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仅颁布实施新法,重新建立汉的统治秩序和统治机构,修建宫廷、县城等等。又开放原来秦朝的皇家苑囿园地,让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等等。他还让百姓自行推举年龄在50岁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们为“三老”,每乡一人;再选各乡里的三老为县三老,辅佐县令,教化民众,同时免去他们的徭役,并在每年的年末赐给他们酒肉。这样,由于萧何办事精明,
施政有方,颁布利民法令,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不管是什么时候的百姓,从来都只想有田耕,有屋住,有衣穿。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他是觉得自己出了一口恶气,却从来没有想过,他出的这口恶气最终承受后果的人又是谁。对,是关中百姓。他恨秦亡于楚,他想报仇雪恨,最好把秦国的人都杀光,他最想杀的更是嬴氏一族的人,可惜,胡亥先他一步把始皇大大的儿孙们几乎杀光,只剩下一个子婴。】
【杀了子婴之后,明显项羽依然觉得不痛快,才有了焚烧咸阳宫的事。咱们说,在项羽看来,错的人是嬴政,若不是秦始皇亡六国,楚国或许会在,但咸阳宫有什么错?咸阳城以及咸阳城内的百姓又有什么错?建筑是人心的心血,他纵火一烧,想过有多少无辜百姓因此卷入其中?家破人亡吗?】
别说了,越说秦始皇都有一种要把胡亥的尸体找回来,好好打上一顿的冲动!
项羽做的事,秦始皇听得心里不得劲,又觉得项羽蠢得无药可救,得了天下连怎么待自己的天下都不懂,还火烧咸阳城,该他最后败给刘邦。
相比之下,秦始皇必须恨自己生了一个儿子不像样,把好好的天下作没了。
【和项羽不同,刘邦心存天下,在刘邦身边的人更有大局观。同样是得到关中之后的态度后是怎么样的,已然有了最清楚的比较。别说什么项羽身边没有人跟他说过让他定都关中,人是有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