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8


李隆基这糟心的玩意,果断跳过杨贵妃。其实古往今来我们从来不缺自强不息的女性,唐朝有名的女诗人不少,至宋朝也都还有,但我接下来要讲的却是宋末元初时一个并不记载于正史,却传颂至今的奇女子,黄道婆。大家肯定奇怪了,没有记载于正史却流传甚广,这是怎么一回事?因为黄道婆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卒后琼、沪两地乡民均立祠奉祀。这才为人所知,至今不忘。】

衣被天下?女纺织技术家?这不就是衣裳的手艺吗?

不过,谁能说衣裳不重要。看看他们一个个穿的,哪里像是不重要的样子?

可一个对世人做出如此贡献的人,竟然没有被记载入正史之内,反而只在民间流传甚广,怎么回事?宋朝那么些人到了最后竟然黑心到如此地步?直接要抹杀全天下的女性不成?

真真是越无用的皇帝,越无用的王朝越是不能容人!宋朝,宋朝,怎么就那么让人咬牙切齿?

无数人脑中闪过这样的念头,终是沉住气听下去。

【黄道婆生卒年不详,既然正史没有相关记载,大家伙都是根据各种不同的资料有所猜测,海南省志中有记载,黄道婆为原松江府乌泥泾人,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居约40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有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元朝元贞年间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

【万分庆幸我们历史悠久,因此正史编纂之外还有地方志,正史没有记载的,可是地方志记录在册,也得以让我们知道,原来在这样一个地方曾经出现过一个出类拔萃,为人造福的人。黄道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不是有地方志,哪怕她为我们贡献巨大,我们也不会知道她的存在。所以我们华夏人民多是感恩图报之人。于他们有大恩的人,哪怕史书没有记载在案,人民会记得,人们会传颂。绝不会让这样一个人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

不知怎么的,听着这样的内容,让人心下沉甸甸。

朴素的人们最是可贵,也最是知足,明明他们所求的并不多,却不知为何,总有太多的人想要无视他们,践踏他们。

【说起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纺织技艺,一是革新棉纺织工具,三是推广棉花种植。工艺是在不断进步的,也并不是打从一开始就很好,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改造,这才能够进步。偏偏在古代的时候,会手艺的人并不受人推崇,甚至还会被人瞧不起。想想那一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下,亏得我们的手工艺还能发展得那么的好,也是不容易。】

听着沈悠惋惜无比的一番话,怎么说呢?确实挺让人伤感的。

免不得各朝代的人就开始反省了,是不是他们的方式确实有问题,否则怎么会被后世嫌弃?

秦始皇低下头想啊想,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他其实没有必要只取一样,反而可以选择双管齐下。

治国是需要人才的不假,但手艺高超,能够推进国家发展,为百姓带来便利的人也该给予奖励,唯有如此才会让人不断的进步。青云路不能只设定一条,而是要多布置几条。

摩擦着食指,秦始皇脑子飞转。

吕雉在这个时候提醒道:“陛下知道妾让人安排的好些武器做出的效果都极是不错吗?”

刘邦眼睛亮了,不过刘邦提醒道:“朕比较想知道的是,我们能做出来的武器,别人那里有没有?”

“妾以为陛下该一清一楚才是。”吕雉才不蠢,断然不可能事事都揽在自己的身上。

《天工开物》一书看得见的人不要太多,吕雉手下的人能做得出来,别的人未必就做不出来。异姓王们既然都已经知道刘邦必是容不得他们的,他们要是不捉紧时间把武器研究出来,是要等着刘邦将他们一网打尽吗?

同理,刘邦不会只让人做武器。该让人打听的必然已经让人去打听。

各国诸侯到底有没有比他们更厉害的武器,刘邦自己有数就行。

刘邦没能忍住瞥过吕雉,可惜吕雉背对着他,他实在是看不见吕雉的反应,干脆走了过去,一把将棋盘搅了道:“行了行了,别下了,下来下去不就那样。说正事儿。”

正事儿?他们之间有什么正事必须得看着彼此聊吗?刘邦倒是愿意看她这张老脸了?!

第222章 棉花

吕雉内心嫌弃无比,面上不动声色,“陛下请吩咐。”

一旁的薄姬已然自觉站了起来,她岂敢在刘邦站着的时候坐着。

刘邦倒不怎么在意薄姬的态度,他这会儿看似是要跟吕雉讨主意,实际想要干什么,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

“皇后不觉得我们该先下手为强?”刘邦开门见山,薄姬低头垂目,一句话都不敢接。刘邦说的先下手为强,要对付的到底是哪一个人,薄姬心里有些拿不准,更是不敢听进去。

“但凭陛下吩咐。”吕雉倒也干脆,多余的主意不出,刘邦要是想让吕家的人出手,刘邦但凡认为吕家人有能力解决问题,倒也没有什么不好。

吕家对刘邦意味着什么,如果说从前的吕雉未必完全清楚,天幕说了关于她的事情之后,吕雉已然心知肚明。权利,地位,这是吕雉和吕家立足的根本,可以说,没有这些,刘邦能够轻易将她和吕家舍弃,吕雉岂能任由这样的事情发生。

成为刘邦手里的一把刀,是吕雉早就已经做下的选择。吕家,因为她也不可避免的成为另一把刀。

很多事吕雉无从选择,吕家也无从选择,除了继续往前。他们不能退,但凡一退,吕雉会万劫不复,吕家亦然。

“和韩信的婚事既然已经定下了,就让太子他们护送姻儿走一趟,一路遇上些什么事,让他们见机行事。”刘邦并不是现在才生出的主意,而是早就已经想好接下来如何行事。

联姻,和韩信联姻,把最强的那一个诸侯稳住,其他人刘邦就能慢慢的收拾,论脑子,刘邦绝不比谁差,更何况在他身边的能人简直不要太多,为了他们自己的那条命,这些人也一定会拼尽所有助刘邦一臂之力。

薄姬是震惊的,鲁元公主出嫁韩信这事儿是为了安抚韩信,没有什么问题,然而让太子送嫁,刘邦乐意,吕雉能答应?那可是她唯二的两个孩子,但凡他们要是出了什么事,吕雉会如何?

将心比心,如果换成薄姬,薄姬断不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陛下有什么要交代兄长们的?”让薄姬意外的是,吕雉竟然没有反对,甚至半点反对的意思都没有,薄姬心下所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