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0
难道薄姬就甘愿此生碌碌无为?
不过是大势所趋,无能更改,最终不得不妥协罢了!
现在却不一样了!
所谓男尊女卑的天经地义,不过是男人用来压制她们的由头,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男人和女人从来没有谁高谁低的说法,生而为人,她们立足于世,对家国天下,甚至是对这世间的奉献,从不比男人少。凭什么她们就得对男人作小伏低,任由他们揉搓?
不懂反抗,不能反抗也就罢了。天幕的出现,戳穿男人那些龌龊的心思,也让天下女人得以清醒过来,不顺势而为,让她们女子可以和男人并肩而行,只能说活该她们这些女人受人压迫,一生都只能伏于男人之下。
“好。”吕雉并不意外,似是早就料到薄姬不会拒绝。
同为女人,她们免不了惺惺相惜。
【言归正传,继续讲文成公主。虽然对于这样一位和亲的公主,大唐上下的态度和以前和亲的态度相差无几,但文成公主自嫁入吐蕃以来,对吐蕃诸多贡献,吐蕃尊称她为甲木萨。藏语中甲是汉,木是女,萨神仙。由此可见吐蕃对文成公主尊敬之心。】
啊,一开始不通吐蕃的语言,刚听那么一个甲木萨的意思,让人一愣,听完沈悠后而那解释,众人都明白了,这吐蕃对文成公主不错。
【要说这和亲,也不是一开始就成了的。贞观八年,吐蕃的松赞干布便遣使入唐,李世民对周边各国的态度都是欢迎的,因而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李世民第一回 是拒绝的,拒绝得干脆。】
【吐蕃的使臣回去了,本来大唐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想吐蕃的使臣入唐的时候,正好另一个国-吐谷浑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
【别国的事,大唐是不管那许多的,哪怕他是“
天可汗”,
那也断然没有样样都记在心上,
事事都关切的道理。吐谷浑和吐蕃的事,他们相互之间有多少摩擦,暗中有多少较量,但凡他们闹得不严重,大唐也不会出手。结果吐蕃就嚣张了,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吐欲浑从中作梗,让他娶不成大唐的公主,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并且扬名大唐若不和亲,便率兵大兴入侵大唐。不得不说,吐蕃在当时那是相当的目中无人,竟然敢威胁大唐。】
可不是吗?小小吐蕃竟然敢威胁大唐,还要让大唐和亲才愿意退兵?
不对,是大唐不和亲他们便要大举进攻,这么威胁人,是个人都不能忍!
【李世民何许人也,突厥那样的强敌,李世民忍着都把人收拾了,现在一个小小的吐蕃也敢借口进犯,吐蕃以为大唐是什么?还放话威胁,让大唐用一个女人换取和平?这种事换了哪一个有骨气的皇帝都不可能答应这事。更别说此时的大唐国力强盛。】
【如果一个“天可汗”之称没能让吐蕃意识到大唐的强大,他们胆敢举兵进犯,李世民不介意用强盛的兵力教教吐蕃做人。随即大唐的将军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吐蕃大军。松赞干布自是大惊,毕竟这才是大唐的先头部队,两国尚未正面交锋,吐蕃军就输成这样,再听说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将要抵达,麻利迅速的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诸羌,遣使谢罪。当然,松赞干布没有忘记自己一开始的目的,再一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到大唐正式下聘礼。】
果然,小小一个吐蕃,竟然还敢跟大唐为敌,为免太不自量力。
大唐之强盛,一个个文臣武将都是以灭国论功的,吐蕃还能存在,多亏这什么松赞干布识趣。
【大唐从一开始的拒绝和亲,到打得吐蕃老实,最后同意和亲,到底是经历了怎么样的心理路程,举朝上下的态度又是如何,并没有相关的记载。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以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赞干布。史书上的寥寥几笔,却是人的一生。文成公主是否自愿不可知,但在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之后,却也一心为着大唐和吐蕃的交流与和平努力着。】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量医药,生产技术,佛教方面的书,还有谷物、蔬菜的种子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她向吐蕃推行历法,和侍女一起把汉族的纺织、刺绣技术传给当地妇女。唐朝还给吐蕃送去水磨、蚕种,派去各类工匠,改变了吐蕃落后的生产方式。因此文成公主受到了吐蕃人民的无比爱戴。】!
第200章 四嫁可汗的公主
秦始皇听着这种种内容,和亲还能这样和的?
娶一个公主,把一个国家的精华,甚至这个国家的手艺全都学了去。
李世民也是相当的大度,毕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愿意将这些他们好不容易探索得来的手艺教给别人。
【不仅如此,文成公主一入吐蕃,更带去了不少文人士子,这些人入了吐蕃后,帮着吐蕃整理他们的文献,更教他们中原管理的方式,让吐蕃慢慢的变成一个正规的国家。也因为这样,关于文成公主的记载,吐蕃文献中比大唐要多。】
尚未让文成公主和亲的李世民听到这儿,默默的低下头,大唐的和亲公主,明明是于大唐有功的人,竟然是别人记载得更多,怎么有一种被打脸的感觉?
只能说,皇帝有时候计较的东西和正常人是真不一样。
【我们都听说过布达拉宫,有一种说法就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远嫁和亲的文成公主,是历史中记载着她拥有丈夫宠爱敬重的人。她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便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还亲自穿丝绸衣服,渐慕华风,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去国学以学习《诗》《书》。由此我们大概可以看得出来,文成公主的日子过得还好。然,文成公主和亲九年后,松赞干布于永徽元年逝世了。】
刚想说和亲嘛,终于是有一个公主看起来稍好一点的,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结果下一刻沈悠却丢给众人一个噩耗。
【虽然史书并无记载文成公主的生年,后世通过研究猜测,大概当年的文成公主应该是十六岁左右和亲吐蕃,十六岁,九年后的时间,她才二十五岁,正是最好的年华。】长长的叹息,不难看沈悠眼中流露出的惋惜和怜悯。
【不幸中的万幸,吐蕃并没有要求文成公和再嫁,至于文成公主有没有想过再回大唐,不得而知。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