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8


于是命人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宅舍,令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入葬元宫,唐高宗李治希望继续保留栈道起舍,却被大臣谏止,理由是,按照旧例,只有寝宫安养供奉之法,而无陵上侍卫之仪。可见这种在寝宫陵殿之外再修宅舍对已逝之人供养如生方式,为李世民首创。在李世民心里,长孙皇后永远是活着的。】!

第198章 改变

嘶,多少人倒抽了一口冷气,难以想像李世民是怀抱着什么样的深情,才会一直不愿意承认长孙皇后的离去。

长孙皇后听到这里,内心再受震撼,如果可以,她并不希望丈夫一直放不下她。她比谁都更清楚李世民是何等重情,她的离去对李世民而言是巨大的打击。

【不仅如此,李世民在长孙皇后生前为她祈福希望她能活下来,在长孙皇后去后,他依然不断的为长孙皇后建庙祈福。懂得李世民心思的李泰也配合无比的在龙门开凿佛窟,为母亲追福。等到佛像即将完工,得李世民亲自前往龙门检验。而且长孙皇后可是同享天子七庙的皇后之一。就这样,难以想像到底是谁会认为李世民的真爱不是长孙皇后。】

【啊,对了,有这样一个说法,许是李世民只想把长孙皇后竖起来当靶子,毕竟宫中纷争不断,总得有个靶子吸引人的攻击,才好保全他真正的心爱之人。呸!咱们李世民有那么无能吗?有吗?还保不住他的心爱之人,得另立一个靶子,一个皇帝要不是没有本事,能做出这样的事?】

李世民气极了,本来因为听到长孙皇后会早逝,他这心里早就难受极了,结果他又听到了什么,一个个把他这个皇帝当成无能之流吗?还得立个靶子吸引宫妃的注意力?满朝的女人们,谁敢动歪心思对付长孙皇后,看他不把她们一家子全灭了!

长孙皇后是他的妻,年少与他相伴,和他出生入死,相依相伴的妻,他不爱这样的女人,他是想上天吗?还是他得多无情无义,那才能做出无视发妻的事儿?

后世一个个人,到底脑子是怎么想的,是爱他还是恨他呢?竟然那么抹黑他!

李世民吹胡子瞪眼睛,恨不得沈悠赶紧把那么一号黑他的人说出来,他保证不打死那么些人。

【明君贤后,最完美的契合。大唐贞观一朝能让后世无数人追忆,那是因为不仅在国力上繁荣昌盛,李世民更得到了无数帝位都想要的忠臣良将、贤良妻子、后继有人。李世民是让人妒忌的存在,毕竟世人大都只能得其一而不得其二,偏李世民得到了让良将贤妻好儿,忽略太子李承乾和李泰相争相斗得最后差点你死我活这一点,李治这个后继之君,完美再创大唐盛世,多少人羡慕。所以,李世民成为后世人永远都无法追赶的传说。】

后继有人什么的,那是秦始皇所缺的。

女人,他没有那个精力去管,但好像也正是因为这样,以至于他就没能养出一个好的继承人!

瞬间这个念头闪过,让秦始皇好生郁闷!

女人,女人,他是忽略了这一点,以至于现在就是再想补救,那也不可能!

一想他早就有别的安排了,好,用不着气了,因为后继无人,以至于大秦亡国这事,秦始皇除了要努力活下来之外,也有别的安排。就是差了人。差人!

秦始皇素来觉得手下的人办事挺可靠,结果现在却发现,他们可靠个屁!都多久了,竟然还没有把人给弄回来,简直要把他气死!眼刀子毫

不留情的朝一旁的蒙恬身上甩去。

蒙恬??他做错了什么?怎么感觉他们陛下的脾气好大!

别问,问了吃亏的肯定得是你。

这个时候,吕雉的对面坐着另一个人,似乎刘邦也知道吕雉有什么事要干,难得的是没有再来寻吕雉一道观看天幕,因而吕雉如今对面所坐着的这个人,是薄姬,刘恒之母薄姬。

可怜的薄姬自打被暴露将来她的儿子会成为大汉的天子,而且干得相当漂亮的时候,她便成了宫中的瞩目,在薄姬以为自己有可能会出什么事的时候,却是吕雉下令好好看护他们母子。一瞬间聪明如薄姬便知道了吕雉是何打算。

此时两人已经连着下了好几天的棋,每日吕雉把她请过来,什么话也不说,单纯就是下棋。下棋,这样的举动在薄姬看来,更验证了她的某些猜测,可是,薄姬很清楚的知道一点,猜测仅仅是猜测,眼下他们母子的生死全在吕雉的一念之间。

刘邦会因为她生下的刘恒撑起大汉的江山而对刘恒高看一眼?确实正常是要这样不错。但是,谁也别忘了在刘恒尚未长成的时间里,撑起大汉江山的人是吕雉。

吕雉才是刘邦真正的继承人。所以,以为刘恒将来能够担起江山能让刘邦另眼相看,吕雉如今不管做什么,才是真正让刘邦愿意放手。

前后之差,昭示着吕雉和刘恒之间的距离。吕雉手握生杀他们的大权,薄姬和刘恒只能在吕雉手下求生。

“我们这棋还得继续下。”吕雉不闲不淡的开这个口,薄姬立刻回过神道:“妾之幸也。”

吕雉不是那愿意和宫中妃嫔多往来的人,毕竟她是刘邦的刀,薄姬看得分明,吕雉立足于大汉的根本从来就不是刘邦的宠爱。要说薄姬没有半点羡慕定是骗人的,女人的底气能够不来源于男人,而是自身,这是最大的幸事。

【关于长孙皇后的种种,我们为之惋惜她的早逝,如同太穆皇后,却也明白惋惜只能是惋惜。接下来,我们继续讲另一位迷人的女祖宗-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我们现在西藏的朋友们,必是对这位对现今为西藏,唐时当称之为吐蕃的国带来了中原文化,让吐蕃得以学习汉族的文化,工艺,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的人推崇之极。可以说,现今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语,可证文成公主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

还没有收敛情绪的李世民突然听到和亲两个字,不知怎么的就想到沈悠几回提到和亲都是一脸不喜不认同的表情。

可是,听着这位文成公主的和亲,好像相当的有必要。这可是为后世的疆域打下基础的事儿。所以,是谁让这位文成公主和亲来着?

【和亲,就我的态度,实在不认同所谓的和亲,然而有时候这样的和亲也不能说全无益处。比如之前提及的解忧公主。如果这是和亲之人的选择,我愿意尊重。重点是,在解忧公主功成身退想回

来的时候能够如愿以偿的回到故土,

对比之下后面的王昭君想回国却被拒绝,

鄙视当时的汉朝。】

同样是汉朝,一个被夸,一个被骂,皇帝不同,格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