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1


房既生不喜,立刻设法对付出头鸟,对,她让人寻着赵绾还有另一个叫王臧的错处,责备武帝说:“他们这是要当第二个新垣平呀!”

即将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下狱,其后二人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鼢被免职。并任命柏至侯许昌当了丞相,武强侯庄青翟当了御史大夫。而武帝所推行的新政亦全部废除。】

【新垣平是在文帝时一个装神弄鬼,满口谎言的人。窦猗房将赵绾和王臧比之于一个骗子,不过是为了可以名正言顺的杀了他们,同时也砍掉汉武帝的左膀右臂,不可谓不狠。】

刘彻对那发生的一切记忆犹新,他的那位祖母确实狠,狠得让他不得不避之锋芒。!

第161章 我还没死

秦始皇挑着眉头,这新政竟然就那么败给了一个太皇太后?这汉武帝也不过如此?

对喽,秦始皇也不是顺顺当当接手权利的人,为此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自问早就做好了准备。刘彻斗不过窦猗房明显是棋差一着。

刘邦同样拧起眉头,窦猗房一看就是个糊涂人,这么样的情况下再由她继续大权在握,对大汉绝不是一件好事!本以为刘彻能斗得过窦猗房,结果一听,这啥啊,竟然败了。

汉文帝也罢,汉景帝也好,对窦猗房做下的事,因不确定刘彻推行的新政到底是什么内容,窦猗房大权在握,杀臣子这个事,怎么说呢,他们手里不该死的人也不少,既不清楚始末,也不好提前追究。

倒是后世的人们听到这儿,对窦猗房做下的事,那都明白是对刘彻行事的阻碍,败了一回的刘彻,终将等到最适合她出手的时候。

【关于窦猗房和刘彻的这样一番较量,是思想上的碰撞。对于窦猗房来说,她亲眼见证了文景二帝以无为之治,让大汉帝国繁荣昌盛起来。原本无所居也无所依的百姓,空荡荡的国库,随着无为而治的持续推行,大汉帝国呈现出了盛世之繁荣和祥和。新粮堆在旧粮上,国库中的铜钱也堆积成山。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她怎么可能同意汉武帝推行的改革呢?】

【我们现在站在后来人的基础上,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无为而治,在短时间内能够让百姓休养生息,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尤其是大汉内有分封诸侯,外有强敌匈奴的情况下,太多的问题需要汉武帝着手去解决。无为而治帮不了汉武帝,帮不了大汉。】

刘彻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他和自家的祖父,父亲,都不一样。在他这里,甚至就连汉高祖刘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他都要解决。

【窦猗房坚持自己所看到的盛世,认为这才是保全大汉江山的最好办法,并不允许刘彻改国策。如此,刘彻不信邪,窦猗房也就只好用行动告诉刘彻,他还嫩了点。刘彻和窦猗房第一回 相斗,也是最后一回,以刘彻的失败划上句号。】

【窦猗房虽然偏心又有些糊涂,也是一个政治家。和刘彻的政权相争,以刘彻落败为结局。窦猗房贬了丞相太尉,可见当时她的权势和当年的吕雉一般无二。窦猗房成为太后,太皇太后,无一不以吕雉为目标。向往着成为她。只是四年后,也就是建元六年,窦猗房崩,她纵然有再多的舍不得,最终也只能放下。窦猗房与汉文帝合葬霸陵。遗诏将自己东宫所有的金钱财富都赐予自己唯一还在世的女儿,大长公主刘嫖。窦猗房这个人,幸运是幸运,她在成为太后,太皇太后后诸多操作,算是对咱们刘猪猪的磨砺吧。但必须得说,她的存在对咱们刘猪猪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嗯,对大汉也是。】

刘彻袖下的拳头不由自主的捏紧了,他这一生最大的难堪皆拜他的祖母窦猗房所赐。一个皇帝,他所亲手提拔的大臣,突然被窦猗房下狱,同时也丢给他一份诏书,废丞相太尉。他是大汉的皇帝

,可大汉不由他说了算,这难道不是最大的笑话吗?

【从窦猗房急于揽权,不肯放权中可以看得出来,她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在最后她也算是拥有了和吕雉同样的权利。对大汉来说,有利有弊吧。历经数朝的窦猗房,随着她一死,从此,大汉王朝不管是内廷或外朝,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窦猗房听到自己最后的结局,有些一怔,但随之一想,她这样也算是高寿了对吧。毕竟连刘彻都当了好几年的皇帝。

只是,她不曾想过,自己的作为得到的是一个偏心糊涂的记载。她果真不该偏心?也过于糊涂?

【窦猗房去世后,王娡这一位周旋于儿子和婆婆之间的大汉太后,也终于露出了她的爪子。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其实都喜好权利,也喜欢权利。沾染上权利之后能够及时收手,而且不曾沉迷于权利的少之又少。以王娡的心智不难看出,她是一个十分擅长钻营的人,能够投刘嫖所好,许一个未来的太子妃之位,皇后之位,把刘嫖变成自己人,助她成功登上皇后之位,也让她儿子刘彻从汉景帝诸子中一跃成为太?->>印鯅鸵宦纷叩貌2蝗菀祝仓沼诓环阉庖环a醭挂菜阌幸晃缓媚盖祝辽偾捌谑钦嫘奈被摹?墒牵奔湓诹魇牛磺幸苍诟谋洹!?br/>

【原本有窦猗房在上,王娡是偏着儿子,处处帮着儿子的,随着窦猗房逝去,反而成了王娡和刘彻相争。毕竟,喜欢权利的人,总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包括皇帝的生杀大权。为此,王娡开始扶持同母弟弟田蚡。之前提到过,在刘彻推行新政时,窦猗房反对推行新政,逼死了赵绾和王臧,同时也罢免窦婴丞相和田蚡太尉之职。要说田蚡能当上太尉,必须是有王娡的功劳的。】

【刚刚登基的刘彻须商量丞相和太尉人选,田蚡有心一争,但丞相之位是轮不到他的,毕竟窦婴的资历和窦猗房在那儿,哪里是他能抗衡的。田蚡听了手下的提议,退而求其次,王娡又不是傻子,岂不明白同母的弟弟成了太尉对她有什么好处?】

【对于刘彻来说呢?他知道天下大权更多在窦猗房手里,但并不代表他不能权衡利弊,以达到某种平衡。自家的舅舅,又有王娡开口,他又怎么会不给面子呢?况且,这件事完全可以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最终定下了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窦猗房和王娡,都达到了让自己的家族随着她们高升而得到惠及的目的。在这一点上,突然意识到当时的大环境用人之道了,还真是任人唯亲呢是吧。】

这话怎么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任人唯亲不好吗?都是自己人,不用担心背叛不好?

后世一干人表示,好个屁!

亲戚就用,不是亲戚就不用,这事是可以的?

【前面说过了,因为刘彻要推行新政,窦婴和田蚡都属于支持刘彻的人,引得窦猗房大怒,两人都因此被罢黜。闲赋在家的田蚡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