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8


功,也不独占其功。他大唐有如此多的贤臣良将,岂有不繁盛的道理。

李世民心甚欣慰,眼里尽是笑意。

【除心腹大患,安定边境,一雪大唐奇耻大辱之功,李世民岂能吝啬,下诏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加实封食邑五百户。八月再赐绢二千匹,升为尚书右仆射,地位仅次于左仆射房玄龄。功高盖主这事,别的皇帝或许会怕,李世民需要吗?他在大唐建国之初立下多少功劳,世人皆知。因此哪怕李靖将军灭突厥之大患,二凤也没有因此不安。】

【况且,李靖将军的人生尚未结束,灭一个东/突/厥对他而言仅仅只是开始。贞观九年,六十三岁的李靖将军知足而退,以足疾辞任作为巡察全国、考察风评的十三位特使之一,本以为他该功成身退,在家颐养天年了,不料却发生吐谷浑进犯凉州一事。朝廷决定兴兵反击,李世民立刻想到了李靖这位战神,想必由他出面,一定能够迅速灭吐谷浑。】

【但李世民也担心老将军的身体,毕竟李靖将军此时已经六十三岁,这样的年纪加上足疾,李世民岂能任意任命。可听闻朝廷将远征吐谷浑的消息,李靖将军顿时精神抖擞,什么足疾,什么年事已高,那都不是事,作为一个将军,毕生所愿就是为国安天下。边境安宁,他可以赋闲在家,逗鸟养花,但凡边境不宁,有犯我大唐者,必须一刻都

不能耽搁,请命出战。】

【李靖将军求见房玄龄,求挂帅远征。房玄龄作为宰相,岂不知二凤的心思,又怎么会不知道国家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李靖将军这样的人。有疾在身的李靖将军,二凤顾念臣子的人,不愿意以帝王之仪,诏令李靖将军远征。但李靖将军自请之,想必老将军必是清楚的知道,此行有多少风险。房玄龄没有瞒着,当即上报李世民。】

【李世民心中征吐谷浑之统帅人选,李靖将军是首选,但知李靖将军还有出征之心,大喜过望,当任命李靖将军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又分别任命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人为各道行军总管,统由李靖指挥。】

【不用怀疑,李靖将军出手,那是马到功成。纵然出兵之时正值寒冬腊月,年事已高的李靖将军一路与众将军一道踏着冰雪,风餐露宿,领着各方兵马进击。贞观十年闰四月,唐军在库山与吐谷浑交战,李道宗部大败吐谷浑,唐军首战告捷。】

【吐谷浑伏允可汗一看唐军来势汹汹,锐不可挡,不断西退之余,更下令人把野草烧光,以断唐军马草。干草被烧光,春草尚未萌生,诸将大都认为战马瘦弱,不可长途追击。侯君集却认为吐谷浑已是鼠逃鸟散,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搭芥,此时不乘,后必悔之。】

【李靖将军深以为然,当即下令兵分两路,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等从北道,侯君集、李道宗从南道,两路大军一齐并发,接连告捷,于当年七月,伏允可汗被部下所杀,其子大宁王慕容顺杀死天柱王,率众降唐。李靖将军攻灭吐谷浑。大唐的这些将军们,能文能武,如何能不让人垂涎三尺,念念不望?】

第105章 生荣死哀

秦始皇听着李靖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又灭了一个国。想想大秦灭六国用了多少年。这可是他奋六世余烈才得到的局面。人才啊人才,李世民实在是让人羡慕!

怕是有不少人都跟秦始皇一样的心情,羡慕于李世民有这么多文臣武将,最最重要难道不更是因为,他们都对李世民忠心耿耿?

【李靖将军的功劳李世民那是一刻没有忘记过,贞观十一年,李世民改封李靖将军为卫国公。贞观十四年,李靖将军的妻子去世,李世民诏令其坟茔规格依照汉代卫青、霍去病的旧例,把坟墓修成突厥境内的铁山、吐谷浑境内的积石山的形状,以表彰李靖将军的特殊战绩。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唯有李靖将军有此殊荣。】

仿卫青和霍去病的旧例?刘彻第一时间比较好奇的必须得是那是什么样的旧制?

他的卫青和霍小将军能与白起韩信并列,定然会如他所愿的荡平匈奴是不是?

刘彻不可避免的迫切想要知道,自己到底能做到什么样的地步?是不是一如他自己所愿的那样。

然后就想到这一回沈悠要说的人挺多,李世民那所谓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到现在还没说几个呢!按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轮得到他?

刘彻心生怨念的瞅着沈悠,恨不得可以立刻下令天幕赶紧把他大汉的事说一说。

被屏蔽的突厥………知道听到最重要的事突然什么也看不见听不见是什么感觉吗?太痛苦了!突厥本想着但凡能知道大唐的人是要怎么对他们出兵的,就能提前预防,结果突然声都没了。预防,预防个屁!好想大喊一声欺负人,你们搞歧视。

歧视吗?这难道不是为了预防你们知道太多,最终让大唐损失惨重?突厥:大唐又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还能用同样的办法?

沈悠???对哦!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李靖将军名列其中。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准备亲征高句丽,已然年过七旬的李靖将军得到李世民的召见,李世民但问李靖将军是否有意随他东征,李靖将军自然是愿意的,只是看着年迈又染病的李靖,李世民并没有同意。】

【贞观二十三年,李靖将军病情恶化,同样也身染重病的李世民亲临病榻慰问,潸然泪下,交谈之间都是对李靖将军的担心。只是,生死有命,不可改也。五月十八日,李靖将军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九岁。人生七

十古来稀,李靖将军也算高寿。】

七十九岁,确实是高寿,英雄也总是无法避免走到这一天,这一步。

李世民不能避免的又哭了,李靖却是相当豁达的道:“陛下,七十九,臣活到了七十九,就算是死那也是喜丧,陛下不该哭。况且,听天幕说起臣的一生,南征北战,得以灭突厥,平吐谷浑,为大唐安定边境,臣这一生所愿,早已达成,臣纵然身死,一生无憾,陛下该为臣高兴才是。”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人,李靖此生所追求的都已经得到了,年迈而死,有何可惜的?

“臣该谢陛下,谢陛下的信任,谢陛下能让臣一展所长,让臣可以痛痛快快的打那么些仗。臣但凡想着都觉得畅快无比。”李靖丝毫不觉得自己的死有什么了不起的,他死了又如何,他那样的一生已然是不虚此运,够了!

【李靖将军去后,李世民下诏,册赠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赐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号为“景武”。神龙元年,唐廷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李靖便在名单之上。天宝六年正月,李靖与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杜如晦一同配享太/宗庙廷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