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
的一干人傻了眼。他们没有听错,李世民带着六个人竟然就敢直接面对突厥的十数万大军,他这胆子也太大了!
秦始皇眼中流露出赞许,这李世民确实是有胆有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自问没有李世民行军打仗,身先士卒的本事。这大唐,这李世民,怪不得能让后世推崇之极,李世民堪为千古一帝。
刘邦张了张嘴,啊,这李世民胆子也太大了,六人就敢去到人家十万人马的军前,怪不得大唐的将士皆不畏死,英勇善战,从根源上就不是那怕事的主儿。真是让人不得不心生喜欢。
杨坚已经不可置信的望着前方,他也是上过战场的人,突厥的英勇他也曾见识过,李世民只凭六人就敢出城和突厥对峙,他要是记得没有错,沈悠说过,长安城内只有数万兵马!
那,李世民怎么办?
【将心比人心,作为皇帝,如果不是有足够的胆量,敢在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只身带着几位重臣到十几万兵马对面?宋朝那些个皇帝别说只带几个人了,纵然身后跟着几十万人马都是被人硬架着上城激励将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赵匡胤!!他知道大宋那些个皇帝太没用了,他已经知道错了,他会努力活着,绝不会让他弟得逞。这有些事,能不提就不提了呗,脸被打得真痛!
沈悠感应不到,正是因为看到大唐的威武不屈,在唐之后的宋朝一个个的皇帝没有半点骨气,双手把江山天下都给辽、金送去,每每一想都让人咽不下那口气。
【颉利一看,哎呀,李世民竟然亲自来了,可是李世民怎么就带
那么点人?心里未必没有嘀咕,可他又想到最新打探到的消息,应该,可能,长安是没有多少兵的吧?然而他派入城打听虚实的执失思力一去不返,这大唐敢扣他的人,胆子不小。可是,是不是因为李世民有和突厥一战的打算及实力,因此才敢扣他的人,再领着几个人就敢到他跟前?越想越也让颉利心生不安。一时间不知动不动的好。】
【就在颉利踟蹰不定打不打这仗的时候,李世民身后无数大唐的旗帜亮起,尘烟滚滚,鼓声震天,无声告诉颉利,唐军已至,颉利胆敢动手大唐定会奉陪到底。至此,李世民不忘提醒颉利,他的使臣执失思力已经落入他们大唐的手里。战事若起,就是不知道这么多突厥兵最后有多少人能够再回故土。】
【颉利一看一听,心里是止不住打鼓。他的消息难道有误,长安根本没有兵力空虚?瞧着李世民的架式,他也不是没有听过李世民大名的人。这一位跟唐高祖并不一样,那是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之士。之前他也曾和李世民交给手,颉利没有必胜的把握。要打仗,李世民从来不怕打仗的。颉利再看着李世民身后的旗帜和尘烟,明显是大队人马赶来。大唐猛将如云,再有李世民这样的皇帝坐镇,颉利若没有必胜的把握,其实一点都不想跟大唐交手。】
【本以为大唐内部生乱,改朝换代,颉利可以顺势入主中原,面对李世民态度强硬,突厥也败了一场,颉利越发没底。大唐若是自上而下都有死战之心,两军开战,突厥此时是深入敌后,犯了兵家大忌。夺不了天下,反而葬送突厥无数将士的性命,那就亏大了!一想通,颉利态度稍变,在这个时候,李世民表示愿意给突厥再送些金银财帛。突厥南下,图的不正是这些吗?大唐没让颉利和突厥大军空手而归,颉利也不会没法给手下的人交代对吧?】
第77章 东突厥灭
【审时度势后的颉利,这回也就不再犹豫。双方达成共识,并约定三日后依然在这渭水之上,斩白马而盟。从此以后,两族交好,永不再犯。三日后,李世民给颉利送上了金银财帛,颉利送唐马三千匹,羊一万头,李世民不接受,只要颉利归还掳掠的国人。】
谁都能感受到李世民的无奈,但就这时候大唐的局势,谁又能说李世民做得不对?
但凡他们这些人换了谁来,又能做得比李世民更好?
元吉,若突厥大军进犯,你待如何?李世民拳头紧握,不难看出他的隐忍和不喜。可是,那样的情况下,不管是谁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的。大唐打不起,不能打!
李元吉被问个正着,怒目相对,他能不知道李世民是故意的?
“怎么?突厥大军进犯你能退突厥大军?若是,我必对你俯首称臣。”李世民并没有理会李元吉的控诉,不错,他就是仗着自己有本事,他敢大声说话,难道他不配?
“我,我,我……”李元吉脸色涨红,他想指责李世民,然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比起指责,难道不是能够力挽狂澜更重要?天幕说了李世民有,他有吗?
大哥,你呢,你自问你可以吗?李世民没有再继续为难李元吉,却也问起一旁的李建成。
“突厥虎视眈眈,绝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父亲在位,他们也从未安分过,改朝换代,这对他们而言就是天赐良机,他们必会兴兵南下。彼时,大哥,你想好如何应对了吗?”李世民语气温和,可这话中的内容,无一不在无声的谴责着李建成,他纵然是太子又如何,他有本事当好这个太子,护好这个天下吗?
李世民问出这些问题就只是想告诉他们,他们做不到的事,他李世民可以做到,而且做得很好,很好!
【听到这里,有人会说,李世民不是也议和送钱了吗?怎么我把大宋骂得啥都不是,对李世民这一番求和之举却很是赞许。首先,大唐此时是内忧外患。天下苦隋久矣,连年征战,天灾人祸不断,致使民不聊生,大唐不是不能跟突厥死战一场,代价是两败俱伤,更会让大唐的百姓不堪重负,从而让刚刚太平的天下再起纷乱。这样的仗该打吗?】
【其次就是态度。渭水之盟,议和送钱,哪怕是为了大唐换取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唐太/宗依然视为生平
的奇耻大辱,无时无刻唐太/宗不在提醒自己,一定要一雪前耻。最重要的是,李世民做到了。这两点,大宋那些个皇帝有这样的态度和本事吗?】
确实,为了一时的太平可以弯下腰,但绝不能失了尊严,至少在李世民这儿,他让百姓失去的,大唐失去的,他会亲自讨回来。
秦始皇可以体会到李世民内心的无奈,自李世民领兵以来,从来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约和什么的,这是有生以来第一回 。习惯用刀剑荡平天下的人,为了百姓,他不得不弯下了腰,只为争取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才是一个君王该做的事。
汉武帝不能避免想起了自家祖宗,历代皇帝,他们不就是通过一次一次的求和,为大汉争取得来休养生息的机会吗?到他这里,灭匈奴是他此生所愿,也是祖宗们为他争取而来的机会。约和,达成同盟,都不行。必须得打得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