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5
修路,也怪不得称咱们始皇为基建达人。】
【对于六国的人们,始皇也怕他们暗中准备,特意把他们一部分迁往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以便监视。这波操作怎么说呢?容易招人恨。】
【故土难离的道理大家都懂,谁不想在自家的地盘好好的过,想要监视控制他们,未必只能把人往面前放,或者让人跟他们的人隔开。一个不好反而适得其反。倒不如利落点,把他们的门客解决了,顺便把他们的地分了。这些个贵族也好,各国的旧臣也罢,他们为什么能成为祸害,还得是因为有人。人要是没了,再把他们聚集人的根本解决,用百姓牵制他们。百姓跟他们绝不是一路,田地分到百姓手里,再让百姓盯着这些各国的贵族,看他们还怎么闹得起来!】
???秦始皇听得一愣,可随后又觉得这个主意好,具体要怎么操作才更好?
得了沈悠一个好主意,秦始皇眼睛都亮了!
【不仅如此,为了避免各地百姓有造反的可能,始皇将各地的武器都收缴上来,并且在咸阳城铸成十二个各重千石的铜人。这波操作怎么说呢,看着像是可以解决问题,实则已经在第一时间把百姓当成了敌人。百姓是大秦的敌人吗?】
【百姓不仅不是大秦的敌人,更是大秦得以安定的根本。把百姓推到大秦的对立面,只会让大秦真正的敌人高兴。从古至今的百姓从来都是相当容易满足的。只要有房住,有地种,吃饱穿暖,他们都不会想不开去造反。】
【因为史
书的遗失,让人根本不知道当初的大秦在一统天下之后是怎么样安顿百姓,让人深以为憾。当然,秦朝的问题并不单单只是各国的贵族问题,相比之下,社会基础的矛盾更多,哪怕是秦国之内,本身都有问题,往前说,能追避到商鞅变法那会儿了。】
沈悠说到大秦的问题,如何不让人惊心,突然被点名的商鞅以及主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都一愣,这个,能追迦到那么前吗?
“陛下,天幕所言未必都是对的。”秦始皇听着在沉思,底下的臣子已然第一时间出声,并不希望秦始皇太把沈悠的话当回事。秦始皇一眼瞥过去,“那你能告诉朕,大秦因何历二世而亡?”
这个,这个问题,底下的臣子能答得上来吗?
秦始皇目光沉着的道:“你们身为大秦的臣子,想方设法要讨朕的欢心,朕知道。可是,比起讨朕的欢心,朕更希望你们能帮朕安定大秦的天下,想出让朕的大秦可以真正千秋万代的法子。
顿了顿,秦始皇继续道:朕知道天幕说的未必是对的,毕竟论起治国之道,她未必有资格对你们指手画脚。同样,她能看到的问题,也未必是你们能够看到,又或是你们敢说出来的。
第65章 法不可不变
秦始皇不是傻子,绝不会人云亦云,对于沈悠所说的话,他会去思考,结合大秦所存在的问题,考虑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达到同样的目的。
【商鞅变法时,制定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这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分别有二十个级别,我就不细说了,只说制定这一制度对于大秦的意义。】
【商鞅变法之后,在秦国之内,凡立军功者,不别亲疏,不残贵贱。量功录入时坚持以功为主要标准,是见功而行赏,因能而授官。由此,秦军皆为功而战,也皆不畏生死而战。活着有赏,死了也有恩赐。以令秦军兵马强悍。最重要的一点是,商鞅在变法中,明确军功不能世卿世禄。】
【可能有人并不能明白世卿世禄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太史公司马迁大家都知道的,他的父亲是太史公,也就是说司马迁太史公的位置是从他爹那儿承继下来的。父传子,子再传孙,同样的位置不断的传下去,这就是世卿世禄。】
【《荀子》在议兵篇中记载,齐国的技击之士冒死战斗,所得赏金不过八两,再无别的赏赐。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的军制就不一样了,秦国将士但凡上阵杀敌,便可既赏爵位,又有田宅。如果不断立功,还可以不断受赏,甚至获得高官厚禄。两下一对比,秦军能不强悍吗?他国的将士能是秦军的对手?】
秦孝公听着沈悠的话,相当欢喜于自己相信商鞅,让商鞅主持这变法,谢商君。朝商鞅作一揖,商鞅连忙还以一礼道:谢秦君。
相互道谢的两个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欢喜和感激。
【这也是为什么秦自商鞅变法后,秦军再非其他的军队可比。实在比不上。各国既狠不下心来像秦孝公那样来个彻底的变法,再眼红秦军的强大,也就只能干看着。这样的军功制度,在一代亡,下一代若是再想像父亲一样拥有高官厚禄,就必须要靠自己的本事到战场上拼搏,凭本事挣来自己想要的一切的规定,也让无数的庶民都可以借此改变命运,自然而然也就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出身微贱的人活跃于政治的舞台上。】
【可是,随着六国亡,天下一统,这样的机会戛然而止,不管是军队或者是无数的庶民,他们都看不到希望。人一但没有了希望会怎么样?他们就会失去目标,前面的路全然不知道该怎么走。哪怕是大秦的那些功臣们也一样,没有了立军功的机会
,他们的儿孙将来就什么都不是,那可怎么办?】
秦始皇听到这里完全顿住了,突然看向下方的臣子,“是这样吗?”
蒙恬站在最前面,秦始皇第一个看着他,这让蒙恬避不开,因此如实答道:“底下的将士们都说不知道将来怎么办了。
这就算是正面回答了秦始皇的问题,秦始皇眼中流露出冷意,朕竟然无所觉。
“陛下,是末将觉得这只是将士们一时想不开而已,末将也并未意识到这是问题。”蒙恬一个统领三军的人,要说秦始皇并未察觉的问题所在,他一个在前线的将军何尝不是也没有意识到。
当然,蒙恬如今镇守边境,对付的可是匈奴,要说怕立不了军功也还不至于吧。
“李斯。”秦始皇马上明白了,大秦在平定天下之后,很多东西该变就得变,结合现在大秦的情况,跟人商量出个章程来,朕要让天下人看到希望。
无望是很可怕的,沈悠已经用齐国的勇士做了极好的例子,他绝不能在知道问题的情况下,无视问题的存在,放任大秦走向覆灭。
“是。”李斯何尝不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这,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什么问题,但深入一想就会明白,沈悠指出得没有错。
【还是那句话,因为史料的缺失,我们并不清楚针对商鞅变法存在的问题,一统天下后的始皇帝到底有没有想办法去解决。贵族,基层,其实只要基层稳了,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也不能说没有问题,毕竟这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