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
你,现在你都听到了,你还不改主意?马皇后痛心的更是朱元璋至此依然并不打算改主意,这让她对眼前的丈夫觉得陌生无比。
朱标刚刚也劝了朱元璋了,他以为朱元璋听进去了,必不会犯。没想到马皇后竟然说朱元璋并没有打算改!!
爹!朱标唤一声,希望能从朱元璋嘴里听到一句准话,他爹果真要死不悔改?这是不是过分?
“以活人殉葬,有违仁德,更是倒行逆施。”朱标继续劝。朱元璋看了看马皇后,又看了看朱标,最终道:“我改,我改。”
请陛下对天立誓,若陛下将来再行殉葬之举,我与
标儿生不得安宁,死亦不能瞑目。马皇后冒出这话,朱元璋瞪大了眼睛,如何也没有想到马皇后说出这样的话。
朱标一脸认同道:爹既然打消了主意,便如此。
朱元璋气道:“你们是拿自己威胁我。”
马皇后摇头道:并非威胁,但闻陛下竟然再推行殉葬之制,我已心下难安。身为陛下的妻,我不能规劝自己的丈夫行此残暴之事,是我无能。作为大明的皇后,无法让陛下心存仁厚,陛下以活人殉葬,更是我这个皇后失职。劝不得,说不动,我难以安宁,死亦不能瞑目。
如此一番话,朱元璋何尝不了解马皇后,知晓她句句皆发自肺腑。
“我不知陛下打算也就罢了,既明了陛下的打算,绝没有不拦着陛下的道理。请陛下莫要忘记,你是大明的皇帝,天下万民都是你的臣民。为父之心,绝没有舍孩子为自己殉葬的。请陛下想想标儿。马皇后无奈之极,最终能够用来说服朱元璋的只有朱标。
朱元璋对朱标是何种心情,将心比心,朱元璋该有一颗为父的慈心。
爹。朱标何尝不是殷切的盼着,希望朱元璋能够打消再行殉葬的主意。
朱元璋望着朱标,一字一句的道:“有些事哪怕我现在答应你们,你们也知道,将来我未必不会改主意。想要拦着我,你们只有好好活着,活着比我长,才可以拦住我。
此话落下,不管是马皇后或是朱标都陷入了沉默,他们能活到什么时候,他们都不清楚,但从天幕透露的信息可以得知,朱标怕是英年早逝了!否则怎么会是朱棣夺了侄子建文帝的位子。
朱元璋更明白,他能推行殉葬只有一个可能,能劝住他的都不在了。马皇后如是,朱标亦如是。
【其实如果不是上位者和那些心眼比针还小的男人特意为难,世人对于英雄都是拥护的,也并没
有要区分男/女的意思。梁红玉随夫保家卫国,在他们故去后,宋孝宗以令建祠竖碑纪念他们,梁红玉的故里也建起了梁红玉祠,至今依然在。英雄,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被遗忘。】
沈悠将后世的梁红玉祠放了出来,看看世人一直牢记着他们的付出,不管他们是男是女。梁红玉与韩世忠对视一眼道:死后留名,世人皆颂
,你我不枉此生。
“夫人所言甚是!”韩世忠粗犷的脸上尽是笑意,他们生前对得起家国天下,死后史得后人传颂,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既然之前提到岳飞将军了,那就延伸着把岳飞将军也一并讲了吧。”莫须有”这三个字,有不明白什么意思的吗?】
秦始皇表示有!
刘邦表示也有!
南宋前的所有人都表示有的!
【“莫须有”:或许有。】沈悠咬牙切齿的说来,一干人都傻眼了!就表面的这个意思,或许有?
【可笑吧,一代名将因为或许有罪而被杀了。】沈悠继续磨牙道来!
靠!一众皇帝们也算是大开了眼睛,或许有罪就杀了吗?这赵构还能这么干的?他这么干,他这皇帝还能继续当吗?
【古今第一冤案,冤得那叫一个明明白白。或许有罪,或许无罪,就这三个字,赵构就把岳飞将军给杀了。韩将军的功劳诸位都大概有数了,我再给大家数数岳飞将军的功劳。或许大家会觉得我这算是多此一举,岳飞将军这样的英雄,还会有人不知道他的功劳?实话,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
沈悠这一句,让一干人其实都点了点头,具体的事,但凡不是专门研究过的,大抵也就知道岳飞将军是英雄,保家卫国,具体到底立下什么样的战功,对不起,说不上来。
【岳飞将军自二十岁起,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遇上宗泽后,至绍兴十年,共计十三年,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这么说吧,但凡不是完颜构以十二道金牌将他召回,他完全可以领着岳家军和各地的义民收复失地,救回宋徽宗和宋钦宗。】
【可是,就是因为他太能打,眼看这就要胜利在望了,反而让赵构不安之极,因此以十二道金牌硬生生把岳飞将军召回,甚至不顾天下非议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杀了。】
第49章 四次投军的岳将军
【对此,很多人又有意见了,“莫须有”这个罪名分明是秦桧扣到岳飞头上的,怎么我把错全都归到赵构头上了?上期说朝宦官专权的事,算是已经给各位分析过了,这不过是皇帝的权谋罢了。什么皇帝受奸相蒙蔽的话,完全是皇帝的托词,赵构但凡不想杀,能是秦桧说几句话就能决定的?岳将军是何许人也,想杀能随便杀的?】
此言不虚,当皇帝的人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可是,沈悠说得过于直白,往后,他们再想拉着谁来当垫脚石可就难了。
也不对,好些道理并不是因为他们身边的人不明白,单纯仅仅是因为他们是皇帝,没有人敢直接将错都归到他的头上。
【诚然,秦桧不是什么好东西,作为一个喜欢弄权的宰相,他不过是明白了赵构的心思,事事做在赵构的前头,好让赵构对他更器重。追根究底想杀岳将军的必须是赵构。然而,秦桧受到惩罚,赵构却一直没有得到他应有的惩罚。】
【岳飞将军,还是从头说起吧。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年时喜读兵法,为人沉稳寡言,曾拜名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刀枪之法也是精通,武艺在当时一县无敌。】
【宣和四年,年仅二十岁的岳将军应招入伍,彼时相州发生动乱,岳将军请命领百骑伏兵,生擒作乱的二贼,寇陶俊、贾进。然父亲岳和病故,岳将军不得不离开军队,回乡为父守孝】
【宣和六年,岳将军因河北等路发生水灾,家中生活艰难,为谋生路,前往河东路平定军再入军营,为骑兵效用士,不久擢为偏校。】
【靖康元年,岳将军随军出战,军队大败,岳将军从平定军中突围,回乡的岳将军亲眼看见金人入城后宋人惨遭杀戮,百姓受人奴役,苦不堪言。心中愤慨,意欲投军,然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恐于乱世中难以保全。岳母姚氏深明大义,积极鼓励岳飞从军报国,亲自在岳将军背上刺下“尽忠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