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
,随后又渡海至昌国县。他是一边的跑,一边竟然还跟金军求和!金人对这无/耻又没用的完颜构能有好感?送回的国书将赵构痛骂一顿,真是做了无数人想做又没能做成的事。】
此时所有皇帝臣子都像吃了苍蝇一般,对赵构的行径真是恨不得这样一个人从来没有生出来过。
【人金军不仅骂了,放话要将赵构生擒,人家就朝这么一个目标坚定不移的执行。追随着赵构的行踪,金军攻下越州、明州,于建炎四年追击赵构于海上,也不知道老天是帮着宋朝呢,还是要坑宋朝呢!眼看金军就要追上赵构了,风大雨大,金军皆不善于水战,再加上南宋的水军赶到,那是拼尽全力护着赵构这条小命,最终,金军不得不退回明州。饶是如此,赵构也不敢逗留,一路乘舟过海到台州和温州。就赵构这为了保命海上漂移的本事和毅力,但凡用在对付金军上,他都不至于被金军这么追着仓皇而逃。】
【只是,作为一个皇帝,被人追着四处乱窜,连海都上了,就为了活下来,不落入金人之手,但不知那个时代的人们听说他们的皇帝竟然是如此贪生怕死的软骨头,是何想法。啊,对了,李清照当年就是追着完颜构的步伐一路南下的,完全是亲眼见识了所谓的一国之君究竟是什么德性。这得多让李清照恨不得自戳双目?】
李清照!!天幕懂我。
赵构!!!他逃跑这种事情但凡天幕不说,知道的人绝不会多!
可是,沈悠说了,而且广而告之,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他这个皇帝是怎么样的狼狈。一个—心求活,一回又一回的舍弃他的国,他的子民的皇帝,他认为这满天下的人还能视他为皇帝吗?
原来,在生死关头,作为一个皇帝竟然如此的不堪,不惜逃于海上,敢于面对海上的未知,却没有想过领着他们这些人跟金人打回去。
【赵构这跑了三次,为什么就不跑了呢?那是因为南宋的局势随着金军第三次孤军深入,将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金军追着赵构一路南下,这都已经到了海上,深入敌腹,对于大宋的将领们来说,不趁此机会给金人以重击,他们就果真都是摆设?】
【此时宗泽虽死,诸位应该没有忘记他手下的爱将岳飞吧!尤其也没有忘记我之前提过赵构被逼位,前来勤王的人中那一位韩世忠。南宋抗金的“中兴四将”,张浚、韩世忠、刘光世、岳飞,他们都相继登场了!张浚、刘光世可以不细提,另外两位,必须要说。】
【先说韩世忠将军,年少家贫,却好武艺,十五岁响应乡州招募,编入延安府的军垂籍,抵御西夏。极擅骑射的韩将军勇冠三军。此后,随军驻守西北,作战勇敢的韩将军很快升小队长。尽职尽责,处事公道,为人正直的韩将军很是得人心,叫人信服。】
【其后,韩将军在西夏的作中表现得十分英勇,击杀西夏监军驸马,因为监军童贯不信韩将军的英勇,故而未曾论功而赏。不过,韩将军并未因此而止于不前。此后数十年间,韩将军屡次作战英勇,立下赫赫战功,转战南北,虽因朝堂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功被昧之,一心保国安民的韩将军依然不改英勇。至于宋金“海上之盟”后,宋辽战于燕山南,宋军溃败,韩将军此时正领五十余骑抵达滹沱河上,遭遇辽军骑兵两千人。】
【敌我悬殊,韩将军手下兵卒慌不择路,几欲转身就逃,韩将军告诫军士们,倘若他们不能镇定下来,必将一死。以令将士镇定,听他安排。】
第45章 起伏
【韩将军一面叫人占据高坡,列阵其中,观而不动。一面又派人把自燕山溃逃的宋军组织起来,这就有了几百人马。韩将军让他们列阵击鼓呐喊,随后亲自率领几名敢死骑士冲入辽军阵中,袭斩执旗的辽人,再让占据高地的骑兵自上而下杀人,河边的宋军士卒也都击鼓高喊,辽军大乱,不得不向北撤离。韩将军领兵追击,一路斩杀,英勇无比,再建功劳。】
【徽宗末年,天下动/乱,百姓民不聊生,山东、河北之地,盗贼蜂起。韩将军随军讨捕,于大名府歼灭水贼,汤村击破强盗,累立战功,转授秉义郎。随后以偏将身份专讨山东,在尉氏败杨天王,透手滑所部数千,韩王店破临沂叛军武胡所部数万,参与击败沂州徐进、青社张先、水鼓刘大郎、望仙高托山、集路贾进、莒县徐大郎,东海张夔等部,山东诸盗悉平,积功转拜武节郎。】
【靖康元年,韩将军随梁方平守卫溶州黄河桥,以抗击金军。梁方平溃逃,韩世忠奋战突围,焚
桥后退开封。金军第一次围攻开封时,韩将军升任统领,参与守卫开封。金军撤军,韩将军又任河北总管王潘部下的先锋统制。同年,河北宣抚使李纲出援太原,韩将军追随之,奉李纲命讨伐叛军,以功升领单州团练使,屯驻滹沱河。】
【彼时王渊守赵州,韩将军其命前往协助王渊,被数万金军逼入赵州城内。敌军人数远非他们的兵马可比,且城中少粮,军心不稳。立刻有人提议弃城而遁,为韩将军所拒。当夜,天降大雪,韩将军选精壮士卒三百人,出城突袭金军营账,使金军无心再战,只能溃散而去。此战后,韩将军以军功升为防御使,在河北一带抗金,威名远扬。】
【靖康二年,两帝被擒,此后就是拥立赵构登位,韩将军也是支持赵构上位的人。所以,我就很疑惑了,为什么你们一个个会打仗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对皇帝人选那么没有眼光。为了所谓大局着想。因为赵构是宋徽宗唯一剩下的儿子,按顺位继承法,所以你们选择一个赵构,能够避免朝廷为了争夺皇位而再起纷争?然而你们就没有考虑过,用那么一个一心求和,怂得跟个缩头乌龟一样却一心争权夺利的人上位,极有可能再来一次“靖康之耻”?】
一心要推赵构上位的人们,本来要说沈悠不明他们的用心良苦。内部不稳,外部又怎么可能稳得了,他们之所以选择赵构,就因为赵构是名正言顺的最好人选。
所以,哪怕知道赵构有问题,他们不是觉得
自己足够影响赵构吗?
【对了,他们认为自己足够影响赵构,哪怕现在的赵构是怂,心里也没有多少百姓,但他们只要时常和赵构陈明利害,自然一定能够让赵构坚定主战,支持他们夺回国土。可是,天下不是只有他们这些忠臣良将,他们觉得自己一心为天下,为百姓,太多的人觉得,主战的人们一味只知道战战战,知道大宋有多缺粮多缺钱吗?必须要和!】
【一个能够轻易受到影响的人,就该是一个心志不坚的人。就是要战场上,心志不坚者都容易打败战,更何况一个皇帝?推了这样的人上位,那不是要命?】
【况且比起主战的这部分人急于身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