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
仁宗意识到范文正公可用也,因而在庆历三年提拔范文正公为参知政事。】
【随后,范文正公为挽救大宋王朝的政治危机,也为富国强兵,开始提出新政,正是庆历新政。庆历新政为整治吏治,解决冗官、冗兵、冗费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内容涉及范文正公和另一位宰相富弼的条陈十事。细节请看大图,毕竟内容众多,我要是——讲下去,太水视频了!】
对,沈悠上图,各皇帝看到所谓的改革,眼睛瞬间都亮了,秦始皇吩咐道:“迅速把内容抄下来。
抄下来再慢慢研究,要是适合大秦那就用,不适合就不用。人啊,不怕懂得太多,就怕知道得少。
【范文正公他们的初心是好的,架不住不管是什么样的变革,都是触及少数人的大利益的,自然就引起这些损及利益的人千方百计的阻拦。宋仁宗在面对大辽损及大宋利益时,说的跟写的国书内容都不一样,这样的人,指望他能成为范文正公的支持者,叫他坚定不移的支持范文正公的改革,那可能吗?】
【范文正公推行改革不到一年,庆历四年,有人指责范文正公等人以新政之名,却是朋党。宋仁
/宗因此生疑,对此,范文正公提出“小人之党、君子之党”,支持新政的另一位大文学家欧阳修也写了《朋党论》上书仁宗,明确承认朋党自古有之,然分小人之党与君子之党,而人君用小人之朋,则国家乱亡;用君子之朋,则国家兴盛。】
【可是随着新法推广,触及人的利益越来越多,立刻有人诬蔑富弼欲行伊霍之事,私撰废立诏草。至此,范文正公等人心生不安,边事再起,范文正公请求外出巡守,随后,几位主张新政的人陆续离开京城。庆历五年,范文正公被罢去参知政事,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余下所有人都被陆续罢免军枢之职。随着宋仁宗召告天下恢复旧制,新政自此宣告失败。】
???秦始皇表示,这改革怎么跟儿戏一样的呢?他怎么有种自己听错的感觉。
啊,对了,沈悠说过,这位宋仁宗无定志,可是,这么搞,那不是等于向那些利益被损的人妥协吗?这么样一来,他们要是不可劲的造,要得到更多的利才怪。
刘邦亦然,咂了咂舌道:这才刚开始,当皇帝的就心生怀疑了,怪不得变革不成功。
【随着庆历新政失败,范文正公也就明白了,他的一腔抱负是难以施展了,他纵有救国之心,救国之能,不能遇秦孝公,一切都只能付之东流。此后,范文正公再不回京,只于地方留任。庆历新政失败七年后,六十四岁的范文正公与世长辞。】
第36章 金朝
【范文正公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时间虽短,却让大宋焕然一新,若能继续推行下去,大宋积弱的局面定然能够一改。可惜,宋仁宗没有改革的气魄,又是个耳根子软的,面对那些被损及利益的人步步相逼,构陷诬蔑,手段层出不穷,宋仁宗开始动摇,从而将范文正公等人贬出京城,致使新政失败。】
【不过,范文正公的改革虽败,也为二十四年的“熙宁变法”奠定了基础,可惜,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也称“王安石变法”,最终跟庆历新政一样,以失败告终。我将两次变法的内容放在一起,大家可以对比看一下。】
变法,大宋竟然有过两次变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有无数人想方设法要救大宋的江山,可是终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宋还是深陷于泥泞中,以至于再也脱不开身。
不用说,针对所谓的变法,必须得让人记下来,看清楚。
【相比之下,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失败,后世的认为,王安石变法所求是为富国,只是针对大宋内部制度进行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矛盾,也就注定了他的失败。而且,王安石既为富国而已,也就将百姓的利益抛之脑后,脱离群众的变法,怎么可能不失败?】
【想要富国,并非一味掠夺,而是应该发展生产。百姓收获有多少,巧立名目不断想从百姓手中夺取,对,确实是富国了,可百姓富了吗?打着变法的名号重新分配利益,让本来就饱受欺压的百姓遭受更多的欺压,百姓能支持才怪。】
【国富民强,更想要得到百姓的支持,至少也该站在百姓的角度为百姓着想,唯有这样才能够让百姓成为变法的支持,也才能对抗上面那些利益被损害的人。当然,重点更是皇帝能够支持你。毕竟在封建社会,君王的支持与否,关系变法的能否发展延续。张居正的变革失败的最大原因不就是因为
万历掌权之后,第一时间就抹去张居正的改革?】
有了前例在先,都懂那么一个道理。
【面对大宋的情况,重文轻武,冗官,冗兵,赋税加重的情况,图变法者,那是一心要救国。可是大宋一朝他们重用文人,以文人治国,一味求和,一次一次的退让想要求得安宁,可大宋的边境安宁过吗?】
【随着大宋给辽国赐币,西夏赐币,徭役增多,民生多苦。庆历新政失败,王安石变法也失败了,可见大宋已然无药可救。上位者不
思变革,既得利益者,管国家如何,百姓如何,只要他们大权在握,享荣华富贵,民不聊生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但凡心存百姓者,断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遭受欺负。那么样一个比阿斗还扶不起的王朝,怎么就没有人一股作气,把这不争气的大宋朝廷取而代之呢?诸位将军爱国,不忍天下动/乱,更希望国泰民安没有错,可是大宋的皇帝他们不争气,是真的不争气!】
【大宋的文臣武将不是没有想过办法解决大宋的问题,无奈大宋皇帝靠不住,既如此,因何不能为天下百姓,另择明君?大宋的百姓们真的太苦太苦了,莫让他们在饱受敌人的欺压掠夺时,不该再被大宋的皇帝所抛弃,剥削。大宋的皇帝们永无休止的退让,让大宋的臣民们得不到任何保障,更让他们的付出变成笑话。】
【百姓辛苦交的税,那是为建设国家,是为军防而用的,而不是一次一次的被皇帝和那些软骨头们用来求得所谓的太平。倘若能真换来太平也就罢了,可大宋得到了吗?既然花钱也买不到平安,为什么还要让这样的一个朝廷一直挥霍百姓的付出?】
【大宋的天下不是他赵家一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既然君臣无能,无心保护百姓,也无意保护这个国,满心只有算计,大宋何以无人学学于少保。】
【百姓本就是最容易满足的人,只要有饭吃,有屋住,他们便安享太平。然而边境不宁,多少百姓游离失所,家破人亡,大宋一味主和,一心以为能换太平,换来了吧?赐币增多,朝廷赋税增加,有人考虑过百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