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
完全可以套用!
刘邦眼睛也亮了,“行啊,这老朱家的人脑子挺活络,会给自己省麻烦。”
收获吕雉一记警醒的目光,无非提醒他悠着点,再懒也别让人知道是吧。
咳咳咳,刘邦回了吕雉一记放心,他有数的眼神。
“陛下可效仿此法。”萧何出列,立刻觉得这事完全可以学习,如此一来就能够迅速处理朝事。
“好,好。”刘邦乐意之极。
其他各朝也觉得这个法子相当好,能省了皇帝们不少事,必须肯定。
【宣德帝驾崩,叫门天子继位,彼时才九岁的叫门天子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位大学士与张太皇太后共辅新君。因太皇太后张氏遵祖宗家法,后妃不得干政。命凡事交内阁议决进呈然后施行。这样一来,三杨在太皇太后张氏的支持下,成为了当时大明皇朝的实际决策者。自此,票拟成为内阁的专职。与之伴生的还有批红。什么是批红呢?】
【批红即是皇帝对票拟的批示,也就是皇帝认不认可票拟的内容,是许或是不许。与之而来,另一个机构也随之诞生,那就是司礼监。明朝时,基本上批红由司礼监代之,而担任司礼监官的都是宦官。】
不意外,一个个皇帝们都傻了眼,宦官,宦官啊,这,这不是自己把大权交给宦官吗?
朱元璋拍案而起喝道:“他们怎么敢!”
他们指的是谁,无非是一群不孝子孙呗!
想朱元璋挖空心思,用尽办法就为了不让宦官干政,结果怎么着?他的儿孙们竟然还弄出一个司礼监来。
这一刻,朱元璋终于明白,为什么沈悠早前说过,终大明一朝,宦官专权从未停止。不是没有办法停止,分明是那怠政的皇帝为了控制朝廷,一次又一次给予宦官们权利,让他们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站在朝堂之上,指点江山!
朱元璋气得要死,偏偏那些个不孝儿孙不在跟前。
不对,天幕说过,开启宦官专权之始的人是谁来着?他本来不许宦官们识字的,是谁让宦官识字来的?
朱元璋视线落在朱棣身上,千错万错都是朱棣的错!来,先打上一顿。
插入书签
第23章 诟病
沈悠摇头叹息的继续道:【司礼监啊,没有批红,所有的票拟都是假的,任何事情都推行不了。毕竟,票拟送上去,司礼监要是卡着不给,谁有什么办法?由此,可以知道当时司礼监的权利有多大。】
【内阁作为一个咨询部门而诞生,因此内阁只能对各地送上来的奏疏提出建议,并不能够代替各机构提出各种庶政的实施方案。这就约束了内阁只能议政,并不能自主决断事务。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内阁像丞相制的代替品,却不是丞相。】
【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听起来再威风又怎么样?从票拟诞生,由司礼监批红开始,从此大明的官员都得对这宫中的内侍们客客气气。跟司礼监对着干也不是不可以,司礼监用着各种各样的名目卡着你的票拟,你能如何?】
【因此,大明朝真正的宰相成了宫中的这些宦官,司礼监的宦官。一手促成这个局面的正是大明朝的皇帝们。可是,这未必不是大明那些皇帝们想看到的。毕竟宰相之权,相比于对付起外臣来,宦官是什么?那是皇帝的家奴,皇帝一句话就可以定他们的生死。最重要的一点是,宦官都是无后之人,皇帝更不用担心自己的位置被宦官夺了去。】
【皇帝这种生物,实在不是等闲人可以比拟,指望皇帝像个正常人,比登天都难。宦官,不过是皇帝的棋子,需要他们的时候,皇帝能让他们大权在握,不需要了,就能弃之如敝屐。】
【大明所谓的宦官专权,其实更是皇帝扶持起来管理朝廷的人。和之前的宰相不同的时,司礼监的人可以完全由皇帝一人喜好而定,无须受到层层约束。当皇帝对那个人厌弃时,也可以毫不犹豫的舍弃。大抵对于皇帝来说,这是最让他们高兴的事。有了宦官专权,既方便他们不尽皇帝的责任,又将恶名全都推到宦官身上。多好的一件事。】
嗯,虽然,好像,确实是这样子没有错,但当皇帝的人,别管自己做了多少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完全被人扒光得一件衣服都不剩,自然免不了难堪。
【票拟,批红的出现,似乎让大明朝的皇帝完全大权在握了,所以他们开始摆烂!既能不管事,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谁一辈子没有这样的追求。只不过有的人管住自己,有的人管不住。嘉靖显然是个管不住的,到后来他那儿子,孙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隆庆六年,张居正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他成为了大明朝的内阁首辅,这就意味着
他拥有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基础。这时候的张居正已经在官场摸爬滚打快三十年,将近三十年的时间把张居正打磨成一个圆滑变通,在很多人看来却是朝秦暮楚的人。对于张居正这个人,喜欢他的人,那是把他推上了顶端,不喜欢他的人,却是恨不得把他踩到泥里。】
【有人会疑惑,也在想,张居正是个好人吗?我可以肯定的说,他算不得一个好人。那大家肯定就疑惑了,不是一个好人,那我为什么还要盘点他呢?因为对于一个政治家和改革家来说,用是不是好人来定义他,太片面了。】
【作为一个臣子,张居正算是合格的吗?我觉得他是合格的。由他主持的万历新政,让几乎已经接近崩溃的大明朝缓了过来。咱们就细说说他主持的万历新政。】
【吏治上,前面有提到过,大明朝到嘉靖时就已经有太多的官当着官却不作为,整日混日子,这就致使无论是中央或是地方的事都一拖再拖,拖得天下大乱。张居正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采取“考成法”。所谓“考成法”就是让官员把他们要做的事定立期限登记下来,一式三份,一份送往六部和督察院留底,一份送往六科,再一份送往内阁。推行“考成法”的效果便是,“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之前已经解释过“一条鞭法”了,就不细论。全国清丈,以令赋税相对均平,自此也解决了大明王朝的财政危机,让百姓不必再被人打着各种名目征税。】
【军事上,张居正任用谭纶、戚继光、王崇古、方逢时、李成梁等有作为的大将,以令边境安宁。对,戚少保最后被罢官,就是因为他曾经为张居正所重用,因此早是被贴上了张居正一党的标签,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提拔任用的官员,也包括戚少保。最终,戚少保没能再回到他心心念念的战场,没能再保家卫国,含恨病逝。】
【万历新政啊,解决了明朝当时的问题,本可以作为一剂良药,让大明焕然一新。毕竟万历新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