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
之地。
蒙恬深以为然,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得有一支强悍的军队,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国家安宁,无人敢犯。
刘邦嫌弃无比的道:“这大明的军队也太无用了些。”
嗯,一道道视线落在刘邦的身上,说出这种话的刘邦好意思吗?他是忘记了当初他是怎么被项羽追着四处乱蹿,毫无还手之力的?
不过,连吕雉都不张这个口,他们就无须开这个口了。
李世民微拧眉头问:“日本武士这般厉害?”
毕竟能够纵横80多日,最后才被大明诛灭,听沈悠话里的意思,那可也是相当认可倭寇的厉害。
“陛下,他们再厉害也不及我们,您只要一声令下,臣立刻领兵出活,一定把他们灭了!”程咬金是无时无刻不念着灭日本,怎么能让他将来有机会祸害咱们华夏呢?
什么现在他们什么都没干!不应该迁怒,不好意思,程咬金又灭不了以后的日本,那就只能灭现在的!
“程将军,勿急。”房玄龄莫可奈何的安抚于程咬金,让他安分些,别急,也别总想着灭谁,不可取。
好吧,程咬金心里再着急想灭了某个国,也只能将心里的那份冲劲咽下!
朱元璋嘴角都是冷意,“我让人辛苦建起的卫所,为防倭寇的卫所,就那么让他们弃之如敝屐!”
朱标没办法再帮着谁说话了,朱元璋握拳就要揍向被他特意叫来挨打的朱棣,朱标赶紧拦下道:“爹,这不是四弟的错,您别错怪好人!”
毕竟虽然不知道将来怎么回事,朱棣当了皇帝,但显然朱棣当得是不错的。后世子孙做下的事,那不能怪到朱棣头上是吧!否则朱元璋该第一个自罚才对!
朱棣也知道朱元璋动怒这会儿能救他的只有朱标,赶紧躲到朱标身后道:“对啊爹,后世子孙犯下的错要是都怪我头上,我得多冤啊!”
朱元璋不想打朱标,对朱棣的反驳道:“就凭你当了皇帝,那就该打!”
啊,这回好吧,朱标一愣,朱棣也一样,那不就给了朱元璋揍人的机会了!
“大哥,救我!”朱棣哭着喊着,朱标还得拦,朱元璋却不管不顾的道:“你一边呆着去,不然你就跟我一起打!”
换句话来说,朱元璋不乐意朱标再拦着。
“爹,咱们得讲理。”朱标很是无奈,朱元璋提醒道:“我这回没拿剑。”
就那么一句成功把朱标再要劝的话都堵上了,小仗则受,大仗则走。这可是朱元璋拿着剑要打朱标时朱标说过的话。如今朱元璋打朱棣只是用鞋而已,朱标一拦再拦,过分了!
无奈的朱标只能背过身子,没法儿再帮着某个弟弟了,请他自求多福吧!
永乐帝朱棣这会儿看着朱高炽问:“你怎么看?”
朱高炽试探问:“要不这回爹别北征了,先出个海?”
终于是收获朱棣一记赞许的眼神,“我本以为有你爷爷设下的卫所,倭寇不足为患,没想到竟然让他成了气候,哼!让人准备准备。”
想朱棣回回北征朱高炽都拦着,难得这一回不拦,朱棣果断决定先把日本给灭了!
别说朱棣了,就是朱瞻基也在摩拳擦掌的有所准备,不过,须得弄清楚日本的情况再说。
【嘉靖倭乱,震惊天下,也终于惊醒了修仙达人嘉靖帝。听到修仙达人,想必大家都懂。修仙嘛,求的是长生不老,寿与天齐。】
嘶,长生不老,寿与天齐什么的,多少人听了这话不得竖起耳朵。
【可惜啊,咱们都清楚,古往今来所谓修道修仙的人,没有一个能够长生不老的,毕竟所谓的仙丹里,那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朱砂所制的丹药,里面是什么东西?那是火/药的原材料。对,初食确实能让人精神,好像拥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实际上却是中毒的现象。丹药中毒,长期食用,长生不老是不可能,早死倒是真。以至于,对于修仙达人嘉靖帝竟然能在位四十五年,无数人都表示,嘉靖帝莫不是白担了这个名头,人家其实只是心灵上修仙,从来不用丹药?】
!!!药丹里是朱砂,是火/药的原材料?长期食用,长生不老是不可能,早死倒是真!
但凡追求长生不老的皇帝听着那么一记一记的重击丢下,人都傻了。
不是,天幕你倒是仔细说说,什么叫火/药的原材料,怎么就吃丹药吃不出长生不老,只会吃得英年早逝?
无数求仙问药的人恨不得捉住沈悠,让她给讲个清楚,别开个头给他们丢下一记重石,吊起他们的心,又不给他们解释清楚。太磨人了有没有!
【嘉靖帝啊,在明朝诸多皇帝里也是佼佼者,聪明果断,早年也是有为之君,可是为人喜怒无常,尤其是在“壬寅宫变”之后,嘉靖帝开始怠政,自此一心修道,开启严嵩专权。嗯,也该说说“壬寅宫变”。所谓“壬寅宫变”是在嘉靖二十一年发生的事,十数名宫女于深夜时分,趁嘉靖帝熟睡时,欲勒死嘉靖帝。此事以宫女们失败,嘉靖帝未死,十数名宫女,甚至上百宫人皆被诛杀为终。】
!!!几乎所有皇帝都震惊了,宫女要杀害皇帝,嘉靖帝到底都干了什么事,竟然惹起众怒?
【后世猜测宫女们为什么起了杀嘉靖帝之心,有说是嘉靖帝一心修道,而有人进言,女子初潮可制成仙丹,服之能让嘉靖帝长生,因此,嘉靖帝命方士收集宫女,甚至用药促女子初潮不断。血流不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个人都懂。不仅如此,有说服药后的嘉靖帝气血翻滚,必须采阴补阳,宫女们深受折磨,生不如死。面对嘉靖帝如此视人命如草芥,最终奋而起了杀心。】
【无论真假,“壬寅宫变”让嘉靖自此怠政,军中大事尽交由臣子处理,至倭寇竟然一路都要杀到南京了,嘉靖帝终于开始正视倭寇之乱。此时咱们的戚继光戚少保已经28岁,他在19岁那年眼见倭寇作乱,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终于,让他等来了他真正的敌人-倭寇。】
第17章 抢功
【可是抗倭之路并不好走,嘉靖将大权交由严嵩,而严嵩此人一向奸诈,排除异己从来不留余力。同样是抗倭英雄,张经,他就是因严嵩而死。】
【正德十二年,张经为进士,初为嘉兴知县,嘉靖十六年进授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有功,进兵部左侍郎。不久与毛伯温定计抚定安南国,进右都御史。之后平息思恩九土司及琼州黎民起义,再进为兵部尚书。看,又是进士出身,另一个会打仗的传奇人物,怨不得大明的文臣都瞧不起武将。】
【我在细说戚少保之前,再一次提起这位张大人,那是因为,他是抗倭以来立下第一战功的人。张经张大人通过倭寇行踪,判断出倭寇有意入侵王江泾,因此早早部署,制定出分进合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