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9
合要求,我自会考虑让他入塾。”
吴郎中顿时直起身,一通千恩万谢。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彭园送来了自己答好的试卷。
喻商枝恰好闲着,便展开细细阅览。
吴郎中与那名妇人一道伸长脖子,紧张地等待结果。
本来喻商枝还不抱太大的希望,看后却发现,这实在是今日到现在唯一一份能入眼的试卷。
看得出彭园确实识得一些字不说,而且每道题都认认真真答了。
这卷子上写的是几道最简单的算数,以及常见字的组合,以及诸如画出你认识的一味草药这样颇具趣味的题目。
彭园画的是一株甘草。
细究起来,这小哥儿画的画比写的字好看许多。
下笔很稳,活灵活现,连带甘草花叶的细节都标注地到位,令人一看就能有所对照。
喻商枝颇为满意,把他唤到跟前询问。
“园哥儿,你为何想学医当郎中?”
彭园大约是得过吴郎中的嘱咐,先朝喻商枝规规矩矩行了个礼,随后才道:“我跟着吴爷爷学着采药种药,觉得这些有意思,而且我姥娘年岁大了,我若当了郎中,日后挣了钱就能孝敬她,给她养老。”
小哥儿的回答听起来格外真诚,喻商枝肯定地点了点头。
转而又示意常凌拿过一本册子,现下还是空白的,问过彭园后,在其上记下了彭园家住何处,最后告知道:“医塾乃是官塾,招生一事需多层遴选,你算是过了初试,到时若是合格,自会有人去你们家里,通知你来上学。”
彭园把这好消息告知了自己的姥娘和吴郎中,那妇人遂又牵着彭园过来,一通感谢。
“若是园哥儿能入医塾,那便是他天大的造化了。”
喻商枝把她扶起,又让常凌将他们三人送出门去。
过后半个月,像这样合适的孩子,又间断着收来七八个。
最小的九岁,最大的十三,都是家里头曾经出过识文断字的人,所以也跟着没做了那睁眼瞎,但后来各色原因,家境败落下来。
好在爹娘或是长辈眼界还在,想着借这个机会,让自家孩子多个安身立命的本事。
只是大多数人还是有顾虑,送来的大都是小子。
到如今也只有彭园一个哥儿,还有一个张苗苗介绍来的贫苦人家姐儿。
喻商枝也知道,有些事急不得一时。
只能慢慢地去改变大家伙的观念,总有一日,女医、哥儿医这等事会变得不再稀奇,女子与哥儿有什么私隐毛病想要看诊,也不必遮遮掩掩,讲究一堆规矩。
这边招生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医塾里也一日满当过一日。
初时到手的是个颇空荡的宅子,现今桌椅板凳橱柜等一一搬了进去,总算看着充盈。
因着招来的学生少有住在县城中的,故而医塾这边也早就定下,可以让住得远的学生在此住寝室。
且也和各色学塾一般,春播、秋收等时节放农假,以免误了各自家中农耕的时辰。
有寝室,就多了一层布置。
这方面温野菜帮着喻商枝忙活,把留给姐儿和哥儿住的地方专门隔出来,盥洗如厕的地方也特地分开。
衙门那边做不到事无巨细,像是被褥等东西一概没管,但好在批了一笔银子。
他们拿着去寻了程家布行,定了一批被褥,另外又选了布料,预备到时给医塾学子都做统一的学袍。
春夏秋冬皆有。
这么下来,衙门给的银子总归是要不够用的,喻商枝的本意是自己贴补,哪知程明生听闻后却是主动给抹了。
“办医塾这等利民之事,喻兄焉能不给我一个参与其中的机会。”
程家作为寿安县城中商户的领头门户,这些年的生意是越做越大。
其家中家风清正,没少做善事。
先时疫病横行,流民满街,程家就给衙门捐了银子,还做了一大批棉衣,又送了好些陈旧的布料,给那些流民搭棚子。
只是平日里都各忙各的,也是少有相聚的机会。
这遭见面,说起程家商队之事,才知又提上了日程。
“这几个月我们也和外府的人通过消息,说是上头派下了疫病的方子,各地但凡有苗头的,都已控制住,往外走走也不妨事,只是已然入了秋,年末事多,怕是出发要等明年开春了。对了,周兄还说要派铺子里的伙计一道去,想着淘换些南药回来。”
没了仁生堂在城中作乱,百姓们生了病不怕没地方看这是一桩,另一桩则是药材营生也再没人搅混水。
最重要的是,仁生堂的撤出,闪了好些给他们供货的外地药商一个跟头。
周澜就是这时趁机而入,联合县城内好些个药商一道,把这些货源分吃一空。
有了信心,他也有胆子多投钱出去,扩大经营。
不久前还来和喻商枝商量过,合伙多包些山头田地种药材的事宜。
喻商枝分身乏术,手里也没有那么多闲钱,唯独有的却是种药材的技术。
他试着提出按照朱家食肆那般,“技术入股”,吃分成红利。
这不是小事,周澜本还想回去考量一番。
直到喻商枝抛出手里最重磅的底牌,那便是他知晓如何通过人工辅助,培育“半野生”的铁皮石斛。
需知铁皮石斛有“仙草”之美誉,数量却稀少得很,而且生长的地方很是刁钻,常见是悬崖峭壁,采一株得赔上半条命。
也有人试过移栽到山下平地之上,结果要么种不活,要么药性有损。
说明铁皮石斛对环境的要求极高,那么若能够通过人工栽培,在野外想办法种活铁皮石斛,就和枸杞田一般,想也知道多有赚头。
周澜当场答应了喻商枝的要求,迫不及待地开始差人去寻觅合适的山头。
现在更是愿意派人借着程家商队的东风,去南方闯闯,接下来怕是县城也安放不下周澜的雄心壮志。
这么一看,当真是没有人会始终原地踏步。
大家都想着如何往前走。
有人身上担的是家族荣辱,有人身上担的是商号兴衰。
也有人像喻商枝一般,不求飞黄腾达,但求尽己所能,济民安乐,为善一方。
因忙着医塾之事,还要兼顾医馆,眼下的秋收之季喻商枝未曾回村,温野菜独自带着人回去看了看。
二妞掌管的城郊农庄,之前夏收时播了些菜种,还有土豆、花生、豆子等到地里,这会儿赶着秋日也可以收。
秋收之后连上秋播,农庄就算是正式进入正轨。
那批春雏的鸡鸭都已经可以下蛋了,每日流水一般地从庄子里往城里送。
温野菜给食肆采买的那部分,也都正经跟温二妞算账,支付银钱。
这农庄家里人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