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4
满目,温野菜除了上回给喻商枝买簪子,这还是第二回 进来。
“二位客官,需要点什么?郎君是给自己添置,还是给……令夫郎添置?”
伙计险些说岔了词,幸好最后关头他瞧见了面前哥儿的孕痣,以及二人亲昵的姿态。
喻商枝不等温野菜开口,便说道:“给他买些东西,就要……”
他扫过温野菜浑身不沾一点饰品的打扮,接上话茬:“要一只银镯子。”
银镯子可不便宜,见对方出手大方,伙计满脸笑意。
“都有都有,二位且随我来。”
银镯子的样式不多,镇上多小门小户的,也不是没有戴得起银镯的,但大都是打一只光面的,越粗越证明家境殷实。
喻商枝一眼扫过,从中拿出了一只坠有一朵半开的莲花以及一朵莲蓬的镯子。
伙计赶忙道:“郎君好眼光,这镯子叫两世欢,寓意有情人一心一意,圆圆满满。”
虽说寓意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可喻商枝看好了这设计的巧思,他放在手心里递给温野菜。
“瞧瞧,喜不喜欢?”
温野菜接过镯子,一时情绪深沉。
其实家里的匣子里,也有一只小的银镯,是他出生时爹娘给打的。
因为若是家里生了哥儿或是姐儿,当爹娘的都会这么做,为的是以表宠爱。
后来长大了,成亲时却没了母亲为自己添妆。
他又一向活得像个汉子,恨不得头发用草绳一捆就草草了事,哪里戴过这么精细的东西
指尖轻轻拨弄了一下镯子上的吊坠,莲花与莲蓬缓缓摇动,他清了清有些发紧的喉咙。
“你当真要给我买这个?”
喻商枝握着镯子另一端,“还能是假的不成?过两日咱们就要摆酒了,到那天你就把它戴上。”
温野菜难得笑得有些腼腆,思来想去还是点了点头。
因要装饰吊坠,这类镯子都是闭口镯,伙计帮忙找了个温野菜能戴上的尺寸,以银子克重加工费算钱。
一只银手镯花了三两银子,又买了两根末尾坠了银饰,以红线编成的头绳,一条一百文。
转眼间又没了三两二钱,取而代之的则是自己手腕上沉甸甸的银镯子。
温野菜只觉得手都有点不敢抬起来了。
“回头还是收起来放好,谁家下地戴这个?”
可嘴上虽这么说了,两颊的梨涡却暴露了他的好心情。
在两家铺子耽搁了一阵,再不回村怕是就要天黑了。
二人加紧又去买了些成亲那日用得上的东西,包括红纸红烛、干果喜糖喜酒等,以及镇上才有的糕点和两串糖葫芦,装好后赶着车,心满意足地踏上归程。
作者有话说:
明天小两口要补上拜堂啦,到时会加更一章,明天见~感谢在2023-07-30 12:15:17~2023-07-31 20:21:3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慕西颜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5260423 41瓶;风起云眠 12瓶;某某.、Cristina、哈哈 10瓶;最想绿了周自珩 7瓶;孤舟弄影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四十三章 三更合一
喜结良缘,佳偶天成
三月廿八, 春光如煦。
临近黄昏时,整个村子的人都听见了温家响起的鞭炮声。
虽是第二回 摆酒,只邀请了走得近的几家人, 但其余该有的排面,温野菜是一样没省。
不仅放了一挂大鞭炮, 且只要来门前说声吉祥话的孩子,都能分到一块糖。
如今小两口在村里的面子够格,主婚人请的是村长许百富, 杨红儿的婆母许韩氏则被请来当全福人。
许百富因是村长, 这辈子主持过的婚礼不知有多少。
后来年纪大了, 能请得动他的人少之又少,这回愿意来温家, 已让村里不少人都羡慕极了。
可人人都知这没什么不妥,上回爆发时疫,要不是喻商枝医术高明, 村长的小曾孙怕是早就没命了,村里的孩子也要夭折许多。
至于许韩氏,她相公是许百富的大儿子,她是外村嫁来的,但双亲健在, 与兄弟姐妹也和睦,如今更是儿女双全, 再加上有村长家长媳这个光环,来当全福人再合适不过。
因省了接亲的环节, 作为全福人许韩氏这回只帮忙铺了床, 又和苏翠芬一道, 给床上洒满了红枣、桂圆和花生。
卧房准备停当后, 吉时也快到了。
温家堂屋洒扫一新,正中的桌子上摆放了温永福和乔梅的牌位。
但前头点燃的两根红烛,却驱散了牌位自带的森冷之气。
此外家里所有能看得见的窗户上都贴了大红纸剪成的囍字,就连后院的大黄牛和大旺和二旺脖子上都系了红绳。
平平无奇的农家小院如此一装扮,令人看了就不觉眉眼含笑,觉得沾上了喜气。
眼看快要拜堂,堂屋里挤挤挨挨地站满了人,今日请来吃席的全围着观礼。
温二妞和温三伢穿上自己最新的一身衣服,笑嘻嘻地看向自家大哥与喻商枝。
不得不说,这两人站在一处,着实登对。
哪怕温野菜的模样不似寻常哥儿那般秀气,可一旦站在喻商枝的身边,倒像是多了一股子气质。
很快,在众人的注视下,许百富高声唱出婚礼祝词。
“一拜天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新人一拜,三叩首。
“二拜高堂——在天之灵,佑儿家康——”
新人二拜,三叩首。
“夫夫对拜——喜结良缘,佳偶天成——”
新人三拜,免叩首。
力口君羊З76Ч八九贰㈢5
夫夫二人再起身时,屋内屋外顿时再度热闹起来,好似炸开了锅。
与上回迎亲截然不同,这一次温野菜是在一片欢声笑语里,牵起了喻商枝的手。
这回摆酒,光是请来的许家人就坐满了四桌。
除此之外,还有胡大树一家,上回来帮过忙的刘大娘等人在内,凑齐了六桌。
拜完堂,温野菜就钻进了灶房预备往外端菜,喻商枝则在外头招待宾客,时不时瞅一眼灶房的位置。
好些人看在眼里,忍不住打趣道:“没想到咱们喻郎中还是个黏夫郎的人呢,快瞧瞧,也不算是新婚了,这两口子才一会儿工夫不在一处,就牵挂上了。”
一句话把喻商枝说的也有些脸热。
这会儿席面上已经端上来两道菜,也上了酒。
村里人吃席不讲究那么多,有菜了就能吃,更有心急的汉子已经喝开了酒,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