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


以后走了歪路。

三板子打完,他气也消了,板子一丢,就问段书锦找他何事。

见瞒不过为师四十多栽的蔡仲,段书锦索性和盘托出,恭恭敬敬问:“蔡夫子可曾记得十五年前的科考是哪几位大人主持开考的?”

蔡仲自然是听说了最近上京那些言论,知道段书锦在查科考舞弊案一事,他欣赏段书锦的才思,自然要鼎力相助一把,更何况他还存有一点私心的。

深受十五年前科考舞弊案其害的人是程如墨,与他有不到半载师生情缘的学生。

他当时除了在太学当夫子,还在外开设学堂,程如墨就是学堂的学子之一。

他十分看中这个学生,然而半年后程如墨就因家中贫困,不再来学堂。

他本想接济这个学子,免收束脩。但程如墨一身傲骨,断然拒绝,放言道:“老师,即便不在学堂念学,我也能凭自己高中。”

然而他后来却再也没有听过程如墨这个名讳,他只当是一个学子说了狂妄的话,最终没有做到而已,谁曾想十五年之后,竟听说了他的冤情。

当时他没有帮助到他,如今只希望段书锦能还程如墨清白。

因此对于段书锦的请求,蔡仲没有丝毫推拒,仔细回想起来。

半响,他把他想起来的东西一五一十道来。

“十五年前的科考,由柳大人、李大人、周大人主持。科考三年后,柳大人辞官归乡,五年后李大人不幸染风寒去世,周大人……周大人同年因被人告罪,流放夷洲,暴毙途中。”

一番话说完,蔡仲和段书锦俱是一愣。不去细想还好,一去细想才发现,有关当年科考的官员如今都已不在上京了。

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本以为能在蔡仲这找到线索的段书锦当即蹙紧眉,心止不住下沉,忽然他像是想起什么,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急急问:“夫子可曾知道程如墨这个学生,可曾知道他故乡在何处?”

和程如墨的半载师生情缘没什么好隐瞒的,蔡仲也确实知道程如墨的故乡,当即就说了,末了才问:“你是要去程如墨故乡查蛛丝马迹?”

“正是。”段书锦点头。

程如墨就算在外求学,也定和家里人有联系,他不信他身上发生的事,他故乡的人不知晓一二。

“此去路途遥远,耗费心力,你倒是肯跑这一趟。程如墨他交了个不错的挚友。”蔡仲看段书锦的目光更加灼热,像是十分欣慰一般,不住夸赞,“夫子相信你定能还他一个真相大白!”

第二十一章 遇刺

“你打算什么时候去梓里乡?”出了蔡仲府上,萧韫脸就沉下来了,双眸紧紧盯着段书锦看。

梓里乡正是生养程如墨的故乡,距离上京十分的远,乘着马车都要赶十天。

这十天里,必定舟车劳顿,风餐露宿。段书锦的身体在宣平侯府那样优渥的生活下,尚且多灾多病,如今去赶十天的路途,岂不是奔着他命去的。

先前为了程如墨,没有修养好罚跪后的身体就想去为他沉冤就罢了,如今段书锦竟然还为他如此作践自己的身体。

萧韫光是想想,就按捺不住身上的寒意,长眉紧蹙,一双眸子寒冷如冰。

“今日就启程。越快越好。”段书锦一门心思还放在蔡仲同他说的那些话上,根本没注意到萧韫的怒意。

“段、书、锦!”

直到一声不带任何温情的叫喊响起,段书锦才彻底回过神。

一回神他就对上了萧韫那双冷若寒霜的眸子,看见他不太好看的神色,身形下意识颤了颤。

多日相处,一人一鬼早就有了默契,萧韫没再说任何话,段书锦却看出了他的担忧,不禁心下一暖,人也跟着沉默下来。

这些日子因为种种原因,他确实急功近利了些,忙着查清案子,忙着还程如墨一个真相大白,忙着给自己开辟一条舒坦路,也就顾不了去在意这具病殃殃的身体。

他都不在意的事,萧韫却在意。

原来被一个人放在心上是这种感受,胸腔暖暖的,一股热流在心中涌动,连带着眼睛都有些发热。

“萧大哥。”段书锦放低声音,神色弱弱地看着萧韫,像是妥协又像是在卖乖征求同意,“就让我任性这一次。”

萧韫眯眼看他,一时没有答应。

他本该清明,清楚知道段书锦在胡闹,明白他没那么听话,他表面看起来乖,实则以退为进在逼他服软。

然而想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一回事。

在段书锦澄澈如秋水的眸光下,萧韫的清明逐渐退散,理智也一点点崩溃,一个任性而放肆的念头占了上风——段书锦想做什么就放手让他去做,他会护好他,保他不受一点伤害。

“你既然想快刀斩乱麻,趁背后之人没反应过来之前,斩断一切。那还在这里闲逛什么,不赶紧回府收拾包袱?”萧韫挑眉去睨段书锦。

听出萧韫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后,段书锦先是愣了一瞬,随后兴奋地凑近萧韫,张开双臂大大咧咧抱了上去。

“谢谢萧大哥!”段书锦没心没肺道谢,抱了一瞬就立即松开,快速踏上了停在府前等候的马车。

段书锦松开手后,他灼热的温度也随之离开了,连同萧韫鼻尖闻到的那点墨香,也散得一干二净。

萧韫垂在身侧的手下意识缩了缩,像是要捉住点什么,却什么都没做到。

段书锦回到宣平侯府后就开始风风火火收拾东西了。

他院中的动静并没有刻意瞒着人,因此很快整个宣平侯府的人都知道了他要外出的事。

众人不禁感慨,以前的大世子每日都在府中修养,搞他的诗书文墨,如今竟舍得出门了。想来做官真是个好差事,能使人变化这么大。

当然,对于段书锦出行的事,有人欢喜自然也有人愁。

宣平侯段成玉就是愁的人之一。

前二十余年,他这个长子留给他的印象就是朽木。他虽然不开窍,没有前程可言,可好在听话不惹事。

谁知一件私卖策论的事横空出世,不仅揭破了段书锦藏拙的真相,还狠狠打了段成玉的脸。

他的长子哪里是不惹是生非的朽木,他分明是锋利的剑鞘,张扬得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他。

他不仅背弃了他的意愿,站在侯府的对立面,成了一介文流,还得昭明帝青眼,委以重用。

这些日子上早朝时,不少文武官用段书锦藏拙的事来暗暗嘲笑他,讥讽他这个亲爹十分不称职,竟不知长子真实的样子。

段成玉堂堂一介武侯,险些被说得脸色臊红,无处搁置他那张老脸,因此避无可免对段书锦生了一点怨怼。

他自问虽然同段书锦不亲近,但也不曾苛刻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