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8


想上岸!要是上不了岸,主播想暴富。】

随着何夏夏的一声叹息,明朝的沈万三秒懂。

他当即就准备打赏,可惜打赏界面却是灰色的,并显示着一个倒计时,提醒他当前时间段还不能进行打赏。

沈万三叹了口气,有心无力啊。

等时间到了,他一定得帮助天幕大恩人的梦想成真啊!

【好了好了,弹幕!别笑了!

下一题了。

下列成语与对应的效应间,意思相近的是()

A、亡羊补牢——破窗效应

B、朝三暮四——框架效应

C、飞蛾扑火——暗示效应

D、反裘负薪——福勒效应

这题,我感觉难度系数超高的,刚刚看了眼准确率,居然只有16%!】

弹幕:斯哈——不是B,就是D。

弹幕:这都什么题目啊?这四个也不是多么常见的效应啊,居然都不带解释一下的吗?

弹幕:这就叫拉分题了!恰好我做过类似的,所以选B!

北宋。

书院的许多学子惊喜地拿出了自己的书籍,唰唰地翻查起笔记来。

此前天幕讲过一道有关效应的题目,当时弹幕上可是提及了不少题中未曾提到的效应,有人觉得新奇,便都一一记载了下来。

眼下,可不就要派上用场了吗!

“破窗效应!我这儿有记载,指的是如果一扇窗被打破后,没有及时地将它修复,那么很快,其他窗户也会被打破。”

“好词!好词!其中之意,便是人性本恶论吧,一旦当前的公序良俗被打破,而无人来维护,很快所有人都将不再遵守。”

“便是如此了,就如那落草为寇者。若是官府数次都无法将其一窝端起,那么时间一长,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极为欣然地落草为寇。”

学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破窗效应一次,展开了探讨。

甚至有人提出若以此为策论的题目,当如何撰写等。

书院中瞬间到处铺开了纸张,有的人执笔沉吟着在闹钟措辞,有的人已经下笔如飞,酣畅淋漓地一写到底。

【咱们直播间的正确率高一点,只不过有点子奇怪,按理说这么多人都在B、D间二选一的话,肯定有50%的准确率吧?

怎么你们都和主播一样,偏向了D了?】

弹幕:毕竟D一看就不是国产的效应,而其他三个都像是国产的。这么不合群的选项,不选它选谁?

弹幕:我就不同了,我觉得他看起来就是看不懂的样子,应该就是对的吧?

弹幕:我但凡拿不准的都选D!数□□算我也是全D党!

弹幕:我焯!全B党在这里!

【首先破窗效应,我看都没人选,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我就不解释了。

它跟亡羊补牢肯定不是一个意思,但是如果问的是对策,那应该是合理的。破窗效应的首要对策,就应该是亡羊补牢,及时地把问题给解决了。

然后是B项。

框架效应,指的是一个和人际关系有关的效应,意思是一个客观上相同的问题,在A和B做出了不一样的描述之后,人们产生了不一样的判断。

如果直接看朝三暮四的意思,可能觉得根本不一样,因为朝三暮四形容的是捉摸不定,反复无常。

但这个成语原本的故事内容,是指一位养猕猴的老人,因为养的太多了,家里支出太多,连家人都要饿肚子了,于是他决定和聪明通人性的猕猴谈判。

一开始老人和猕猴说,早上三颗橡子当饭后零食,晚上四颗。

猕猴觉得太少,不答应。

于是老人就换了种说法,早上四颗,晚上三颗。

猕猴瞬间就觉得橡子变多了,于是答应了。

这样一看,是一个意思了吧!

所以正确的是B项!恭喜答对的宝子,你们几百了84%的对手!】

弹幕:讲到橡子的时候,我久远的记忆复苏了……我真的有点懵比,我居然忘记了这个成语的本意是什么!

弹幕:陷入沉默,因为俺也是……

明朝。

此时,有一位靓仔也陷入了沉默。

这个话术,好像有点熟悉,熟悉地就好像,他昨天刚刚才听到过。

这位靓仔就是朱檀!

他敞开双腿懒懒地坐在地面上,两臂撑在身后,气喘吁吁地看着天幕,感觉自己因为走步而飞出天际的脑子,终于回来了。

“叫父皇给骗了呀!”

说什么若学业上有所进步,便可少一些额外的体育课;但若是学业后退了,就得抓紧学业。

同样的,若是身体检测的结果有所进步,便可放缓学业;若是退步了,必须狠狠补上体育课。

乍一听着,不论是对想动脑的,还是对想动脚的,都是好选择,可用朝三暮四与框架效应一分析,这里头的问题就大了去了。

父皇所说的进步,皆是兄弟子侄间的考较。

朱檀想着,他选的是学业,其他人选体育课,那么他的学业无人竞争,定然能拔得头筹吧!

可他忘了,与此同时他的身体检测可不就要比不上选体育课的兄弟子侄了吗?这么一来,他就必须狠狠补上体育课。

反过来亦然。

也就是说,不论怎么选,学业和体育课都不可能落下。

这里头,根本就不存在二选一!

兄弟子侄们越是想要进步,就越是给旁的人带来压力!用后世的那个词来讲,便是越来越卷!

朱檀眼前一亮,气呼呼地找到其他兄弟,想同他们通通气,只要每个人都放松些,岂不你好我好大家好!

结果太子大哥恋爱地拍了拍他的肩,告诉他:“怎的现在才想明白?前两天,你才兴致冲冲地带着超过你侄儿的身体检测结果找了父皇啊。”

朱檀后背一凉,心虚地裂开嘴,对着他侄儿的父亲讪笑起来。

【选择C项的人也不多,那主播也不细讲了。

飞蛾扑火,体现的是一个趋光性、应激性。

而暗示效应,都说了是暗示了,主打的就是一个间接诱导。

两者完全无关。

不过我刚刚看到有宝子在弹幕上说,暗示效应就是在貂蝉美人计的离间下,吕布杀了董卓。】

吕布:不好!

董卓:好你个吕布!

吕布:等等,貂蝉是何人?美人计?这般说来,到底是哪个龟孙子,竟敢借刀杀人,还将主意动到了他爷爷的头上来?

【这个是不是暗示效应主播不好说,毕竟主播的三国演义刚看了个开头呢。

但是有一件事,主播能说,就是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貂蝉这个人。

据说《后汉书》和《资治通鉴》上写的是,吕布因为和董卓的一个侍女私通了,而一直心中不安,于是他找上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