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


行记开。”

南北朝时期。

一群工匠看着自己手上的东西,互相对视着:“天幕所说的三合土?”

“嗯。”

“原来天幕离我们,也不是那么的远。”

【接着看C项,法规和地方性。

法规不一定具有地方性,属于或然属性,地方性法规才必然具有地方性。

超小声说,万不得已,不知道写啥的时候,申论里其实是可以套上一套的。

只要中心论点不跑偏,什么制定因地制宜、适用性的法规政策之类的,顺便还可以再展开说一下政策宣传方面是可以怎么做,巴拉巴拉就能啥都扯上一点。

要是你真能记住自己省市的地方性法规,说不定还能算是结合现实,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我有次申论拿到了自己考编以来的最高分,就是这样写的来着。

当时考完还觉得完蛋了,分数一出来吓我一跳,也是蛮……离谱的。

当然,我这个说法没有啥支持,大家可以听过算过。】

天幕之下。

各朝的学子们听着,都觉得有些耳熟。

“论点?”

“针对性和操作性?”

“因地……制宜?地方性法规?这岂非就透露了……”

个别学子若有所思。

【D陶瓷,延展性,这个前面已经讲过了。

瓷器也算是我国的一张名片了,丝绸之路有它,下西洋也有它,我第一次知道它的英文是china的时候,我都惊呆了。

就跟下面这题一样,让我很惊呆。

题目是《将进酒》:《静夜思》

A、《望岳》:《春夜喜雨》

B、《长恨歌》:《山行》

C、《示儿》:《登幽州台歌》

D、《对酒》:《上李邕》

这道题目出的十分狡诈,我反正是分分钟就掉坑了。】

唐朝。

才写完《将进酒》没多久的李白,一眼就看出了正确的答案,是第啊。

同时,也不由得令他回忆起了年少时的意气风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3]”李白念着,心境却已与当年截然不同。

南宋。

仕途不顺的陆游难得的心情不错,他听天幕说,秦桧会活到六十六岁。

岂不就是明年。

而且还是人走茶凉,父子俩全部致仕。

其实从今科殿试,秦桧之孙秦埙仅被点为探花,就可窥见一二了,只是没有想到,秦家倒台的竟这般快。

陆游饶有兴致地做起了天幕给出的题。

“除了《示儿》不知为何人所做,皆是大唐的名家之作了。李太白、杜子美,是第四项啊。天幕为何会说掉坑呢?”

陆游有些想不通,不过很快就抛之脑后了,他缓缓地吟诵起了李白的《将进酒》来。

相信他的抱负、他的用世之心,很快就能得以施展了。

且今日的天幕透露良多,想来北定中原之日,也已不远矣。

作者有话要说:

[1]百度百科“水泥”词条: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2]《大唐西域记》又称《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史籍,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辩机(619~649),唐代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人。十五岁出家,师从大总持寺著名的萨婆多部学者道岳。并驻长安西北的金城坊会昌寺。帮助玄奘翻译经文,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3]唐·李白《上李邕》·

第33章 类比推理a

【这题的重点在于什么,不是前后是不是同一个诗人,而是李白!

在A和D前后都是同一个诗人的情况下,D因为是李白,和题目中是同一个诗人,所以优选。

问题就是,我不知道《对酒》和《上李邕》是李白写的啊!

这种题型,对于不怎么记诗名的我来说,真的太不友好了!特别是当我觉得出题老师的意图就是考前后属于同一个诗人,且我知道A都是杜甫所写的情况下,几乎就是瞬间选A了吧。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掉坑里了?】

唐朝。

李隆基一想到被天幕反反复复被提起的李白,心里就乐开了花。

若说史书易被后来者篡改,那文人诗作,除非是销毁,否则甚少会有被篡改的可能。

以李白流传后世的诗作数量及受追捧程度来看,他只需要让李白多做上几首与他、与开元有关的诗作,他定是能在后世留下个美名的。

至于什么宦官监军、安史之乱、启城而逃?

都是些尚未发生,亦绝无可能再发生的事情罢了。

和他李隆基又有什么关系呢?

“算了算时日,李白也该在前来长安的路上了。”李隆基龙颜大悦地叫过宫人,准备好好看一场乐舞。

【咱们分别来看下这几首诗。

题目这两首都很出名,应该不用细说。

A项的《望岳》上次就讲到过了,写的是山东的泰山!这回我是记得牢牢的了。

诶?泰山!

主播突然很想知道这首诗是写在李隆基泰山封禅前还是后的了,容主播来查一查。】

唐朝。

正要看乐舞的李隆基眼前一亮。

他恨不能这就同天幕联系上,让她多说说封禅的事,也好让前人好好听听他的功绩,免得一提到他这后世子孙,就以为他只干了些破事。

他李隆基现如今也算是一手开创了盛世的,得让前人们知道才行!

另一边。

还未写下《望岳》的杜甫,此时已经有了漫游泰山的想法。

总不能哪一日这首诗被尽数念了出来,而他本人,竟连泰山都未去过吧。

那多滑稽呀!

还有就是——

“上李邕?”杜甫有些好奇,李邕曾来过家中拜访,父亲称他的碑颂一绝,行书也极好。不知李太白会写些什么?

【查到了,是封禅之后了。

主播还顺手查了下,李隆基是倒数第二个去封禅的,在他之后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宋真宗赵恒了。

说真的,宋真宗不觉得这个封禅有点子晦气吗?

李隆基去之前,还是开元盛世,去后就安史之乱了。

而且宋真宗本人去封禅的理由也很离谱。

他去打仗,大宋明明是战胜方,他却要和对方议和、给对方赔钱,之后发现风评不对了,他就想要作假“祥瑞”去封禅。

讲真的,宋真宗他肯定是知道,自己这是在闹笑话吧?】

北宋。

赵恒被说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的。

“早不讲,晚不讲,偏偏这个时候讲!”赵恒恼怒的不行,他再过几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