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


“好家伙!”何夏夏直呼,这怕不是未央宫遗址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吧。

想到对方同事看到她收到一套初级会计资料时的模样,何夏夏就有点想笑。

于是,她突发奇想地拿了一张便签,在上面写上了一句话。

【朕是秦始皇,在西安有1000吨黄金,需要一张汉武帝刘彻的亲笔签名来解冻。可寄到付,朕收到后直接带所有兵马俑复活,并且让你统领三军,成为兵马俑博物馆的馆长!】

选好取件时间是早上10:00-12:00,地址是单位后,何夏夏将资料和纸条打包好放在帆布包里,然后就对着自己的公基笔记本拍了几张照,准备一会儿直播回看生成后,放到评论区里。

她有些无聊地身体一歪,窝在懒人沙发里面刷新着app。

结果在一分钟的卡顿后,她的消息一栏上,冒出了99+的红色气泡。

点进去一看,全都是互动消息:XXX赞了你的视频。xxx评论了你。

而这些消息最右边的封面图片,都是她最新发布的那个短视频。

“我拍了什么不得了的吗?我也没有自己采访自己啊?就是一段做饭的vlog而已?”

何夏夏胆战心惊地点开。

评论700多万,赞1000多万,浏览332。

“浏览332?”何夏夏退出后重进了一遍,结果浏览量变成了350。

何夏夏不知所以地看起了评论。

第一条就是:想听听宋朝的历史小故事。

展开下面的评论后,画风十分的千奇百怪。

特别是其中上下相邻的两条:赵祯是否真为刘娥所生?

“狸猫换太子”是真的吗?

何夏夏看着这两行字,不禁想到了,她或许可以做一个以赵祯为中心的短视频,给爱吃瓜的群众们讲讲老赵家的趣闻轶事。

第23章 常识判断

第二天早上6点,何夏夏就被手机闹钟、手环闹钟的组合拳给叫了起来。

她边吃早饭边看短视频的评论区,发现热评的位次已经和昨晚全然不同了。

排第一的变成了:明朝建立怎样的宝钞制度才能长治久安。

而它下面的评论就更加五花八门了,什么“想知道火器的发展史。”

“什么时候恢复科举?”

“我是朱祁钰,我继位后有好下场吗?”

何夏夏看着这一行字,感觉和自己的“朕、秦始皇、签名”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由得给这条评论点了个赞。

然后就收起手机,2倍速补起昨晚的网课来,讲的是申论的对策题。

何夏夏一直觉得这个题型是属于相对简单的提醒,很容易找到点,唯一棘手的地方,就是在给它分类归纳的时候。

但是听到老师讲的,根据题目要求的回答字数、材料内容篇幅,看看要不要先回答“问题”是什么,再回答对策。

以及按照“对策的实施者”、“对策的实施对象”等进行合理分类后,她反而有了一种不会做题的感觉。

这股烦恼焦虑的情绪一直持续到中午做真题的时候。

这回的运气是真的好,虽然自己认真做的,错的比较多,但是她时间来不及后瞎蒙的题,对的到是挺多。

晚上,她直接将直播间的标题改成了【蒙题战神的68分】。

刚一打开,朱祁钰还没来得及冲出殿外看天幕,就发现自己的面前漂浮出了一颗通红的爱心。

并且有一道熟悉的男声告诉他:“主播给你点赞,获得额外弹幕发布权限一条,可随时使用。”

【各位宝子们,我准时出现啦!今天中午刷了一套真题卷子,咋说呢,挺奇妙的。

按照流程,先来看下常识。

虽说常识都是我最后十五分钟涂卡的时候,一眼过下来的,但是我发现,有些知识点和前天的复盘擦边了。

可惜,就擦了一下,我前天没深入去看,就导致我只能望题兴叹!

首先看第一题……哦忘了说我的准确率了,9/20=45%,比前天多对一题哈!

照例跳过时政。

第一题是,古代认为“直呼其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在成年后会起一个字,除名、字外,还有号。以下关于古人的名、字、号,对应错误的是()

A、李白,李太白,号青莲居士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C、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

D、唐伯虎,字寅,号六如居士】

唐朝。

正在院中练剑的李白再一次听到天幕提起了自己,似乎后世的人很偏爱自己。

他刺出最后一招后,轻挽剑花,来到石桌旁喝了口茶。

只可惜,似乎从未提起过自己的剑术。

李白端着茶盏,遥望着天幕,前不久,好友邀他前去长安,提及诏令“文物高才可向朝廷自荐”[1],他隐有意动。

如今天幕再提及他,想来是希望他为国效力的!

就在这时,门外有童子雀跃的声音响起。

“公子,陛下召您入宫啦!”

明朝。

唐寅刚中苏州府试的第一不久,五日前的天幕曾说,苏州多状元,他满腔热血,觉得自己必是其中之一。

怎知五日过后,这天幕就又他送来了字和号。

“吾名寅!寅为虎,伯为长兄,故伯虎必是吾字!只是吾日后何以号六如居士,莫不成是因为《金刚经》“六如偈”?只是为何……”

唐寅不太明白,自己意气风发,可谓是顺风顺水,日后又为何要以“六如偈”为自己的号?

除非……

【我一看,选了C,只能说对不住了,我和王绩不熟啊!但正确选项是D。

要不怎么说人这个脑子呢,天天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这个名字叫多了,就出现了混乱,想不起来他的本名究竟是唐伯虎还是唐寅了。

毕竟我们天天叫李白的名字“李白”,叫辛弃疾的时候也是名字,那唐伯虎指定也是名字了!

而且古人取名爱用那个长幼有序的排行,伯仲叔季,伯虎看着就很像名字了!结果是我记反了,是取字的时候爱用长幼排名啊!

我真的很想问一问电影的制片和宣发,为什么不用“唐寅点秋香啊!”】

原以为天幕会讲述自己丰功伟绩的唐寅,不成想被“唐伯虎点秋香”六个字给呆跑了思绪。

“秋香多指菊花、桂花,点有引火之意。”

“难不成,我|日后会因火烧菊桂一事而闻名?亦或,是点香?有菊桂所制的熏香?”

【来看下解析哈。

A不用多说了,小学生都知道。

就是我真的好奇,李白号青莲是因为他就住在青莲乡,还是因为他信佛修仙?】

正在急匆匆赶往正堂面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