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9


手段。”

“太尉的意思是……”

“想在香烛上动手脚并不难,祭祀台在两谷间,起风下雨也不足为其,只是手段虽不高明,效果却非常显著。”

“我们该怎么做?”

“静观其变。”

有时候,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办法,可惜某人应该不懂。

随后三日,关于祭天大典一事的言论渐渐平息,赵佶也下令严禁文武百官对此妄加议论。

渐渐的,这件事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高俅继续称病不出,赵桓只差人送来几份上好的药材,连他几时能回朝都不曾有过询问。

高俅乐得自在,之前日夜操劳白了许多发丝,如今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好好修养,往后还不知道要如何焚膏继晷呢!

“哎!”

两个月的时间匆匆而逝……

窝居在太尉府的日子里清闲而惬意,高俅有那么一瞬间都想直接退休养老了,无奈天下未安,高俅终究放不下心来不管不顾。

高俅一边翻看着手里的账本,一边听着吴用的汇报。

“这雨已经下了有四五日了,似有无穷无尽之意。”

吴用也觉天黑的让人心烦,但他还是宽慰道:“俗语言春雨贵如油,太尉且宽心。”

高俅颔首,历史上的特大暴雨一般都发生在夏秋两季,想到这点后高俅暂且宽心。

可世间的事通常都是好的不灵坏的灵。

大雨连下七日后,朝廷急报。

“大雨冲毁了汴河的一个决口,所幸自蒙古返京的禁军及时护住汴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高俅呼吸粗重:“幸好,幸好。也幸好大雨不再继续。”

“太尉……”

“怎么了?还有其他事吗?”

“禀太尉,京东四路和淮南两路也多处受灾,涉及百姓数以万计。”

高俅稳住呼吸:“只要及时赈灾就不会有大祸乱,太子殿下是如何安排的?”

“太子殿下已经派宣抚使前往,只是……”

“只是如何?”

“太尉,平江府受大雨影响致使多处桥面坍塌,众多百姓…百姓……死于其中。”

高俅怒拍桌案:“受大雨影响?那汴京的桥怎么没塌!大名府的桥怎么没塌!应天府、江宁府的桥怎么没塌!”

“我看分明是有人偷工减料,中饱私囊!简直岂有此理!”

“太尉息怒!你的手……”

“无碍。”高俅随意将伤口缠住:“备马车,我要进宫。”

“是。”

半个时辰后

包括高俅在内的一众官员全部在此,赵桓的脸上也不复之前的风光。

“太师,依你看此事该当如何?”

高俅面无表情:“太子殿下觉得此事该如何做?”

“我已派遣宣抚使去往各地赈灾,至于平江府,本殿下认为当立刻拿下平江知府,桥面坍塌一事他难辞其咎!”

高俅微微摇头,赵桓的想法算不得错,可他终究是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罢了。

就在高俅欲开口时,一道声音吸引众人视线。

“官家到!”

“臣等见过官家,见过郓王,见过康王。”

赵佶坐到上首:“都起来吧。”

“谢官家。”

赵构一进门就看向了高俅,他本是一脸惊喜,只是高俅的视线从始至终不曾看向他,赵构只能低着头坐在赵楷下首。

赵佶则看向赵桓:“太子,我已经知道各路受灾情况和平江府一事了,对于此事你是如何处理的?”

赵桓完整的又叙述了一遍自己的安排。

赵佶看了一眼高俅,而后看向赵楷:“三哥,你说说看。”

“爹爹,当务之急应该是安抚好受灾百姓,首先我们要告知百姓在水灾中损毁的一切宅屋和田粮全部由朝廷负责。还有,从汴京调粮难免耽误时间,我觉得可从受灾地周围完好州县调粮应急,而后再由朝廷补发。”

“其次,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各地宣抚使赴任后一定要及时清理道路,做好百姓防护,小心疫病的发生。”

“再者,各地厢军和府兵当日夜巡视,朝廷虽施天恩,但不可不防有暴民借此暴乱。”

“然后……”

“最后……”

“至于平江府一事,我觉得首要之事是将桥下百姓的遗骸捞出安葬以慰民怨,同时对其大人封赏、子女封荫。”

“其次,派遣工匠重修大桥并免收当地人三年的桁渡税,爹爹,此次修桥的监工最好派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前往。”

“然后,对此次桥梁坍塌的原因追责,从知府、知州到知县以及下面的同知、主簿,再到负责建桥事宜的小吏、工匠及商户全部羁押,而后彻查此事并予以重则,以儆效尤。”

“再者……”

“最后……”

赵楷话落后整个房间安静的针落可闻,赵佶满意的点点头,而后又看向赵构:“九哥觉得呢?”

“爹爹,我认为不仅要防止民众暴乱,也要防止各地的山匪水匪趁机掠夺。”

赵佶颔首:“众卿觉得呢?”

见无人应答,高俅出声:“三位殿下考虑的很是周全,臣等再无补充。”

“好,那就这么办。”

“官家圣明!”

第126章 试探之举

太尉府

“要变天了。”

高满闻言抬头:“没有啊太尉,天晴着呢。”

听了这话后高俅低头笑笑:“你说的没错,希望往后的日子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高满挠挠额角,不是很清楚自家太尉脑袋里想的是什么。

而高俅经此一事后顺理成章的重回朝堂,只是赵佶依旧抱病不出,高俅也猜不透他到底打的什么心思。

约莫十来日后,汴河堤口修好,帮忙重建的禁军也得以重返汴京。赵桓令几位大臣于城门口相迎,高俅本欲一同前往,无奈在出发前却收到赵佶传他入宫的旨意。

高俅只得先行进宫,只是今日是休沐日,也不知赵佶唤他何事。

皇宫

“长安来了。”

赵佶说完话后低咳了几声,高俅见状连忙上前为他倒茶:“官家可好些了。”

赵佶摆摆手:“无碍,倒是你,病了三月了,身子可好些了。”

“劳官家记挂,臣已无大碍了。”

“好端端的怎么就病了那么久?”

高俅苦笑:“官家,人一旦年纪大了,总是会三天两头的生病的。”

“是啊…年纪大了,如今我也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了。”

高俅吐槽的话到了嘴边没说出来,赵佶已经算长寿的了,只是不作不死,爱服丹的皇帝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官家得天长佑,必福寿康宁。”

赵佶轻笑一声:“你也不必拿话来哄我,我现在才知道,纵使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