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2
“属下在。”
“我与学究领一千禁军从官道出发,你领两千禁军走土道,至于要做什么不用我说了吧。”
“武松领命!”
武松一肚子的怨气在此刻得到释放,高俅想了想还是说道:“二郎,凡事不要太冲动,陆老大固然可恨,但不是所有人都是他。”
“放心吧太尉,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武二了,就算剿匪我也会先调查清楚的。”
高俅欣慰的笑笑:“二郎成长了。”
官道上
高俅感慨还是得多修路,至少他骑马走官道时大腿根都不痛了。
吴用见状提议:“太尉,要不您还是坐马车吧。”
“不用,坐马车影响行军速度,我如今都习惯了。”高俅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他在现代都没走过这么多路,来到这儿反而哪里都踏足了。
吴用就知道高俅不听劝,他还是忍不住数落起来:“太尉,刚才我就想说了,你怎么可以只留一千禁军在身边,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加亮先生,你曾经一人一马都敢哪里都去,我这可是一千禁军。”
吴用一时噎住:“这不一样,太尉何等身份,我们去的又是……”
面对高俅的死亡视线,吴用识趣的闭上了嘴。
“我什么身份,我只是个普通人,我只恨自己做的不够多。”
吴用总觉得高俅身上一直有种莫名其妙的悲观,高俅若是知道了这个想法,恐怕会叹上一句,只有他知道未来如何惨痛,这份孤独感谁都无法理解。
害怕高俅多想,吴用赶紧岔开话题:“哎,剿匪本就是各地知府应该做的事,如今却要太尉您来算计。”
“谁说不是呢。”
高俅刚到这儿就曾言明各地匪患猖獗,可赵佶根本不当回事,他之前在朝堂上提议还匪于民也被王黼反驳。
如今他借着赈灾的名义剿匪,“流民”闹事他镇压总不至于落人话柄,但就像吴用说的,就算朝廷没有下诏,剿匪也该是各州府应该做的事,如今却还要他百般算计,高俅是真想照着赵佶的脑袋来一下,但凡他开点窍,高俅都不至于这么被动。
“不管了,我回去后就算是一哭二闹三上吊也要说服官家下诏。”
剿匪不同于童贯对战西夏军,他们说到底还是普通百姓,所以高俅各给他们两千禁军也足够用,再不济还有厢军帮忙,等他平息了河北各要地的匪患,就稳住了对战大辽的要道。
至于两浙、淮南和山东一带,等他回京后就组织剿匪,起义军高俅则另有思量,总之一年之内他必须要解决内患。
高俅一行人以最快的速度赶往,走了官路后,他们的速度果然快上不少,只是和应天府的状况一样,此地流民众多,且状态比应天府那些流民差上很多。
高俅轻车熟路的进行赈灾,直到一通奔波后行至。
原名瀛洲,十年前才改为,成为京南四府之一。
高俅这一路上都在担心的灾情,可到了这里之后情况比他想象的好了很多。
“太尉,此间知府并未紧闭城门,反而开门迎流,只是行事略有些粗暴罢了。”
高俅点点头:“走吧,进去看看。”
高俅改乘马车进城,守门的将士看到他们后立刻警惕起来,毕竟高俅带了一千禁军,这等数量虽不至于威胁他们,但还是小心为上。
高俅恐流民骚乱,他赶紧让吴用将自己的印信拿给他们,那将士看了印信后连忙拱手:“我等这就去通报知府。”
“不必了,我们自行前去即可。”
那将士虽点头称是,回头却立马着人禀报。
高俅让禁军原地驻扎,他自己只带了一小队护卫进城。
马车又行了半日,高俅一行才来到知府衙门。不出他们所料,此地知府早已在门口候着。
“下官陈遘见过太尉。”
高俅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只是他再怎么熟读历史也不可能记得所有人,他一番头脑风暴后放弃思考,算了,等深交之后再判断不迟。
一旁的沙振则有些吃惊,要知道他们知府是个油盐不进的人,他素来讨厌那股官场之风,尤其厌恶权臣,因此在朝中也得罪了不少人。
他原以为知府即使知道宣抚使来了也不会有什么动作,可他在听到来人是高俅后就立刻收拾行装前来等待了,莫非知府是高俅的人?
高俅不知道他们的小心思,他只觉得这位知府身型魁梧,行事利落。他一举一动不似文人倒颇有武将之风。
高俅跟着陈遘来到大厅,他当即拿出自己拟定的赈灾方案,高俅看过后觉得颇为精妙,只是细节之处还需补充。
高俅暗叹这位知府的才能恐怕比周彦还要更胜一筹,只是此地存粮不如应天府,这才让陈遘的行事有些捉襟见肘,好在他的到来弥补了这一点。
高俅这一路上赈灾都没怎么用到汴京城筹集的粮草,而是用各地商人所捐。只是此地商业不算发达,所以凡事还要靠官府出力。
高俅现在只需将修路事宜加入计划中即可,他与陈遘聊了整整一夜,陈遘觉得自己果然没看错人,太尉的很多建议不仅弥补了他方案的不足,修路计划更是对抗辽有好处。
第二日
“太尉,您累了一夜了,等用过早食后还是赶紧去休息吧。”
高俅确实觉得浑身酸痛:“那你呢?”
“我将重新拟定的计划吩咐下去,然后带着人去采些草药。”
“草药?你亲自去?”
“嗯,是府里的那些大夫开的,这种草药可有效预防风寒之邪。府里人手不太够用,镇守边境的将士不可乱动,我只好亲自去采。”
高俅欣慰的点头,难得的一位好官,行事还不油腔滑调。
高俅对他甚至满意,而且陈遘言语间对他颇为亲昵,高俅忍不住问出声:“你我可曾见过面?”
陈遘不禁面露笑意:“在京时我曾见过太尉,但太尉应是不识得下官的。”
“我观你对我颇为亲昵,这其中可有渊源?”
陈遘说清原委:“下官因政绩良好升为广西转运判官,但因忤蔡京罢归,期间曾辗转多处任职。蔡京被处斩后吏部调清原委才将我任命为河间知府。”
高俅明白了,感情这又是一位被蔡京坑了的官,怪不得他对自己存了几分敬意。
“太尉,早食已备好,下官带您去用食。”
“这位是?”
陈遘这才想着介绍:“太尉,他叫沙振,是我手下的属官。”
高俅在听到沙振这个名字的那一刻脑袋一激灵,他想起来陈遘是谁了。
他不是鼎鼎大名的抗金名将吗!陈遘虽不及岳飞有名,但他是实实在在的主战派,在抗金战役中坚守长达半年之久,最终被叛将沙振所杀,全家17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