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


而后又开始凝眉,高俅身上这点军功全是自己给他堆出来的,他能行吗?

“高卿,还是你最为朕分忧,只是此去艰险,你能担此重任吗?”

“官家放心,臣一定不负众望。”

“好,那朕就封你为宣谕使,着你及早出发,巡查民情。”

“是。”

散朝后,赵佶将高俅单独留下。

“高卿,若非必然,我不想去的那个人是你。”

“官家,能担此重任是臣之幸,臣还要感谢官家能给臣这个机会呢。”

“只是我担心你的安危,高俅,这可不是我从前送你去的地方。”

“放心吧,官家,有那么多官兵同行,臣不会有事的。”

“也是,你记得待在后方别出来,等你回来,朕加封你仪同三司。”

“谢官家。”

从皇宫出来后,高俅看了看自己被掐的通红的手心。同样的时间点,他们在汴京城荣华富贵载歌载舞,可河北河南众多州府百姓却尸横遍野,流离失所。

高俅太想当然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现象如此严重并非全然是官府的压迫,还在于天灾无情。只是他脑子里完全不记得这段历史,所以他根本没往那方面想。

只是如今不是自怨自艾的时候,他要抓紧时间前往各地救灾,他更要赶在官民矛盾激化前解决此事,否则他做了那么久的准备皆沦为无用功。

高俅这次出行整个朝堂上下的配合度都很高,三司迅速准备好了粮食布匹以及其他各种需要的银钱物资,高俅也点了万名兵士相随。

大名府受灾情况虽不是最严重,但高俅还是让卢俊义先行赶往,他可以利用商会会长的身份帮上很多忙。而高俅自己则要先巡查京东各路的情况。

高俅出发这日正好也是童贯率大军出发的日子,高俅这点兵在童贯的十万大军下完全不够看,但童贯破天荒的让了高俅先行。

高俅也不跟他客气,随即领了兵先走。

只是他二人出发路线重合了那么一段,高俅不得已和童贯同行了几天。

“说起来本官还要感谢高太尉,若不是你弄出了水泥这个东西,我们怕是不会走的这么顺利。”

“童院事过誉,不过是下官无意间捣鼓出来的东西而已,值不得院事如此称赞。”

“呵。”童贯冷笑一声:“若是可以,本官倒想随意弄出此等物件。”

高俅只微笑不语,都出了京城了,他实在是不想应付童贯了。

所幸童贯也不自讨没趣:“过了前面那道山谷,你我就分道扬镳了,本官祝高太尉赈灾成功。”

高俅反手作揖:“下官也祝童院事顺利平定西夏。”

“高太尉先请?”

“出京时院事让了我一次,这次还是您先请吧。”

童贯也不推辞,径直朝只能通过一队人马的山谷走去。

高俅在后方注目,只是没过一会儿前方就传来骚动,高俅连忙让斥候上前打听。

“禀太尉,童院事突遭百人伏击,此刻正率兵搏之。”

高俅闻言忍不住躁动,吴用见状问道:“太尉,你怎么了?”

高俅一脸懊悔:“哎,早知道就补刀了。”

第47章 流民四起

“补刀?”

面对吴用的疑问,高俅自嘲的笑了笑,他也就是耍了个贫嘴,童贯身旁有十万大军,自己又怎么可能杀得了他。

“也不知是什么人胆子这么大,居然敢刺杀童贯,还是在这种地方。”

“必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吧,只有在这种地方他们还能有一丝机会。”

二人交谈不到一小会儿,前面的大军重新开始出发。

“走吧。”

高俅的队伍也重新出发,等走到刚刚童贯被刺杀之地时只见这里躺了一百多具尸体。

“看看还有没有活口。”

高俅觉得找到漏网之鱼的可能性很小,但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若能知道他们刺杀童贯的原因,高俅则多了一丝扳倒他的可能性。

“太尉,全都死了。”

“哎!”高俅对此结果早有预料:“挖个坑把他们都埋了吧。”

士兵们只得再多停留一会儿,童贯的大军已朝着另一个方向不见踪影,高俅手下的人把那一百多具尸体埋了后才重新出发。

可就在他们行了大约一千米后,自另一侧的山头突然滚下来一个浑身是血的人。

“保护太尉!”

吴用反应灵敏,第一时间护在高俅面前,武松和花荣也拿着武器挡在前面,童贯刚刚才被刺杀,他们可不敢马虎。

高俅则一下就猜到他应该是刚刚刺杀童贯的那批人,没想到在禁军手下还能逃出来,此人倒是有点本事。

“太尉,他还活着。”

“很好,尽量救活他。”

高俅所带的队伍里不缺大夫,他们将那人移到马车里救治,高俅在得到他不会有生命危险后松了一口气。

至此,高俅的大军才真正上路。

临近应天府时,路上开始出现流民。他们在看见粮食后就紧紧跟着高俅的队伍。他们不敢抢劫官兵的粮食,但他们也不愿意离开,因此高俅的大军后面开始跟着一大批流民,而且还越来越多。

鲁智深比较直肠子,直接问出心中疑惑:“太尉,为什么不放粮给他们?”

“会有很多麻烦。”

高俅在看见这些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流民时自然很痛心,但若是此时放粮一定是弊大于利。这些流民中也有很多小团体,其中不乏强盗组织,高俅不放粮他们也能找到生存手段,但他要是打破这种平衡纷乱必起。

“再有一天的路就能到应天府了,届时一起放粮更为妥帖。”

当然,这是基于这些人还能生存的基础上,若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高俅肯定不会弃他们不顾。

所幸整个队伍在没出什么乱子的情况下到达了应天府,只是这里的城门外同样围坐了上千流民,而应天府城门紧闭,没有丝毫开启之态。

“高太尉到,尔等快开城门。”

禁军喊完话后自城门上探出一个小将:“禀太尉,不是我等不开城门,只是这城门一开,那些流民必会暴动伤人,城中百姓已经有不少被他们打伤了,我等也是无奈啊!”

高俅走出马车:“为何不开仓放粮?”

“放了呀,可官府的粮仓也不是无底洞啊,眼见流民越来越多,有些暴徒甚至到普通百姓家抢粮,我们知府无奈之下只能紧闭城门不让他们进城。”

高俅看向围坐在四周的流民,他们眼神凶狠,目露警惕,不少人手中都拿着棍棒防身。更让人在意的是这些流民即使看见了高俅的大军到来,他们也不曾挪动过半分位置。而跟着高俅一起来的流民见此也是三三两两的抱团。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