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


,成了。

办报一事不算太难,得亏活字印刷术已经成熟,不然这报纸还真办不起来。

高俅将具体事宜和礼部尚书商量完成后就呈状于朝廷,毕竟是要办官报,流程还是要走的。

因为高俅事先打过招呼,所以准呈很快下达。而两府官员对此也并无他异,其一是因为官府本来就有发放邸报的习惯,其二则是因为民间小报肆意,由官府出面也好。彼时的他们还不知道报纸将在不久的将来风靡整个大宋,它将大宋的文艺发展至一个全新的高峰,并且一直延绵千年。

这件事表面上由礼部在管,实际上里面的内容多为高俅的注意,这也是高俅当初就和礼部尚书协议好的。

最近一个月高俅都在忙报纸的事,虽然高俅觉得可以多印些,但礼部尚书觉得他们还是悠着点好,高俅也就随他了,反正到时候忙的还是他自己。

而这一个月之间,汴京城开始风靡起一道美食。

高俅也没想到武大郎能将油条卖的这么火爆,其实在吃食上,高俅并没有把握能抓住汴梁百姓的心,盖因此时的饮食文化已经非常丰富了。

武大郎并未将油条卖的很贵,但他也确实低估了汴京人民的消费水平,高俅给武大郎的铺子不在城中心,而是远在城郊,但油条还是卖的火爆,甚至已经火到城内了。

高俅思来想去后决定再加把火,这报纸上的第一批gg就留一份给武大早食铺吧。

皇宫内

赵佶新奇的阅读着手中的两份报纸。

高俅把版面设计成了宽390高540的四开大报,其丰富的内容可比之前的邸报有意思多了。

“高俅啊,这上面几字就是你之前央求我写的那个?”

高俅淡笑:“这是当然,唯有官家的瘦金体才配得上这两张官报的题。”

这话一说,赵佶果然满意的笑开,他对自己的瘦金体向来骄傲的很。

而落在“大宋日报”下醒目的“教主道君皇帝”标题则让他忍不住去细读。

这一年,赵佶自封教主道君皇帝,赵佶尊信道教的事天下皆知,而高俅就忍不住做了一回标题党。当然,里面的内容他可不敢瞎编乱造,他在这一标题下主写赵佶的一些正面事迹和道家一些正向理念,其他人爱不爱看高俅不知道,反正赵佶喜爱的紧。

再向下看去:

“辽国董庞儿拥万兵起义兵败”

“金下令禁止同姓婚姻”

“宋封段和誉为大理国王”

“金大败辽怨军收降显乾等八州”

“明堂建成”

数多大标题下详细写着上半年发生的大事,就连对朝政不喜的赵佶也看的津津有味,原因无他,报纸里面多为扬宋贬辽之事,至于其他几个小国,赵佶根本不放在眼里。

未免枯燥,高俅还特意开了两个小版块,一个是苏轼苏大学家多年的游历史,另一个则是专门介绍汴京城的风土人情。还有写边边角角还收录了些诗书字画、品茗观棋等雅事。

若说大宋日报的内容多为家国天下事,那东京时报则偏民间一点。

当然,头版标题是醒目的“科举之路”

这里面不仅写了一些历年科举的真题,还嘱咐了明年科举的一些注意事项。是的,明年是恢复科举的第一年,十三年前,赵佶在蔡京的请旨下废除科举,取士悉归学校升贡。

蔡京被处决后,包括高俅在内的一众官员请旨恢复科举,在历经一年之久的请愿中,赵佶下令明年恢复科举。

高俅放这个板块也有私心,要想让整个大宋吏治清明,这些考生才是未来之星。

而在这个标题下高俅还印着醒目的二十二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初废除科举的其中之一原因就是因为大宋学子为了科举出仕而忘却读书本心。高俅希望他们永远不会忘了自己是因为上面原因读的书。

而在科举其下吸睛的标题也不遑多让:

“大家李之仪逝世”

“大宋杯选拔赛”

“新一代蹴鞠之光—花荣”

“行知学院招生简章”

“太学祭酒书”

除此外,这张报纸上还开设了“大宋人物志”和“大宋风土人情志”两个版块,高俅相信这对此生都出不了远门的百姓是一绝大诱惑。

再往小去,报纸上还刊登了一些民间佚事和杂谈,高俅将一些普通疾病的药方也写了上去。

当然,gg版面是必不可少的,“武大早食铺”的字样赫然在列,几个无比相信高俅的官员也打了自家美食铺的gg。

高俅还邀请了几个太学的学生发表诗词和文章,高俅原想找几个大家作词的,但人家一点面子也没给的将他轰了出来。

高俅也不恼,所幸太学的祭酒给了他面子做了篇文章和注解,高俅会用事实来报答这位祭酒的。

最后一个版块高俅纠结了很久,为了报纸的订阅率,他亲自动手润色了两篇连载小说,第一篇内容讲的是一位从小受尽屈辱的少年偶遇微服私访的皇子,后来这位少年在皇子的帮助下励精图治,习文从武,他努力考取功名后不畏贪官,惩恶扬善。最终这位少年和做了皇帝的皇子一起匡扶社稷、守卫江山。

高俅是直接套用的包拯的故事,他的文笔还不算差,他将少年被踩,然后又打脸对方的故事情节描绘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毕竟人人都爱看这种情节。

当然,他也不敢描述的太过直白,所以里面关于朝廷背景的描述都是虚化的,贪官污吏也是用的前朝的官。

另一本连载高俅则直接搬了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现在的小说还不似明清时那般流行,而且此时的文字也正处于由雅到俗的渐变,所以高俅也拿不准人们会不会喜欢。

高俅静静的等在原地,直至半个时辰后赵佶才抬头。

“官家,如何?”

赵佶点点头:“不错,此报可大显我大宋繁荣。”

“那下官就让礼部开始发行了。”

“可。”

“那下官就先行退下了。”

赵佶点点头,就在高俅离开后没多久,公孙胜就拦住了他外出的脚步。

“高太尉留步。”

高俅没想到公孙胜会光明正大的拦住他,他略微俯身:“公孙道长有何事?”

公孙胜唇角轻扬:“还麻烦太尉将剩下的故事送到宫中。”

高俅嘴角一撇:“本官知晓了。”

待公孙胜离开后,高俅才忍不住笑意,他觉得小说版块也稳了。

三日后

酒楼内,整个大厅都坐满了人,大家点上一碗茶,然后掏出自家炒制的瓜子看向高台。

“话说那董庞儿又名董才,原是易州涞水人氏,自幼出身贫贱。辽天庆间,天祚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