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8
桂重阳也留了个心眼,猜测是不是梅秀才赌博的事发,否则只是为了梅杜两家的亲事,梅童生不至于暴躁到失态,竟是一日也教不下去,上了半天课就宣布村塾放假。
杜七因为之前家中之事,没了跟着桂重阳等人玩耍的心情,再次谢过梅小八的牛皮糖,又将自己之前预备的一大包吃食送给梅小八做回礼,倒不算粗心,还给杨武预备了一份小包的,而后就自己回家去了。
至于桂重阳,与梅小八在一处住,杜七自然无需另预备。
杨武带了几分兴奋,对桂重阳道:“看看我爹与春表哥他们安排,多半是一起秋收的。”
之前桂家劳动力不足,这十来年确实多赖杨家父子帮忙。
按照桂重阳的想法,与其那么辛苦还不若直接雇短工,可也知晓这种想法桂二爷与桂春不会答应,才忍下不说。
就连桂家二房的人桂重阳不愿意麻烦,何况杨家父子?
不过村里生活,人情大过天,有的时候欠人情也是一种不见外,要是什么都算的清清楚楚,说不得反而关系生了。
桂重阳心中腹诽一下,面上不显,点头道:“多半是如此了。”
因为中午饭还没有吃,几个少年也没有耽搁,提了食盒各回各家了。
*
桂家老宅,堂屋。
梅氏将热好的饭菜端上来,上了好奇道:“怎么好好的放起了秋收假?之前村塾可是不放的?”
桂重阳本就身体病弱,梅小八年岁更小,梅氏自然是没有想着叫两人下地。这学习耽误半月,可不算小事。
“谁晓得呢?瞧着梅夫子的模样,像是家中有什么急事,一时抽不开身,才干脆放假了事。”桂重阳道。
“什么急事?”梅朵端着一盘点心进来,正听到桂重阳的话,满眼放光道。
“这么急的,多半是与银钱相关吧。”因有梅小八在,桂重阳就换了个说辞道。
梅朵眼睛更亮,露出幸灾乐祸来。她是知晓梅秀才在镇上赌博之事,巴不得早日东窗事发,让给梅家长房添赌。
桂重阳也含笑,目光落在梅朵手中点心上,好奇道:“芝麻烧饼?看着倒是比镇上的小巧。”
镇上的芝麻烧饼一个有成人巴掌大,眼前这个一枚一枚的就跟象棋子大小。这就是杜七的谢礼了,梅朵装了一盘端上来给大家尝鲜。
梅小八已经在旁吞口水了,却是让了一圈,待大家都拿了,才飞快地拿了一个,咬了一大口,喜道:“好甜!糖馅的烧饼!”
桂重阳笑了笑,咬了一口,却是变了脸色。
这饼看和色泽金黄或橙黄,两面粘着均匀的白芝麻,看起来就是小巧的烧饼,可一口咬下去,里面的馅料是白糖桂花猪板油丁,吃着酥松香口,甜肥滋润。
这是“太史饼”,又称“太师饼”,金陵特产之一。
第130章 秋收、杨家、报答
梅氏发现桂重阳变了脸色,还有些奇怪。
重阳爱吃甜,怎地不喜这个?待她也咬了一口,立时明白缘故,皱眉道:“这个杜七,委实粗心!”
桂重阳撂下手中饼,拿了茶漱口。
自从去年桂远故去,桂重阳开始茹素,至今已经十来个月,猛一沾荤腥,不觉得香,反而带了几分腥臭。
梅小八还满脸疑惑,看着手中剩下的一小牙饼,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想要瞧出有什么不对之处。
梅朵还没有吃,拿着饼,有些不敢咬了,皱眉道:“是不是杜家故意添了什么东西?”
她自心中对杜家生疑,自是瞧杜家什么也不顺眼。
梅氏摇头道:“你们吃是不碍的,这里面用了大油。”
梅朵、梅小八与桂重阳同桌而食,自是晓得他吃素,梅朵立时怒了:“杜家指定是故意的,故意不说清楚,让人吃了恶心!”
梅氏皱眉道:“这般精细吃食,就是镇上也不见,哪里有用这个恶心人的?多半是杜七粗心,莫要小题大做!”
梅朵依旧愤愤难平,丢开手中的饼。
梅小八却是实在,说了句公道话,道:“杜七又不下厨房,约莫他压根就分不出素油与大油有什么不同!”
桂重阳点点头,同意梅小八的说辞。
他之前变了脸色,不单单是因为饼里有荤腥,更因为这是味道地道的“太史饼”。
“太史饼”也叫“太师饼”,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则是追溯到殷商时期,武王伐纣,商朝带了大军抵抗的闻太师发明了这种糖烧饼做军粮,后开殷商战败,不过“太师饼”的做法流传下来,后来被误记成“太史饼”。
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说饼就是“太史饼”,是汉代司马迁入狱后,亲朋好友通过关系往大牢里送的糖饼,后来流传开来,就被称为“太史饼”,“太师饼”是误传。
不知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个对,可这饼确实是金陵一代名点。
要晓得,里面的糖桂花,也是南面的食材,北方并不常见。杜家的“太史饼”不是相似,而是味道已经极为接近桂重阳在金陵时吃过的。
杜家的厨娘是金陵人?还是杜里正是金陵人?
要是杜里正不是南方人,没有道理专门养个南边的厨娘在家里。总算是一条线索,杜里正总不可能是凭空而降,只要有线索,说不得顺藤摸瓜就能查到他的底细。
桂重阳记在心上,就问起秋收的事。
桂家两房加起来才八亩地,因是下田,原本种的是耐寒的高粱,可在五月底时被下山的野猪糟蹋,后来补种了糜子,如今也到了糜子收割的时候。
至于梅氏与梅朵得到的那十五亩地,眼下只有地契,之前是被梅童生家佃出去的,佃种的不是别人,正是梅小八的大伯一家。
早在梅童生过户前,就约定好这一季的佃租依旧交到梅童生手中,今年的秋税却是梅氏自己负责。
梅家有两个秀才,一个秀才免税八十亩,叔侄两人免税田就是一百六十亩。
梅童生之前握着梅家两房土地,加起来也不过是六十多亩,剩下的都是梅氏族人的土地,挂在梅家长房名下。
免税省下的钱粮,则是六成归于梅家长房。
梅童生之前被逼迫,给了梅氏姑侄分出去十五亩中田,已经是心肝肉疼,如何肯再让梅氏占自家便宜?自是让她自己交秋税去,自己又从族人处收了十五亩的免税田补上。
因这个缘故,梅氏姑侄名下那十五亩地今年不需要桂家秋收,不过少不得要在秋收后与梅小八大伯家重新约定佃约。
“春儿说了,家里地少,一两日就差不多了,然后再去杨家、张家帮忙。”梅氏道。
桂重阳点点头,经历了割麦子,割糜子当也不是什么难活儿。
尽管桂重阳对农活心中抵触,可也没有只看着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