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4
至于算计江家的银钱,那是做梦。有江老爷那个老狐狸在,不乐意与他们计较的时候,自然是三瓜两枣的买个乐呵;真要计较起来,没有一个能从江家讨了好去。
大家在幸灾乐祸,包厢的们敲响了。
屋子里的说笑声止住,梅小八起身开了门,就见门外站着不情不愿的江氏三姊妹。
“亲家老太太,亲家嫂子。”说话的是江大姐,已经没了之前的刻薄尖锐,神色僵硬不自然。
姊妹三个单独一个包厢,也有肉有席面,可谁吃得下?
别人不知晓铁和尚的威名,她们是西集土生土长的,自然早就听过铁和尚的狠辣。听说上一个得罪铁和尚的人,生死不知,传闻是被沉了运河。那家连找人都不敢走,阖家搬到外地去了。
之前就有传闻说铁和尚看好桂五,三姊妹还以为是传言,毕竟这些话都是别人说的,不见桂五提及铁和尚,也不见两家有什么往来。就是桂五被挤兑着离开江家,也不见铁和尚露面。
谁会想到,传言不假,瞧着铁和尚与“铁家四金刚”对桂五的熟稔,那句桂五不单是江家、桂家的五爷,也是铁家的五爷不是玩笑。
三姊妹怕桂五“狗仗人势”,乘机打压与报复自家,少不得上来服个软。
想着这姊妹三人方才诬陷桂五是贼的嘴脸,桂二奶奶装不出笑脸,不冷不热地应了一句。
倒是杨氏、梅氏,怕江氏为难,少不得起身让座。
眼见几个半大小子在座位上,江氏姊妹的眼睛就不够看了,除去年长的桂春,看完这个看这个,盯得几个少年浑身发毛。
再没有这么巧的了,不怪江氏三姊妹胡思乱想。
谁让先头三姊妹刚“认定”江老爷、江太太养江平姐是为了招孙女婿,这边江氏就与几个少年同席而坐。
这是江氏亲自“选女婿”?
桂重阳是桂家的侄子不说了,江平姐的户籍在桂五名下,堂兄妹不婚,另外三个少年可不是桂家的。
杨武个子高高大大,虽是乡下少年装扮,可胜在浓眉大眼老实敦厚;梅小八年纪略小些,可穿戴整齐看着干干净净的是个听话孩子;杜七略富态了些,可这穿着打扮却是诸少年中最好的。
三姊妹气的肝疼,却也不敢发作。
彼此对视一眼,打算离了酒楼就去娘家闹去,再拖下去说不得就什么也捞不着了。
*
木家村,杜家宅子。
听了来人讲述,知晓桂五的铺子真的开业大吉,几个江家女婿半点水花都没闹出来,杜里正亦是气的肝疼,使劲地拍了下桌子:“都是废物!”
第127章 一两银子赡养费
百味香后厨,桂重阳逮住小歇的桂秋。
大堂的食客已经轮完一拨,现在开始用餐的是第二拨。幸好之前就预备了不少吃食点心,倒是不至于手忙脚乱。
因为是三个铺子同日开业,桂秋这个大掌柜少不得也都三个店面巡视,风风火火地走了两趟,这才乏了。
见桂重阳过来,桂秋摆手道:“这烟熏火燎,哪里是你来的地方?快回楼上去?”
今天待客的这百味香,在码头街中间这处,正是有后院的铺子,就被定为百味香食铺总店,粥品与有些点心灶就设在这里,所以桂秋如此说。
桂重阳看着里头忙的满头汗的周丁香道:“二哥待的,周姐姐待的,我怎就那么娇贵待不得?二哥快说说,这位铁叔到底是何方神圣?二奶奶与伯娘都担心呢,方才被我随口含糊了去。”
桂秋四下里看看,小声道:“传言铁和尚是少林寺还俗回来的,早年跟着皇爷在军中立过功,杀过蒙古人,也跟着先皇后娘娘守过北京城,后来折了一条腿才从军中退出来。不知是功夫的缘故,还是遇到好大夫,倒是治好了腿,一身硬功夫,反正他在码头是这个。”说到这里,竖起了大拇指:“在码头上讨生活的人家,都要孝敬铁家。铁家是镇上老姓,铁和尚辈分又高,四个儿子不说,另有几十个侄儿、上百的侄孙、重侄孙,谁人敢惹?”
老姓,大户,子孙繁茂,倒是与桂重阳说的对上。
“就为了这个?那江家三个女婿就吓成那样?”桂重阳有些疑惑。
“铁和尚有个侄孙是县衙的捕快头,这几日出公差去了,要不然与五叔也是极熟。”桂秋道。
桂重阳点点头,心中了然。这做生意的除了怕市井流氓,更怕披着官皮的差役。铁家两个都占上了,怪不得江家三个女婿畏之如虎。
与寻常地头蛇不同的是,铁和尚出身军中有军功在身,地方官员不会主动招惹,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桂重阳的心这才真的踏实下来。
“那他说五叔也是铁家的五叔是怎么回事?”桂重阳道。
桂秋摇头:“这我就不晓得了,多半是五叔什么时候帮过他的忙吧!”
桂重阳心中有数,这肯定比帮忙要多。瞧着铁和尚父子对桂五的亲热劲儿,彼此绝不是只帮了一个小忙的关系。
*
大家吃的午饭,因为要赶回木家村,午饭后木家村众人开始返程。
梅小八因为得了桂秋的话,晓得以后要来百味香学厨的,就有些不想走,被桂重阳拉上马车。
“急什么?连字儿都没学全,就想要学手艺?到时候连个菜谱都不会看,你指望全凭脑袋记吗?”桂重阳恨铁不成钢地道。
梅小八这才老实了。
杜七看看梅小八,又看看桂重阳,不解道:“重阳,你不反对小八学厨?”
“一身养家糊口的手艺,作甚反对?”这回迷糊的是桂重阳。
杜七惊讶:“可你又是让小八临字帖,又是盯着他背诵功课,费这么大力气只是为了让他识字?”
“识字可以读书,读书可以明理,识字怎么不重要了?”桂重阳道。
杜七纠结道:“可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既是都读书了,作甚不一直读下去?士农工商,到底是士人身份地位最高哩。”
“且看小八,等小八识完字,知晓道理,看他自己是愿意读下去还是去学厨!”桂重阳道。
梅小八的人生,毕竟是梅小八的人生,真正决定怎么走的只能是梅小八。
梅小八立时道:“自然是学厨了,一个是花钱的营生,一个是赚钱的营生,傻子都晓得怎么选哩!”
杨武在旁点头不已,眼中带了艳羡,显然支持梅小八的说法。
梅小八是表弟,杨武也是正经表哥,桂重阳见状,便道:“一年以后,表哥要是也想要学手艺,也去学。”
杨武惊喜道:“能吗?”
杨家虽有豆腐坊,可那是要传承给长子的,杨武这个幼子要么务农,要么就送出去学手艺。可是杨家是寻常农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