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


挺身板,道:“抓奸抓双,抓贼拿脏,你说我儿拿了江家的,可有证据?”

江三姐被问的一愣,随即见是个穿着粗蓝褂子的乡下老太婆,轻蔑地瞥了瞥嘴道:“还要证据?这铺子不就是活生生的证据。谁不晓得桂家只是土里刨食的泥腿子?不是从江家茶楼密下的,桂五哪里有钱开食铺?”

不待桂二奶奶说话,江氏淡淡的道:“要是我记得没错,三姐夫家也是村里的,怎地三姐夫就开了点心铺子?莫非是从江家茶楼密下的本钱,三姐这是经验之谈啊!”

江三姐闻言,立时哑然,好一会儿方涨红了脸道:“莫要浑说,那是我的嫁妆,用我的嫁妆做本钱!”

原来因江四姐身体不好,之前江老爷、江太太是想留江三姐在家招婿,人选就是茶楼的账房,当时瞧着是老实本分人,乡下出身,家中次子。

不想那学徒却是个心高的,不愿改姓,还想要自己做生意。江老爷见他不踏实,想要换个女婿人选,偏生江三姐已经与他看对眼,就陪了一副嫁出去了。

等到三姐夫拿了妻子的嫁妆,就开了一间点心铺子,江老爷觉得三女婿铺的摊子太大不对劲,回去一查账,发现账目有问题,被挪用了一百二十两银子。

江老爷既能坐下恁大买卖,岂是肯白吃亏的?叫人将三姐夫打了一顿,三姐夫的那处点心铺子,也在衙门过契到江家,成了江三姐的“陪嫁”,指名只传江家外孙,否则江家可以在江三姐死后收回。

江三姐被怼,失了底气。

江二姐就有些退缩,她因是老二的缘故,上面有长女姐姐,下边还有两个妹子,素来不被爹娘看中,长大后也是怯懦性子,就被嫁了与江家相邻的人家做小儿媳,至今还跟公婆兄嫂一起住,素来都是别人说什么是什么,自己半点主意都没有。

就是回娘家夺产,也是看了江大姐、江三姐不消停,江二姐才跟着凑热闹,倒是没有什么势在必得的念头,不过是想着别人吃肉自家喝点汤之类的。

江大姐容长脸,吊梢眼,跟大姐夫倒是夫妻相,眼见江三姐蔫了,就打量江四姐道:“四妹这是承认老五挪用了江家茶楼的银子做本钱了?那是不是当效之前的例子,将这三个铺子写到你名下,指名只有江家外孙才能继承,总不能真的就挖光了江家根基,便宜了外人!”

这番话看似公正,却是在外头先敲定江三姐、江三姐夫与桂五的贼名,同时将这些铺子的归属落在江氏名下。

江氏与江三姐不同,江三姐有儿有女,江老爷当初那样过户是为了保证自己傻女儿的权益,扼制江三姐夫;江大姐的提议,要将铺子过户到江氏名下,则是晓得江氏不能生育,到时候江家就能收回这三处铺子。

江家茶楼,江大姐夫妇势在必得。

桂家众人与张家、杨家这些亲友都变了脸色,要是这些铺子都成了江氏嫁妆,那桂五成了什么?吃软饭的?还坐实了贼名?

江氏笑了,看着江大姐道:“大姐还是这样,拿旁人当傻子吗?按照大姐的说法,那大姐夫家的粮油铺子是不是也当过户,改姓了江,也做大姐的陪嫁?”

江大姐皱眉道:“浑说什么,那是你大姐夫家祖产!”

江氏轻笑道:“是啊,祖产,可是大姐夫兄弟四个,怎么祖产没有分,就落到大姐夫一个人手中?”

江大姐不快道:“你大姐夫是长子,继承家业天经地义!”

“好一个天经地义?难道不是大姐夫的兄弟收了发霉的粮食,又接了大卖家的定金,两处出了纰漏?后来还是大姐回娘家跟爹娘借了二百两,帮夫家度过了难关,这般贤惠的儿媳妇,想来亲家老两口也欣慰。不过亲兄弟,明算账,那二百两亲家始终没有还,那是不是正好用铺子顶了?”江氏不紧不慢的说道。

不管江大姐、江大姐夫脸色多难看,旁边的人都听得兴致勃勃。

怪不得说“一个闺女三个贼”,江家这几个女儿、女婿没有一个好的,都可着劲儿地搜刮江家呢。

第125章 撑腰的人来了

江氏姊妹怀着不善而来,结果还没有对上桂五,就被江氏一一怼了回去。

江三姐满脸羞恼,小心翼翼地偷看丈夫。三姐夫脸色铁青,家中唯一产业是妻子嫁妆,这事知晓的人并不多,如今揭开了,别人怎么看他,那他不就是吃软饭的?

江大姐的脸色也不好,看着桂五惊疑不定,不无心虚。

当年的事情,四妹怎么晓得那么清楚?是桂五说的?

江大姐心虚的自然不是借娘家没有还的那二百两银子,而是当初两个小叔子犯错进了发霉的米面与接了大订单之事。

当时大姐夫家的铺子遭遇“危机”,是江大姐回娘家借钱,又拿出自己的嫁妆凑数,才勉强将铺子盘活。

因这个缘故,大姐夫爹娘分家时,不好分铺子,就将粮油铺分给了长子、长媳,其他儿子都分了些本钱自己讨生活去了。

都说“无巧不成书”,可“巧合”多了自然就有了猫腻。

江大姐、大姐夫背后做了手脚,才不用与兄弟分铺子,自是将此事瞒得死死的,只是雁过留痕,眼下听江氏提及,只当是桂五调查过此事,心中警醒。

大姐夫依旧打量铺面,随后看着桂五,道:“怪不得老五这么痛快的‘归宗’,看来是没少捞啊。”

桂五淡笑道:“大姐夫说笑了,谁不晓得茶楼之前的账房是大姐夫表亲,大姐夫这是要查查旧账?”

大姐夫神色僵硬,“水至清则无鱼”,这天下做账房的哪有几个经得住查的?

这也是他之前不解的地方,之前桂五还打理茶楼时,几个女婿怕他吃独食,都收买安插了人手在里头,并不曾见桂五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

可要说这几处铺子、宅子都是江老爷、江太太私下给的,大姐夫也不信。

要是桂五还是“江五“的时候,老两口一时糊涂会手松,毕竟是养婿,十来岁养大的,到底与对其他女婿不同;可如今桂五已经“归宗”,老两口就算想贴补给女儿,直接写在江氏名下充作嫁妆就是,如同当年对江三姐那样,也是女儿以后的保障。

大姐夫还没说话,就听有人道:“查什么?”

看热闹的人群散开,走进来一行人。

同方才江氏姊妹与连襟的气急败坏相比,这些人气定神闲的多。

为首的人五十多岁,身体魁梧高大,剃着大光头,花白胡须,双眼内敛,穿着短打衣服,却是细绸,不显粗鄙,脖子上挂着龙眼大的一串楠木佛珠,手中握着一对包浆十足的十八子手串。

老者旁边跟着两人,一人腰间挂着算盘,手上戴着戒指,恨不得下巴向天的模样;一个书生装扮,却是穿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