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0


住酸了一句。

梅氏却是笑了,放下心来。

想起昨天桂重阳提及的话,梅氏道:“二舅娘,二嫂,劳烦屋里坐坐。”

桂二奶奶摆手道:“作甚?将零散的也收收,一会儿车来了。”

倒是杨氏见梅氏欲言又止的模样,搀着桂二奶奶道:“娘,许是顺娘有话说呢。”

娘几个进了西屋,梅朵在东屋帮桂重阳整理杂物,耳朵却支着听西屋的动静。桂重阳在旁见了好笑,小声道:“表姐紧张了?”

梅朵瞪了他一眼:“贫嘴!”

“这人还没过去就紧张,那一会儿搬过去怎么办?”桂重阳一本正经道。

梅朵跺脚道:“还说!以后看谁给你收拾屋子?”

桂重阳立时老实了,立时抱元宵去了。

*

西屋里,听了梅氏顾虑,桂二奶奶一拍脑门:“这真是老糊涂了,竟是忘了这个,今天诸事大吉,一会儿就将事情定下来!”

杨氏在旁,也带了笑。梅朵是她看着长大的,是个柔顺能干的好姑娘,之前就差在嫁妆上,有了那五亩田,村里探问梅朵的不是一个两个。

那是能传家的产业,杨氏自然也盼着事情早定下来,免得节外生枝。

梅氏开口道:“朵儿的嫁妆,我来给预备,除了她那份田,我的那五亩地也让她带了去。”

桂二奶奶皱眉道:“那怎么行?你才多大,总要走一步,好不容易讨回来五亩地,你还是自己个儿留着傍身。这绣花还能绣一辈子?有了几亩地,心里也不慌。十多年了,你一个人将侄女拉扯大,就是天大的养恩,还有什么预备的?让他们小两口自己扑腾去。”

梅氏也道:“顺娘你自己留着,以后再走一步也好,一直跟着重阳过也好,也都有份口粮。”

梅氏道:“就十亩,我与重阳商量过了,这也是他的意思。我手里,还有我娘带过去的五亩,留那个尽够了。”

桂二奶奶还要再劝,梅氏拉着老太太的手道:“二舅娘,我宁愿做重阳的姑姑,也不想出去当人的后娘,您就让我享享侄儿的福吧。”

桂二奶奶叹气道:“总不能老是一个人,你与你二嫂不同,她有春儿、秋儿两个……”

梅氏笑道:“我不是也有朵丫头与重阳两个……”

这会儿功夫,桂五、桂春、张大夫妇也来了,赶着张家的马车,帮老宅这边搬家。

三人的衣服行李,梅氏姑侄两人的绣架等物,桂重阳的十来箱书,还有厨房的一些吃食,装了整整一把车。至于锅碗瓢盆这些,是不拿走的,明天开始起房后,按照规矩要包帮工的中午与晚上两餐,到时候还要用到。

马车上装满了东西,大家就步行去桂二爷爷家。

张大娘看着那一箱箱的书,望向桂重阳的目光也多了几分郑重。之前就晓得桂家这娃子是读书郎,可读书与读书还不一样。这么多箱书,就是梅童生家也未必有,让寻常百姓望而生畏。

人人都有“盼子成龙”之心,张大娘倒不是想着一脚蹬天让儿子考秀才、举人什么的,那是寻常农户人家能供出来的吗?她三个儿子,之前家里日子艰难些,老大、老二都没送村塾,如今日子好了,小三子便与堂兄弟一起去村塾,却是顽皮,每次都念叨了不去,让张大娘头疼。要是都能跟桂重阳似的,安安静静,带点书香气儿,那张大娘就要拜佛了。

“你们家小三儿真要去村塾读书,就不怕你大伯给穿小鞋?”张大娘快言快语道。

第72章 名份与迁居(下)

桂重阳跟桂五、桂春走在前面,听了喝一句,嘴角抽了抽。他想起来,就是张爷爷与张家人先叫他“小三儿”的。他能直接与江氏说莫要叫自己“小三儿”了,却不好直接跟张家人这样说,那样太不礼貌。

梅氏道:“有老五在,他不敢。”

至于小重阳之前以梅朵生母下落之事恐吓敲诈梅童生之事,没有必要对外人讲,梅氏便隐下未说。

张大娘点头,倒是没有生疑。素来吝啬的梅童生肯掏出十亩地、十几两银,不就是看在桂五面上?就是李发财家,向来只有进的,哪里有出的时候?这回不是也乖乖地赔了杨木。

因为这两件事,桂五在村里的威望倒是一直达到巅峰。就是与桂二爷爷家做了几十年邻居的张家上下,在桂五面前不敢太随意放肆。

说话的功夫,就到了桂二爷爷家。

江氏拿着扫把从上房出来,想要跟大家一起卸东西,被桂二奶奶止住:“这么多人呢,你好生待着。”

饶是如此,江氏也不好真的抄手看着,便拿着小件东西,帮梅氏姑侄子收拾屋子去了。

桂五、桂春等卸下行李,又回去老宅搬书柜去了。

桂重阳依旧是与桂春同住,却不是在东厢,而是上房西屋。还是桂五提出来的,虽说只是暂住两月,可要是按照桂二爷爷安排,东厢两间屋子就要住五人,实在太挤了些,更不要说还有桂春与梅朵这未婚夫妇在,抬头不见低头见,到底不方便。

桂春搬去西屋,就空出来一间卧室,不好让梅氏姑侄去住,杨氏便挪了过去,将自己的屋子腾出来给梅氏姑侄。

梅氏带了几分不安,连声跟杨氏道谢。

杨氏笑道:“都是一家子,外道什么?你们姑侄两个要支绣架,那屋也亮堂些。”

梅朵跟在姑姑身后,不安中却是松了一口气。挨着住与一个屋住到底不一样,之前以为会与杨氏一屋住,梅朵一直提心吊胆。

桂二奶奶直接去东屋跟老爷子说了写婚书的事,需要写婚书,还需要媒人见证。桂二爷爷想了想,拍板道:“宋家有婚书,请宋婆子来一趟!”

这宋婆子是村里的媒婆,之前桂家因桂春的事托过她,却是推三阻四。不过眼下用着了,桂二奶奶也不会赌气不找人,便道:“那老婆子就走一遭!”

到了堂屋,桂二奶奶直接去了西屋,桂重阳正整理书箱。

桂二奶奶犹豫了一下,招呼桂重阳道:“走,陪老婆子去趟宋家。”

桂重阳应了一声,随桂二奶奶出来。

对于村上这个宋家,他也有几分好奇。宋家是木家村的老户,男子父子传承世代为医,女眷这里婆媳传承世代为媒人,还能替人接生,都有一技之长,是村里过日子离不得的人家。只是人丁单薄了些,比不上桂、梅、杨、李四姓人口多。

桂二奶奶没有立时就走,站在院子里喊杨氏道:“中午再添两道菜,我带重阳去请宋婆子!”

杨氏立时应了,又问道:“要不要单预备两只鸡出来?”

桂二奶奶点头道:“中。”

吩咐完儿媳妇,桂二奶奶这才带桂重阳出来,一边走一边道:“在村里过日子,有几户人家是不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