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3
苏州同知的妻儿、苏州都统的如夫人、高都帅的兄弟……
啊?
一窝端?
这府城上下之前出逃的官眷一家没有落下。
霍宝自不会说这些人要跑,被滁州军全逮了,只说这些人欲“有通敌之嫌”,暂时扣押,允家属赎回。
这些人之前是想要往杭州府、松江府跑,滁州军与官兵敌我分别,说他们“通敌”倒也不算冤枉。
“谁不是带了家底跑路,这家财都收了不说,还要刮第二回 !”
“之前吴江孙家求告无门,还以为这位小太尉是不贪的,想来是瞧不上孙家那三瓜两枣!”
“到底是松了口了,家眷允许赎回,那高都帅与知府他们……”
“这些官老爷的浮财之前都拿走了,剩下的就是铺子宅子,说不得能捡个漏,嘿嘿!”
“……”
不等士绅商贾们幸灾乐祸瞧热闹,随后也见滁州军上门。
人人有份。
早在滁州军围府城之前,半路拦下的除了官眷,还有士绅商贾之流。
罪名也是“有通敌之嫌”,允许各家赎买。
赎买的金额,每一家数额不同,大致是全部家产的三成到五成,足以伤筋动骨,又不至于逼得狗急跳墙。
最先交钱的,就是那些官眷。
当官的,不差钱,都晓得保住性命在图富贵。
等到他们的赎金缴纳完,家属都放回去,士绅商贾那边就坐不住了。
不想给,舍不得给,可是敢不给吗?
菜市口十几个人头落地就在前几日,非要逼得滁州军“杀鸡儆猴”再砍一批?
还是想跑?
城门可一直是关着,许进不许出。
但凡有一点异动,当上万滁州军是吃素的?
随着缴罚金最后期限,城中士绅商贾一个不落的缴纳赎金。
滁州军这边也没有再为难大家,直接叫人放人。
三月初七,随着松江府捷报过来,苏州府城城门也开了。
朱强得了之前拦截的甜头,这次也心动,跟霍宝请示道:“宝爷,要不要安排人在几处官道预备着,万一有人再想走?苏州府实在富庶啊!”
霍宝摇头道:“不必,他们舍不得走了!”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之前在滁州军围城时,他们做了一次离乡背井的决定,损失了半数产业。
如今滁州军稳定地方,让他们跑,他们也舍不得再次冒险。
第305章 发财了、发财了
正如霍宝预料的,苏州府城门大开,士绅商贾都安静的很,没有哪一家举家搬迁的征兆。
或有二、三旁支子弟出行,也带了几分试探的意思,多是轻车简行。
滁州军刚拦截过人,扣大家一顶“有通敌之嫌”的帽子,谁还傻缺的敢重蹈覆辙?
这样的世道,往哪里跑呢?
跑到杭州府去?
滁州军打下了苏州府,就打不下杭州府?
就算想跑,就能跑得了吗?
之前拦人可以赎买,再次被拦截会如何?
谁也不敢尝试。
要是滁州军是软柿子,也不会江南江北占据数府之地,不知不觉成为庞然大物。
长江南北,已经都是白衫军的天下。
路上就太平吗?
黄淮连年大旱,去年开始就有不少流民在江南作乱。
王朝末世之象。
大家最关系心的,反而是滁州军什么时候在苏州府举行吏员试。
从滁州开始,到和州、庐州府,再到太平府、金陵府,滁州军占领地方后,都举行了吏员试。
自愿报名,公平应试。
这是滁州军用人的准则。
说实在话,这对地方士绅的态度略显生硬。
地方大儒,本该礼敬,不能说“三顾茅庐”,也当礼贤下士。
可滁州军的态度,却是并不勉强人,爱来不来,并不缺人使的意思。
士绅大户觉得不够体面,可寒门士子却是觉得正好。
真要是按照门第选拔官员,那权利肯定被高门大户把持,还有寒门士子什么事?
只是既存了争权夺利之心,大家就想的更多。
“这世道,军权为重啊!”
“滁州军清查城中户籍册子,离征丁也不远了吧?”
“征丁去做个大头兵,何时能出头?眼下滁州军的各级将领,多是滁州人氏,到底占了地利之便!”
“听说滁州军曾在滁州、和州、庐州三地征召士绅子弟为霍大公子亲卫,这些少年日后前程也错不了。”
“咱们苏州人就差个牵头的!”
“这回打苏州的就有扬州降将,那高都帅那边?要是降了,说不得也做个牵头的。”
“高都帅就算被重用,也不是苏州人啊!”
“太湖谢二爷也投了滁州军……”
“谢二爷啊,好像与城东苏老爷家有旧……”
太湖湖面辽阔,占地极广,位于常州府与苏州府之间。
太湖水匪的赫赫声势,不仅在常州响亮,在苏州也同样让人不容小觑。
这样纵横太湖十数年的悍匪,对滁州军望风而降,那岂不是说明滁州军比太湖悍匪还要凶悍?
众士绅商贾想起太湖悍匪,后知后觉,开始后怕起来。
之前怎么就没拦着知府大人呢?
要是苏州府上下早点从了滁州军,大家说话也能多几分底气,不至于这般被动。
大家格外留心府衙动静。
府衙里,霍宝等到了来接手苏州府事务的太平府执政高骏与庐州执政李遥。
其中高骏是原庐州通判,是最早降滁州军的官员之一。
因他能力出众,且爱惜百姓,就得到重用,让他担任太平府执政,成为降官中地位最高之人。
半年下来,高骏将太平府梳理的太太平平,去年年底还被选为二十五个参谋生之一,成为军校生,算是刷新了资历。
如今上上下下,都将他当成了自己人。
李遥不是别人,就是曲阳的捕快李四,李远胞兄,邓健麾下老人,擅长政务。
霍五父子与邓健在曲阳时,就是李遥打理曲阳县庶务。
等到霍五父子去了滁州州府,接手滁州军,就调李遥去滁州接手州务。
在滁州军的文官体系中,李遥能力出众,资历也老,仅次于林师爷与宋老大人,也是二十五个参谋生之一。
这次调人接手常州、苏州、松江三府,霍五也与几位元帅商量过人选问题。
毕竟这三地,各有所重。
苏州府人口最多,事务最繁杂。
常州府境内山脉连绵,有铁矿,还有太湖悍匪,需要强有力的人镇守。
松江看似偏远,也有众多盐场,还沿海,要防着海匪,也需要有人统领全局。
霍五与大家商量过,就调了朱都尉接手常州府,顺带着常州府内剿匪事宜。
朝廷官员出身的高骏接手苏州府,稳定地方为主。
带过兵的李遥接手松江府,可以清查沿海盐场,肃清地方。
朱都尉之前闲职,就跟着大军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