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0
老刑房很是绝望,连遗嘱都交代妻儿,让他们勿要闹腾,以免阖家不能幸免。
没想到到了金陵知府衙门,就是正常问话。
甚至知府宋林亲自见了老刑房,邀请他出山,再接刑法文书一职。
这就是那位致仕小九卿,这般气度,很是让老刑房心折。
可是,他还是婉拒了宋林邀请,因为他决定参加吏员试。
虽说过了考试后,依旧是从吏员做起,未必比知府衙门的掌房文书体面有权利,可是他还想要试一试。
身在官场多年,做了二十来年吏员,他最是明白出身重要。
现在接受宋林的邀请,重新担任刑房掌印,看似起点高,却永远不是滁州军嫡系,身上还带着大宁旧吏的影子。
经了吏员试,从低等吏员做起,就是滁州军的嫡系。
从吏转官,说不得这就是转机。
二十几年的老刑房,老举人,与一堆童生、秀才一起应试,得了榜首也就不令人意外。
林师爷听闻曲阳县令出缺,就将此人的履历挑出来,推荐给霍五。
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吏,正是稳定地方的好人手。
只是有前车之鉴,这人放出去之前,霍五还是打算请老和尚出面,给这人“上了一课”。
不教而诛,就不好了。
知错犯错,就是罪加一等,没有宽恕的道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霍五已经决定,从金陵的这批吏员开始,就都先交给老和尚,学学滁州军的规矩,再派下去。
……
虽说才走了十来天,可霍宝察觉金陵城又不同。
坍塌多年的城墙,已经修缮大半。
因战火有些冷清的商铺买卖,又恢复到昔日光景。
“善!”
霍宝跟在林师爷身边,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真心赞道:“宋大人能臣,之前在和州倒是大材小用!”
林师爷摸着胡子道:“寒门难出贵子,若不是能臣,也不能熬到小九卿任上。”
这里的寒门,却不是穷人家。
毕竟这个时候,真正的穷人压根没有机会也没有钱财识字。
这是相对于“高门”,说的是没有什么关系的百姓之家。
说完这一句,林师爷沉默了。
霍顺五月里去辽阳,至今已经五月,一直没有消息回来。
不仅林师爷担心,霍五父子也暗暗着急。
过后也派了第二批人手去辽阳,只是因道路遥远,至今没有消息。
霍宝见状不忍,安慰道:“先生,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林师爷瞥了他一眼道:“怎么不说老夫面相了?这回看出什么了?”
霍宝讪笑道:“估计是家有喜事……”
“哼!”
林先生瞪了他一眼,倒是没有追问之前玄之又玄的那些话是什么混账书里看来的,只道:“日后,类似的话莫要说了……这世上之事没有绝对,谁能保准事情完全按照你所说的发展,就算你说对一次,但凡一次不对,就容易让人质疑,失了尊重……另外就是上行下效,真要让百姓信长生之道,对死亡没了畏惧,无视尊卑,那这世道就太平不了……如今人心不稳,百姓思定,可兴佛不可兴道……”
霍宝正色应了。
师生两人溜溜达达到了望江楼。
没有要楼上包厢,直接在堂上临窗坐了。
今日知府衙门吏员试放榜,林师爷就带了霍宝出来,听一听士人之言。
“到底什么时候放榜?”
“怎么也不会过了午时!”
“谁是榜首?”
“还能有谁,金陵书院的公子呗!家里几代人都是进士,自己也是举人……他既下了场,有谁能与他争锋?”
“那倒不一定!这是吏员试,又不是朝廷春闱……和州那边传来的消息,说考卷上涉及四书五经之外,大头是民生水利之类的策论……报名的人千余人,谁晓得有什么大能在里头!”
“……”
霍宝与林师爷对视一眼。
对于那金陵书院公子的名字,也是记得清楚,正是此科吏员试的第二名。
第235章 人心与书院
江南文风鼎盛,金陵中等人家,都有子弟读书。
各种官方与民间书院林立,年青一代的才子大家都耳熟能详。
除了那位金陵书院的公子,大家还提了两人。
一人是秦淮河第一名妓的座上宾,写了不少艳曲的风流才子,是一位“柳三变”式的人物。
一人是金陵书院山长的关门弟子,一位十岁过了童子试的神童。
这三人,都参加了知府衙门的吏员试,被当成夺冠热门。
私下里,有了开了赌盘,赌这三人的名次。
别看这吏员试听着不气派,可这是金陵第一次,到底不一样。
说到底滁州军上下,还需要感谢之前的金陵知府。
要不是那位新知府在金陵盘剥地方,什么士绅商贾统统没落下,读书人也不会对朝廷绝望,这么轻易就接受了滁州军。
……
一碟五香蚕豆、一碟桂花藕、一碟酱鸭、一盘白斩鸡,一壶茶水。
霍宝与林师爷都是寻常装扮,坐在窗口很不显眼。
约莫着到了巳正左右,就有小厮、书童装扮的人往望江楼跑。
“公子,出榜了!”
“少爷,出榜了!”
都是略富裕些的人家,打发童儿下人在知府衙门门口守着榜单。
“榜首是谁?”
“邢清!”
“姓邢?这是哪家子弟?”
“哪个书院的?”
一时之间,大堂里交头接耳,打听起这人来。
结果打听一圈,却是无人听闻。
“无名之辈?怎么能得榜首?不会是有什么黑幕吧?”
“就是就是!要是内定人选,作甚还要考试,这不是戏耍我等?”
说来说去,不少人义愤填膺。
“榜首不熟,那第二、第三呢?总会都是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无名之辈吧?”
“第二甄文成,第三王梅旭……”
“……”
大堂里一时肃静。
这两人正是之前众儒生口中的榜首候选。
甄文成就是金陵书院山长公子,是个举人,士绅甄家子弟。
梅旭就是十岁过了童生试的“神童”,且还是“小三元”,只是之前时运不好,父母相继病故,守孝耽搁了两次乡试,今年十八,还是秀才。
这两人名列第二、第三,要是再说金陵这吏考有黑幕,众儒就有些说不出口。
只是有这两人衬着,倒是更显得榜首“邢清”的神秘不凡来。
“不是说有霍太尉的族人下场了么?那名次如何?”
“前头太扎眼,估摸着十名之后吧!”
“也是,中不溜的不显眼,也就没人质疑公正了!”
“本就不该报考,明明有靠山背景,作甚还与我等争这个名额?”
“说不得就是故意报考的,随后不在榜单之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