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4
给秦檀行姊妹礼,瞧着甚是怯生生的样子,一点儿都不敢抬头看秦檀。
秦檀张望了一下小院里头,道:“五妹妹,你如今是住在这清涟院里头呢?”
秦桃低着身子,讪讪答道:“桃儿现下住在右手边那间屋里。…桃儿知道,三姐姐对桃儿有些误会。若是三姐姐不高兴,桃儿便去与母亲说说,搬出这清涟院去。”
秦檀拨了拨手上的镯子,散漫道:“不必了,有你无你,都一个样;横竖做不了什么妖,也不劳烦你搬进搬出了。”
说罢,秦檀便带着两个丫鬟进了小院门。
见秦檀进去了,秦桃撅着嘴起了身,恼着眉眼,与丫鬟香儿愤愤不平道:“瞧瞧她!如今被一个克夫的长公主抢了丈夫,还敢这么耀武扬威!”
香儿不敢说主子闲话,低着头不应声。
秦桃朝院里偷偷瞪了一眼,小声道:“还敢嫌弃我?我看她呀,就是人老珠黄,嫉妒我是个年轻貌美、不曾出嫁的闺阁女子!”
说罢,秦桃轻轻娇笑了一声,转身走了。
***
秦檀进清涟院的主屋里看了看,但见得这间屋子被收拾得一干二净,半点自己曾经的痕迹也无,可见秦家从前是多么地想与她撇清关系。
趁着下人在搬运大件的物什,她在镜前理了理鬓发,去给宋氏请安。
宋氏住在怡心院,离清涟院不远。秦檀未走多久,就到了院里。丫鬟进去通传时,秦檀已听见了屋子里头宋氏高声的说叫声。
“秦桃么,一介庶女,自是蠢笨无知些好。要是把庶出的养精了,以后被反咬一口……”
“夫人,三小姐来给您请安了。”
听到丫鬟阿灵通传,宋氏止住与嬷嬷提起的话头,露出不豫面色,敷衍道:“让她进来吧。”
秦檀进了屋里,便见到宋氏盘着腿坐在铺了水锦花长绒毯的炕上,手边一张紫檀木的抱腰炕桌,搁了几叠小糕点,红的绿的,煞是精致。
“唉呀。”宋氏瞧到秦檀的面容,脸瞬间拉了下来,“檀丫头,你说说你,怎么就和离了,回了家门?咱们秦家乃是京城名门,几代门楣光耀,这一朝竟出了个和离妇!女子出嫁从夫,哪有再和离的道理!要是说出去了,多丢人呐?”
宋氏身旁的阴嬷嬷也阴阳怪气地搭腔:“是呀,三小姐。这和离,说来也与被休弃没什么差别了。我要是您呀,不是一条白绫子吊死在梁上,就是自绞了头发去做姑子!”
听宋氏和阴嬷嬷一唱一和,秦檀却不以为恼,而是落落大方道:“秦二夫人,你难道不知道,这桩和离乃是太后娘娘懿旨钦赐的吗?阴嬷嬷说要我吊死或者去做尼姑,莫非,是对太后娘娘有所不满?”
宋氏急遽地变了面色。“别多嘴!”她狠狠地瞪了下阴嬷嬷,又将视线转回秦檀身上,道,“好,你与贺桢和离之事,就算是武安长公主横刀夺爱,并非你之过。”顿了顿,宋氏冷笑一声,道,“可我乃是你的长辈,你不唤我一声‘娘’,反而口口声声喊我‘秦二夫人’,又是什么道理?檀丫头,你嫁去贺家一年,难道连尊卑伦理都忘的一干二净了?”
秦檀微仰头,道:“旧时秦二夫人逼迫父亲与我断绝关系之时,亲口与我断绝情谊。当年二夫人之话,言犹在耳,如今,二夫人竟不认了?”
“你!”宋氏瞪她一眼,猛然一拍桌子,道,“好,你果真还是和从前一样,牙尖嘴利,没有教养。…呵,仔细想来,这倒也是我这个做母亲的错处了。我果然该好好管教管教你,叫你知道什么叫体统!”
“二夫人说笑了。”秦檀道,“我秦檀的母亲,只有朱氏一人。”
宋氏吃了瘪,撇过头去,与阴嬷嬷故意道:“这臭丫头,怎么偏生还要回秦家来!”
秦檀不答,只在心底道:她当然要回秦家来。
她不仅要回到秦家,还要给母亲朱氏正名,让她的牌位堂堂正正地回到秦家的祠堂里。这些受了母亲之死恩惠而官拔数品的秦家子弟,都该跪在祠堂里,给母亲的牌位磕头。
“成了,你下去吧。”宋氏不耐地挥了挥手,道,“老太太她身子乏,你就不要去打搅了,她老人家也不想见你。你本就是个惯能惹祸的,保不准哪天,皇上想起了你从前惹下的大祸,龙颜大怒也不可说,就别到老太太跟前去,平白让她老人家操心了。”
秦檀应了,转身步出了宋氏的屋子。
沿路上,有不少下人探头探脑的,小心翼翼地打量她。待秦檀快走到清涟院时,就见得小池塘边徘徊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他穿一身薄青色衣裳,面容俊朗英武,乃是长房的庶兄,秦致舒。
见到秦檀,秦致舒面上有了一道笑意,远远喊道:“三妹妹!”他这笑容爽朗极了,露出一小排白牙,右边脸上还有个笑涡,“你回家了!走,我带你吃好吃的去。”
秦檀顿珠脚,有些无语。
这秦致舒,莫非是消息不太灵通,不知道自己已经与贺桢和离了?如今的自己,正是失势的时候,这秦致舒想要向上爬,也不该找现在的自己帮忙。
“请恕檀儿无礼了。檀儿事忙,无法奉陪。”秦檀漠然地无视了跑到面前的庶兄,绕过了他,朝着自己院里走去。
“哎!三妹妹!”秦致舒有些懵,望着秦檀的后脑勺,闷声道,“怎么瞧着,你不大高兴?三妹妹!三妹妹…”
他一连喊了好几声“三妹妹”,秦檀却是头也不回,直接进屋子去了。
***
没两日,上元节便到了。依照大楚风俗,闷了一年的后宅夫人、小姐们,皆可在上元之夜踏出院门,到街上赏花灯、看舞龙,故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佳句,传为美谈。
秦家的诸位小姐们,也纷纷准备了精致的衣衫首饰;嫡出的,便与父母一道入宫参加宫宴;庶出的,只等着元宵发了汤团,便去街上看热热闹闹的花灯。
不过,秦檀却与这些热闹无关。她的母亲朱氏,正是在多年前的上元宫宴上被杖毙。这观赏花灯、阖家团圆的佳节,对秦檀来说,却是一个寄托哀思的日子。
因朱氏之死乃是秘辛,若是直说去祭拜,秦家并不愿放她去。她只能借口出门看灯,悄悄去祭拜朱氏。她不去宫宴抢风头,宋氏也乐得自在,高兴地应允了。
她做简单素衣打扮,吩咐红莲准备了祭拜用的香烛纸钱,用小篮子提好,背着满府热闹,出了秦家大门。
秦檀才出门了未多久,一个老太监便到了秦家。这老太监在宫里伺候了几十年,近来专替李源宏跟前的晋福公公做事。
宫中人得罪不得,秦大老爷亲自出来接见老太监。但见那老太监俯身到秦大老爷耳边,低声嘀咕了些什么。秦大老爷登时面色一变,喃喃道:“这,这…这…”
听闻有皇上跟前的太监来了,秦家人都闻风而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