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5
及冷却措施等技术条件确定的前提下,加大直径提高发电机容量将受到叶片材料机械强度的制约。
相比单轴汽轮机,江澜觉得双轴会更好一些。
双轴机组运行稳定性性好,叶片及轴封齿的平均动静间隙小而效率高,经济性好,弥补了单轴的缺陷。
江澜认为将布置在单轴上的几个汽缸改为分别布置在平行的两根轴系上,各自驱动一台发电机,会是更优的一种方案。
“双轴、高低位汽轮发电机组布局,可以减少管道投资、压力损失及热损失,从而提升热效率及机组性价比……”
江澜嘀嘀咕咕,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笔记本上面。
发电机的器械太过庞大,而且整个机组都是国外进口的。
厂子里面是没有配套的实验室,他想做实验也没有地方做。
秉承着来都来了,总要做点贡献吧。
江澜又把上上下下都给检查了一遍,把机组松动的地方都找了出来。
做了这些他还嫌不够,发电机的事情估计没那么快,但是他觉得能够在燃料上下下功夫。
江澜做了一个简易的炼化池,能够去除原始煤炭里面的一些污染物。
这样不仅能提升煤炭的纯净度,还能减少一部分的污染。
除此之外,发电厂的煤炭保存也是一个问题。
煤炭容易自燃,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江澜根据煤的自燃倾向属性,制定了几条相关的安全措施。
比如煤炭的摆放数量、煤炭的摆放位置、什么时候储煤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后续一些发电机组设计方案,还有污染物处理的机器设计方案。
江澜以论文加图表的形式,装进了牛皮纸袋,找了个机会拿给了发电厂的厂长。
他也不怕别人侵占他的科研成果,毕竟他只是提交了一个设想,而不是完整的实验数据。
江澜非常自信,这套东西除了他之外,应该没有人能还原出来了。
厂长对这事也是极其重视,很快就把资料提交上去了。
没几日,江澜的工作场地,就从发电厂转移到了科学院的实验室。
能源又是一个国家级的项目,江澜提出的这个设想,在众多专家学者评估过后,觉得可行性非常高,于是就直接立项了。
江澜作为实验的发起人,也是实验主要负责人,自然是责无旁贷。
本次实验是秘密进行的,等到江澜完成这一系列的设计之后,时间已经跨度到了八零年。
这一年,他成功设计出了新一代火力发电机。
这种火力发电机,发一度电只需要消耗50克的标准煤,极大的节约了煤炭资源。
毫不夸张的讲,这台火力发电机,即使再过50年,依然是顶尖的存在,完全可以吊打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了。
国士无双,江澜的发明贡献,如今已经足以担当“国士”这两个字了。
江澜表面上还是清大大二的学生,但是他的科研成果,已经比学校里很多导师都要强了。
对于这个学生,清大的领导们也在纠结应该怎么安排比较好。
让他继续做学生,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别说是本科生,哪怕是博士生都有些屈才了。
“要不还是聘请他做清大的教授吧,有空的时候讲讲课。”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江澜他理论知识非常丰富,而且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应该发扬光大。”
就这样,江澜这名年仅19岁少年,成为了清大动力机械与工程系的一名教授,同时也是清大教授队伍里最年轻的一名教授。
江澜本人其实也很懵逼,他明明学的是物理系,为什么被聘为动力机械与工程系的教授?
不过这些也不重要了,物理系只是一个统称,其实细分的东西很多。
动力机械与工程系也不是不可以,他和刘教授他们瞬间就成为了同事。
清大给教授的福利还是不错的,除了固定的工资之外,还有宿舍什么分配,教职工的宿舍就安排在学校里面。
江澜忙活了那么久,新买的房子是一天也没有去住过。
如今空下来了,他才想起来,他还有个四合院豪宅还闲置着。
第266章 女穿男之七零八零搞科技20
教职工的宿舍倒是单人单间的,不用面对混住的尴尬。
只是江澜也不是个爱热闹的,也不太耐烦应对那些家长里短的。
所以他还是选择搬出来,住进自己的房子里面。
乔迁之喜,还是要庆祝一下。
江澜的朋友也不太多,象征意义的邀请了宿舍的舍友、学校的几个相熟的教授,还有一些关系还行的工友。
至于一些大佬,江澜就自动忽略了,毕竟还没有熟到那个份上。
江澜如今也是个有钱人,酒席上的钱肯定是不能省。
菜色什么都是按最高标准的来,绝对不会扣扣索索的。
乔迁宴当天,除了江澜邀请的人尽数到场之外,还有不少大佬送来了贺礼,比如炼钢厂厂长、发电厂厂长。
这两个厂长可不是什么小厂长,可是有行政职级的高级干部。
以他们的身份,其实根本不需要来讨好江澜,但他们也是真的欣赏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希望结一个善缘。
江澜一个来自Z省没有背景的穷学生,靠着高考这股东风,凭借自己的科研实力,真正实现了阶级的跨越。
满座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是清大学术圈的教授,就是厂里的骨干技术人员,社会地位和收入都不错。
唯一有些格格不入的就是江澜的三个室友了,他们倒是知道自己的室友有些厉害,但今天却是直面了他的厉害。
学生对老师都有天然的敬畏,他们都不敢抬头看那些教授们。
江澜就不一样了,能够跟各位教授和专家侃侃而谈,丝毫不落下风。
“这位真是牛人啊。”
冯宇鸣倒是知道点内幕,知道他这个室友可不是一般的厉害。
如果是一般的人,他家里可不会特意打招呼让他结交。
“那肯定啊,2年时间从学生变成教授,这也是创清大的历史了吧。”
创历史是肯定创历史,创的可不仅仅是清大的历史了。
花国科研最高机构,花国科学院也向江澜抛出了橄榄枝,诚挚邀请他加入科学院,与众多大拿一起从事研究工作。
这是花国科学研究者最向往的地方,聚集了花国的最高级别的科研群体,是不折不扣的学术殿堂。
所有人都以为江澜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甚至清大也做好了他跳槽去花国科学院的准备。
结果却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江澜居然拒绝了这个邀请。
花国科学院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