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3
设,才能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学生下基层辅导技术工作的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各个专业的人,都开始行动起来。
很多企业也是鸡贼的很,早早的就打听到了几个厉害的学生,想着抢先把人给占了,拉到自己那边去搞科研。
江澜是空调扇的发明者,又为夏花公司空调研发立下了汗马功劳。
发动机的研发,目前还是个秘密。
大众是不知情的,可这并不影响大众对他实力的评估。
一个能拿到国家级技术顾问的学生,那肯定是不折不扣的大佬了,跟学校里一般的学生肯定不一样。
一时间,江澜受到了各个企业的邀请,班主任头都要大了。
这些人到底搞清楚没有?
怎么就专门找江澜呢?
江澜是物理系的,不是他们动力机械与工程系的,这些企业在搞什么飞机?
能不能尊重一下他们物理系的人才?
江澜也很无奈啊,他其实是个全能,但是大众对他的认知可能还集中在动力机械与工程这方面。
他倒是无所谓去哪里支援,反正现在的情况跳过来跳过去,基本都是国企,赚得钱左右都是国家的。
班主任询问了一下江澜的想法,然后打算帮他挑一个。
他刚选了首都钢铁厂,其他单位就不愿意了。
这些厂子都是皇城根下的企业,都是根正苗红的国企,没理由厚此薄彼啊。
凭什么江同学要去别的厂,不来他们的厂,这是看不起他们吗?
眼看着就上升到矛盾的高度了,学校也是很为难啊。
江澜同学是很厉害很能干,但是他再能干也只有一个人啊,总不能让他轮流在各个厂子里面活动吧。
结果这几个厂子,就是特别坚持,他们就想要江同学。
他们也不介意多等一段时间,我们可以轮着来。
于是江澜又打破了常规,开始在各个工厂之间进行轮流指导工作。
他第一站去的就是班主任最先给他看好的首都钢铁厂。
这家钢铁厂也是很有名了,算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钢铁厂,我国很多重要的机器零部件都是用他们冶炼的钢铁生产的。
七十年代中期,花国的钢铁制造技术还比较落后,比之霓虹、A国等国家相差了近30年。
这些年企业主要生产设备中,没有一台达到国际水平的,国内先进水平按台套计算也不到5%。
到了70年代末,在氧气顶吹转炉、连铸、连轧等第二代钢铁生产技术上,花国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15到20年。
可就是凭借这套初步建立起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花国慢慢有了自己的人才积累、研发体系、装备配套体系。
发展离不开钢铁,全国都需要钢铁,钢铁技术的突破迫在眉睫。
眼下钢铁厂多采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它是现代炼钢的主要方法。
炉子是一个直立的坩埚状容器,用直立的水冷氧枪从顶部插入炉内供氧,炉身可倾动。
通过氧枪从熔池上面向下吹入高压的纯氧,去除铁水中的硅、锰、碳等元素,并通过造渣进行脱磷和脱硫。
各种元素氧化所产生的热量,加热了熔池的液态金属,使钢水达到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温度。
不过这种炼钢的方式,主要用于冶炼非合金钢和低合金钢,不是很适用于冶炼优质钢材。
换句话说,花国已经熟练掌握了粗钢的冶炼技术。
现在比较缺的是精钢,还有一些特种钢材。
江澜参观下来,心里其实已经有了成算。
不过他也看得出来,厂里的领导更多的是希望他能改良一下机器,提高一下冶炼的效率。
至于更高级的炼钢技术,目前是花国最高级的科学家也没办法解决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单纯寄希望在一个有点厉害的大学生身上。
江澜来了之后也非常低调,并没有仗着自己有超前的知识,就颐指气使,企图指点江山啥的。
他很低调,每天就跟着工程师在各个车间里面转悠,检查各种仪器的情况,没想到还真是检查出来一堆的问题。
江澜有精神力,所以一点小事情都瞒不过他。
他一眼扫过去连哪个地方的螺丝松动了,他都一清二楚。
厂里的领导是爱他爱得不行,觉得这小子简直比检测仪器还有用,要是以后能留下来就好了。
面对领导的善意,江澜没有承诺也没有拒绝。
虽然表现得很像一个渣男,但是他想说钢铁厂这条鱼,真的只是他鱼塘里的一条小鱼罢了。
他还有星辰大海要征服,钢铁厂不过是过客罢了。
跟钢铁厂的各位工程师建立了一定的信任之后,江澜开始跟他们讨论相关的炼钢方法。
工程师他们把他当成了自己人,也没有一点私藏,除了机密之外的东西,全部都跟江澜说了。
江澜也趁此机会,提出了自己的炼钢方式——复合吹炼转炉炼钢。
第264章 女穿男之七零八零搞科技18
复合吹炼转炉炼钢,是在顶吹和底吹氧气转炉炼钢法的基础上,综合两者的优点并克服两者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新炼钢方法。
即在原有顶吹转炉底部吹入不同气体,以改善熔池搅拌。
以空气加N2或Ar2作底吹气体、以N2作冷却气体的熔池搅拌复吹转炉炼钢法。
或者以天然保护底枪、从底部向熔池分别喷入煤和氧的方法。
又或者占用总氧量30%的氧气混合石灰粉一道从炉底吹入熔池的方法。
这些方法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已经在各国熟练运用,但放到如今那可是非常超前的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
工程师显然是很懂的,他对江澜提出的这个设想非常感兴趣,打算在实验室里模拟一下情况。
江澜作为实验的主导者,自然是全权配合啦。
实验室模拟的效果很不错,这套炼钢的方式,显然比他们目前掌握的核心技术要强不少,甚至可以说是有突破性的进展。
没多久厂里的领导就知道了情况,直接把科学院的几个钢铁大拿都请了出来,用来核对实验数据。
结果自然是非常喜人的,在一众专家学者的印证之下,复合吹炼转炉炼钢成功通过了实践的检验。
复合吹炼转炉炼钢的诞生,对我国炼钢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事情太过重大,整个实验室的人都签下了保密协议。
炼钢技术属于高级机密,是关乎国家战略的机密,大家都非常的谨慎。
参与实验的每一个研究员都非常激动,他们亲眼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这个成就足以镌刻在他们往后的人生履历里面。
江澜很淡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