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0


大石头,直接拿石头砸。”

为了安全起见,不必开门出去清理。

大过年的,她可不想发生什么意外。

“是。”常鹰领命,下去安排。

卫琅顿在原地,左顾右盼。

他看了眼常鹰离去的方向,又看了眼准备回去的姐姐,面露纠结,一时不知该跟谁走。

一直没出声的董之尧问他,“你的马呢?”

卫琅如梦方醒,一拍脑袋,“我把不白和不黑丢城门口了!”

孩子急急忙忙地转身就跑,像一阵风似得,眨眼不见人影。

元瑾跟随卫曦音进入城东宅邸。

一进门。

看见厨房方向冒着炊烟,非常有烟火气。一股股食物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垂涎三尺。

元瑾恍然想起,“今日是除夕?”

在外多日,竟然把这么重要的日子忘了。

不知兄长这会儿在哪,发现她不见后会不会四处寻人……

卫曦音点点头,“是除夕,厨房从昨日就开始准备了,翁主等会一起吃个便饭吧。”

说完她指了指身后的二百余名士兵,“这边院子已经住满了,翁主要不先让他们下去休息?”

元瑾闻言顿了顿,刚才太过高兴没怎么注意,这会儿她怎么觉得,卫五娘对自己的态度十分疏离客气?

是因为从前不熟?

但在这世道碰到认识的女眷,不是应该高兴吗?

元瑾思索片刻,想不通,要是兄长和先生在就好了。

“听五娘的,劳烦五娘给他们安排个休息地,至于粮食什么的,你记账上,日后定会双倍奉还。”

她想了想,又补充道,“嗯,还有救命欠的,一并记上。”

卫曦音听见这话,眸底闪过一丝笑意,“那翁主到时要仔细查看账本,免得我写多了。”

内心却心思百转。

元瑾这话听着好像他们不缺粮食一样。

河东国的屯粮不知,但司州粮仓可是屯粮百万,难道河东军已将粮仓占为己有?

元瑾性子直,说话一向直来直去,“写多也无妨,我知现在粮食珍贵,五娘肯收留我们,还拿出粮食来,我已经感激不尽了。”她以为灵丘县城是五娘在做主。

谈话间,两人已踏入堂厅。

河东军仅留下四名士兵护在翁主左右,其余人听从命令,已跟随部曲下去休息。

翁主明显与那位小娘子认识,目前看来城内的人没有恶意,甚至刚才救了他们一命。

念在其救命之恩,河东军对待部曲十分客气。

元瑾随着卫曦音落座,便开始说道:“我们不会久留的,兄长发现我失踪定会着急,最多在此休整一日,要派人返回去打探消息。”

卫曦音眉头微动,侧头询问:“翁主是和世子失散了?”

藩王是一个爵位,藩王的嫡长子称为世子,或有官职者,也可称呼其官职。

比如元瑜婉的兄长,已经入仕,被尊称为使君,执掌中山国郡府。

元瑾有些落寞地点头,忧心道:“我们遭遇小人暗算,河东军损失惨重,司州的情况不妙。”

都不用卫曦音套话,元瑾一五一十地交代司州发生的一切。

因河东军率军外出,不知究竟是敌是友,有无利益冲突,卫曦音原本对她还有防备心,见她如此坦诚,都不知该说什么好。

只因为从前认识?

灾难发生一年,元瑾的性子似乎还是和从前一样。

不过,接下来她便没有时间多想。

因为元瑾已经说到,有人从京都方向引来十几万丧尸潮,将弘农县团团围住,他们被困城中多日,眼见城门将破,商量好路线打算去华阴县避难。

卫曦音收敛神色,听得极为认真,越听神色越发凝重。

“翁主可知暗处袭击你们的敌人是谁?”

元瑾偏离路线进入幽州,明显是计划被打乱,半路再次遇袭。

背后之人极为聪明,甚至猜出了他们的破城时间和路线。

“不知。”元瑾摇了摇头,咬牙切齿,“不过别让我逮到了人,不然定将其五马分尸!”

害他们损失那么多士兵,这个仇非报不可。

“对了,五娘为何会在灵丘县?”元瑾平复过来,不由感到好奇。

她倒是不知卫曦音回乡一事,那会儿父王病重,兄长以此提出想回河东探病。

因为离得近,河东就在眼皮子底下,皇帝同意了。

现在京都情况不妙,逃出来的世家极少,这是几乎所有人都知晓的事。

猛然在这看见卫曦音,元瑾肯定好奇。

而且她进屋半晌,只看见卫曦音一个主子,宅邸里并没有其余卫家人身影。

卫氏长房一家子人呢?

第412章 司州世家

卫曦音沉默。

父母他们也有可能逃到司州。

如果对元瑾说实话,万一河东军发现了 他们携带的物资,会不会利用流落在司州的卫氏族人,以要挟交出小黑球?

不说实话吧。

好像又显得她心眼有点多?

与一个毫无心眼的人待在一起,她忽悠人时从未觉得如此为难。

而元瑾见她垂眸不答,还以为自己戳了她的伤心事,讪讪道:“五娘不想说那咱们换个话题聊。”

“那翁主不妨与我说说司州情况。”卫曦音顺着台阶下,微微点头,“现在还有哪些世家在,有没有从京都逃过来的人?”

也算是在变相打听京都情况了。

司州八郡、国,一百四十六座县。

除河东、河南、河内三个郡国地外,左冯翎、右扶风、中祁川,以及弘农郡与离京都最近的京兆尹。

在前朝,京都隶属京兆尹。

始帝认为不妥,将京都独立出来,设直辖。

所以可想而知,司州距离京都有多近。

元瑾闻言感到微微疑惑。

她以为五娘是从京都逃出来的,应该比她更了解有哪些人逃出来才对。

为何还反问她?

“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都快入冬了,因为粮食不足阿兄才敢率兵出来。”

元瑾没有防备,实话实说,“朝廷有令,无诏不得走出封地,那会儿不知京都如何,根本不敢随意派人出去。”

一旦踏出河东地界,要是被朝廷发现定会按造反罪论,到时候牵连甚广。

元景又才刚继位,哪敢拿河东国那么多人的性命去冒险。

灾难发生实在太突然,河东境内也全是怪物,他们那时连自己的生存都顾不过来。

元景为了求稳,所以一整年几乎都没管外面情况,老实地待在封地里,肃清辖内怪物,救援幸存百姓,努力整顿民生。

即便在夏季,从隔壁郡县地逃过来不少人,都在说朝廷完了,元景一开始也不为所动。

实在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