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6
眼,指着营地大门,“阿姐,我没跟着你,这是去营地的路,我的兵都在里面啊。”
卫曦音一想,好像也是。
不对,二郎什么时候变聪明了?
还知道她是嫌有小尾巴一直跟着,拿话堵她。
未等她多想。
卫琅怕挨罚,一溜烟地跑进西南侧营地,根本不给她说话的机会。
卫曦音盯着他跑掉的背影,半晌,若有所思的踏进东南侧营地大门。
门口值守的护卫见到女郎,立即行礼。
卫曦音摆了摆手,边往里走边道:“让常鹰先过来见我。”
营地内同样冷清。
校场内空空荡荡,四周只有几个零星的护卫在站岗。
下午是孩子们的武学课,时辰还未到。
巡视安防的护卫分为三班,除了正在执勤的,多数人在屋子里午休,其余在外面巡视,要到傍晚才回来轮换。
秦善不在,他刚回来又去了县城那边,找章元彦询问新兵的训练情况。
卫曦音熟门熟路地来到处理庶务的屋子。
谁曾想还是扑了个空。
刚坐下,常鹰已经收到消息赶过来。
“女郎。”常鹰上前行礼。
知晓女郎过来,估计是为了广平之事,刚才在外面没来得及提。
常鹰主动说道:“斥候们都不在,前些日子绎幕县方向发现丧尸潮,事关坞堡安危,属下派斥候出去监察丧尸潮动静,还未归来。”
此事吴伯倒不知晓。
发现丧尸潮一般不会向族里公开,一是避免引起恐慌,二是大部队未归,他们无法离开做出清理,只能先派人去观察移动方向,做好安防措施。
卫曦音听闻后倒是不急,绎幕离得实在太近,丧尸潮的事比较重要,而且三叔伯已经带兵赶过去,斥候想必到时候会跟着一起回来。
不过该问的还是要问,斥候回来后肯定与常鹰沟通过。
卫曦音转头看向常鹰,出声询问:“你可知广平的情况如何?”
“回女郎,斥候按照女郎命令兵分两路抵达广平,一路前往治所广平县,一路前往顾氏坞堡。”顾氏的地理位置位于三县交攘处,在广平的下方。
常鹰说着说着,神色不由变得严肃,“根据斥候探查回来的情报,广平县已被控制住,县城内发现有翼州军驻扎,人数约一万五,将领是刺史府长史王康胜,未瞧见龚刺史身影……”
卫曦音闻言整个人顿住。
龚长骏真死了?
长史是刺史其下佐官,相当于秘书长的职位,或者是幕僚长。
身为文官,统帅军队?
光是这一点就不同寻常。
“赶往顾氏坞堡的斥候发现,顾氏已经人去楼空,未在境内发现其踪迹。”常鹰继续禀道。
卫曦音手指在桌沿轻敲,微微眯着眼,“可有发现十方教踪迹?”
顾氏在十方教的地位明显不低。
而十方教又与齐王旧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四舍五入,她合理怀疑,顾氏是否就是齐王旧部之一,亦或者他们是想通过十方教起势?
要知道广平顾氏渊源颇深,在前朝时期家族达到鼎盛,自改朝换代后一蹶不振,地位与名声一落千丈。
从高处跌落,心有不甘,另走偏锋也不是不可能。
“未曾。”
常鹰如实禀报道,“斥候还发现广平境内有展开自救的县城,距离稍远,位于治所北面的平利县。”
“有人出来寻找水源的时候,与前往顾氏坞堡的斥候差点撞上,斥候顺藤摸瓜,跟过去探查到平利县正在展开自救。”
第304章 河间赵氏
卫曦音轻敲着手指,一时半会儿没有出声。
从斥候探查回的信息来看,顾氏应该意识到了什么,是躲起来了?还是已经离开广平?
居然连世世代代居住的坞堡都不要了,那召集翼州军的人会不会另有其人?
比如龚长骏的长史——王康胜。
至于常鹰说的平利县,有地方展开自救很正常,但治所广平县已经被控制住,周边县城为何不去求援?
平利县又在哪?
可惜身边没地图,刚才忘记带出来。
常鹰抬头快速看了她一眼,知晓女郎可能并不清楚广平的地形,便接着说道:“平利县靠近河间郡,与治所的距离大概是我们到枣强的距离。”
“另外,另有一要事需向女郎禀报。”
常鹰神色凝重,“斥候还带回一个消息,河间赵氏仍然尚存,与我们情况一致,所在地莫县丧尸被清理干净,接纳幸存百姓,赵氏坞堡周围圈起高墙……”
从清河郡过去,需要经过常山、河间两郡,最后抵达广平郡。
斥候路过河间郡的时候,便顺便探查了当地情况,很快发现河间赵氏尚存,不由心头大震,返回坞堡后甚至来不及等到女郎回来,率先将消息禀报给常鹰。
常鹰知晓事关重大,立刻前往老宅向族长禀明。
结果卫暨听闻后,只淡淡地说了句,“知道了,等五娘回来再说。”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好像丝毫不关心赵氏情况。
族长不管事……
常鹰没来得及询问族长,便被打发了出来。
他百思不得其解,实属想不通。
翼州九郡国,而翼州粮仓兼顾三州,所有粮食已被他们搬空,问题是……河间赵氏哪里来的粮食扩张?
他被这个问题困扰多日,如今女郎在此,他禀报后不由地问出声。
卫曦音细想片刻,瞬间明白过来,不由倒吸口气,“赵氏怕是劫持了漕粮!”
漕运历史悠久。
大运河通道贯穿大元朝多地河流,是线路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
皇家运粮——名漕,所以叫漕运。
五大粮仓粮食调遣,以及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等统称为漕粮。
丧尸爆发前,朝廷曾下令五大粮食各调出五万石粮食支援灾区,加之各地的官粮运输需走漕运………
而翼州的漕运通道处于河间郡地界,只怕赵氏得到的粮食不会比他们少。
卫曦音想通了后,不由叹道:“世上果然还是聪明人居多。”
果然是流水的皇族,铁打的世家。
名声在外的世家大族没一个是省油的灯,清河卫氏能打粮仓的主意,河间赵氏在极度缺粮的情况下,自然能盯上漕粮。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卫氏和赵氏的关系可不好,在朝堂上算是水火不容。
上一任中书令正是出自赵氏,同属翼州世家,一山岂能容二虎,在卫暨升上去前,赵氏可没少打压在朝的卫氏族人。
卫暨隐忍多年,一朝上位,自然是有仇当报。
他拿出早已抓到的把柄,向陛下进谏,连贬五名赵氏子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