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5
木牛流马过不去,而他们带出来的水囊已经快要见底。
为了探查消息和寻找水源。
最终三位百夫长做出决定,郎君们停留在敬武县内,由两百名部曲分成三路,走悬崖底下进入高邑县,两队去寻人、寻找水源和探查消息。
而另一队返回广阿县,探查丧尸潮动向,以及广阿县百姓留下的讯息。
卫琅一听百夫长居然不带他,嘟着嘴十分不高兴,他也要去!
他要第一个找到堂兄们。
卫达与卫诃连忙拉住人,好声好气地哄着,一遍又一遍的跟他解释。
部曲需要顾虑他们的安全。
堂兄们还没找到,他们三人可不能再走失了。
至今日。
清理完附近怪物,护卫们满头是汗、浑身脱力地倒在地上,有人将外面衣物脱下,随便一拧,汗水滴滴的往下滴落。
卫琅委屈道:“堂兄为什么不让我过去啊?要是阿姐在,肯定会同意我去的。”
卫达又一次解释:“护卫们是出去寻找水源、探索消息,咱们是为了找人,可不能节外生枝,招惹是非。”
卫琅嘟着嘴,辩解道:“我才没有惹事。”
说着他挺直腰板,一脸骄傲,“是我先发现兄长们的。”
卫达连连点头,“没错,二郎最厉害了,但我和卫诃还得靠你保护,你走了我们怎么办?”
卫郎闻言面露犹豫,觉得他说得好像很有道理。
两位堂兄还要靠他保护。
他转动着自己的脑袋瓜子,艰难做出抉择,“那好吧,我得留下来保护你们。”
卫诃在心底惊叹,达堂兄真厉害,才同行没多久,就已经将严百夫长哄孩子那套给学了过来。
“几位郎君。”严百夫长适时出声,“属下等人出来太久,是不是应该派人回坞堡给女郎报平安?”
久久没有消息,女郎肯定会担忧。
卫达与卫诃点头赞成。
“确实应该派人回去报信的,不能让家里长辈和五堂姐担心。”
严百夫长默默道:“二位郎君可要与斥候一起回去?”
两人一愣。
不约而同地摇头,“多谢严百夫长好意,我们想先找到兄长们……”
与此同时。
进入高邑县的数十名护卫,来到陡峭的悬崖下方,穿过一片人迹罕至的树林,正巧与从这边方向出来的卫礼撞上……
卫礼等人发现附近的丧尸潮不见踪迹,探查之下得知丧尸潮已经进入广阿县内,又一次阻挡了他们回去的路。
几名什长商量一番,他们耽误了这么久,郎君们已经离开高邑县的可能性极大,最稳妥的办法是先离开这里,再想办法探寻大家消息。
征求卫礼同意后,部曲带着人退回悬崖下,绕道走敬武县。
底下全是乱石与无路可走的丛林,众人花费数日,才终于走出来。
一出来,与寻到附近的护卫撞了个正着。
阔别多日,堂兄弟们重逢。
同一时间。
程秀率领两百人已经抵达巨鹿郡内,几人沿着前方部曲留下的记号,一路进入广阿县。很快发现丧尸潮,以及在这边监察动向的自己人。
双方交换信息后,程秀率领部曲前去与二郎君汇合。
得知秦统领只比他们晚几日进入高邑县,寻不到卫贺等人消息的几人才松了口气。
有秦善及百名部曲在,其余人应该是无碍。
解决广阿县周县令之事被提上日程。
而元武在知晓翁主消息后,率领中山军急行赶路,一行人因为担忧翁主安危,根本不敢过多休息,仅仅比程秀晚两日进入柏乡……
一时之间,整个巨鹿郡内充斥着他们活动的身影。
第209章 安顿卫家军
“所以郎君们是在运粮时候就已失踪?”
卫明宽站起身在屋子里来回走动,得知郎君们居然是失踪,他有些心神不宁,“此事族长可知晓?”
卫曦音:“瞒住消息是祖父的意思。”
她望着担忧不已的九叔伯,默默补充道:“已经派出四队人马前去寻人,按照时间来算,很快会有消息传回来。”
跟着二郎出去的那三名百夫长都是靠谱之人,不管有没有寻到人,避免她担忧,定会想办法先带回消息。
卫明宽反应过来,“对,程秀出去的时候你还没回来……”
卫曦音抬眸道:“还请九叔伯先不要对外声张,情况如何,等斥候回来便知,到时候交由祖父定夺。”
卫明宽平复了会心情,“这是自然,既然是族长的意思,我定不会往外说,但五娘有没有想过,时间太久,只怕族人们都已有所察觉。”
郎君们是坞堡的下一代,是卫氏的延续,他们若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对于家族来说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最怕瞒到最后发生意外,会引发族人对长房的不满。
说是长房,实则是指五娘。
瞒住消息虽是族长的意思,但让郎君们出去运粮却是五娘的主意,她到底还年轻,资历尚浅,无法完全压住底下的那些族人。
卫曦音不慌不忙地回道:“察觉已是必然,大家心照不宣,不摆在台面上闹腾,那便能瞒多久算多久。”
“再等等吧,若是还没有消息,侄女亲自率兵前去寻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卫明宽叹息一声,只能如此了。
眼下时辰不早,他还要去公厨清点粮食,五千石可不是小数目,最怕没人盯着,那些协助运粮的百姓偷偷藏粮。
都知晓粮食珍贵,万一有人为了那一口粮铤而走险,也说不准。
二人一起从后院出来,在县衙门口分开。
卫曦音盯着九叔伯匆匆忙忙离开的背影,在原地站了会,她垂下眼睑,才转身往相反的方向走去,打算去找三叔伯,一起回坞堡。
军营门外。
有卫家军值守,瞧见女郎过来,连忙进去通报。
很快有士兵出来,行礼道:“将军请女郎进去,三老爷也在里面,正在做户籍登记。”
“有劳。”卫曦音点了点头,跟在士兵身后踏入军营。
里面很大,至少是坞堡营地的五倍之大。
进来便是两个大小相同的校场,位于左右两侧,由中间一条笔直的土路分开,土路两旁有不少保留下来的挺拔大树,阻挡了烈阳照射。
树下阴凉处支着四个案几,明镜堂的四名叔伯坐于案前,卫家军都站在两边校场上,正排着队上前,挨个做登记,登记好后到一旁领衣服。
为了尽早做好登记,几名叔伯忙得连抬头的功夫都没有。
卫明泽也在其中。
明镜堂这趟过来,不仅运过来五千石粮食,还给每一位士兵带来一套换洗衣服。
士兵身上那套铠甲,穿了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