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2


堡内格外冷清。

随着大批人马离开,以及外出干活的人,整个坞堡内瞧不见几个人影。

谢芮安换上女式短衫,将头发梳成现在小娘子流行的拧旋式,再插上自己制作的木簪。

她收拾好后鼓起勇气走出门,准备去研究所当值。

女郎说得没错,不必遮遮掩掩。

女子又如何。

谢芮安不知怎地,脑子里却忽然闪过找王婶改衣服时,她那透着惊骇的眼神。

之前因在地宫内相处得不错,后来搬回地面后随着人口越来越多,一处院子里几乎住着好几户人。

谢芮安跟着换了地,与王婶一家继续做邻居。

开始王婶还没转过弯来,还以为她有什么特殊癖好,说什么也不肯帮她。

谢芮安很无奈,“王婶要不仔细看看,看我哪里像男子?”

这几日,她没有再特意压着嗓子说话,走路也挺直腰板,奈何身边都是些粗大条的人,愣是没有一人发现异样。

王婶用那将信将疑的眼神,将她从头到尾打量一遍,整个人像似受到冲击,缓了好一会儿,才接受她是女子的事实。

昨夜王婶将改好的衣服送来。

太久没有穿过女装。

谢芮安觉得浑身不自在,她只能在心底安慰自己,多穿穿就习惯了。

走过坞堡吊桥。

围墙内忙得热火朝天。

百姓们盖房的速度极快,坞堡门前几乎一天一个变化,原本的田地被成片的房屋取代,田埂变成一丈宽的平整小路。

不少人推着板车来回运送着建房需要的材料。

遇到以往相熟之人,谢芮安淡定地打着招呼。

那人下意识回应。

等人走远才反应过来,后知后觉地喃喃道:“那位小娘子谁啊,瞧着有些眼熟……”

谢芮安来到研究所。

门前的护卫满脸惊疑地确认身份,待确认眼前的小娘子的确是他们熟悉的谢小郎君,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大家的精神层面无一例外遭受到冲击,谢芮安在研究所待了大半月,与执勤的护卫等大家都熟络。

以往差点称兄道弟的小郎君,忽然摇身一变成了女娇娘……

整个人都不好了!

唯一淡定的只有褚钰。

他到一楼查看小胖子昨晚的研究记录,瞥见谢芮安进来,面色如常地说道:“女郎给你留了话,信件放在你那间屋子里,自己去看看。”

谢芮安行礼,“多谢先生告知。”

卫曦音留下的信件都放在研究所里,交代的也不是什么要紧事。

一是让谢芮安劝劝褚钰,将季大郎调去观察植物。

正好他们也缺变异植物的记录官。

她已经看过季曜写的研究记录,即使每日胆战心惊,备受煎熬,小胖子的研究报告依然写得十分到位。

证明他确实有好好干活。

就是胆子小点,经常被丧尸搞得一惊一乍,无法集中精力,有时候思路被打散写得前言不搭后语,需要逐字阅读才能明白内容。

而且马上就要招收新人进来,他整日在研究所里叫唤,容易影响其他人。

卫曦音不想埋没人才,半个月都没适应过来,证明季大郎君不适合做丧尸研究。

至于她为何不亲自跟褚钰提,信上没说,谢芮安表示女郎与褚先生的事,她不了解……

二则另留下一份试卷。

让谢芮安去一趟铁匠铺,请卫廷通知族里,组织所有女眷参与研究员考核,筛选出适合从文之人。

等考核结束后,有得用之人可直接招进研究所,其余的等她回来安排。

卫氏女自小接受贵女教育,读书识字是基本。

就如同她对小谷秋说的话一样。

习武不是唯一出路。

本意只是锻炼大家罢了,又不是真的硬要她们出去杀丧尸,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主要的。

只是眼下时间太紧迫,卫曦音暂时挤不出时间来与堂妹们好好聊聊。

本来卫曦音可以直接通知明镜堂安排下去,但考核后招收进来的女性人员,需要有人先带着熟悉一下事物。

这事儿不方便交给褚钰,他事情多经常不在研究所里,且男女有别,有些事不好直接吩咐女眷吧。

谢芮安虽然还没表态做出选择,但她身为女子又熟悉研究所事物,带新研究员是最合适的人选。

就暂且当个组长,负责一下研究所人员管理,帮褚钰分担点庶务。

谢芮安将信反复阅读之后,她想了想,直接出门去找褚先生。

季大郎君顶着两个黑眼圈,脚步虚浮地离开了研究所,关押丧尸的屋子里只有褚钰在。

天亮之后,笼子里的两只丧尸如同刚走出去的季曜一般,像似被抽干了精气神,扒拉笼子的速度比之夜晚,显得有些有气无力。

褚钰坐在两只丧尸对面,一目十行地将报告看完。

谢芮安进来,琢磨着如何开口,万一说得不好让女郎与褚先生产生间隙那便不好了。

岂料褚钰头也没抬,淡声道:“女郎所想钰岂会不知,即明日起,季大郎君调去植物研究。”

第175章 魏郡

正当坞堡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开采铁矿的队伍也已经上路之时。

卫明渊等人终于抵达魏郡。

翼州境内辖郡,国九,县一百。

魏郡十县,治所邺县。

他们想要回去,需经过魏郡的三座县城,才能抵达信乡进入到清河郡。

比之常山郡,绕的路不止那么一点。

不过,既然已经来到魏郡,那势必要像之前经过常山郡一样,搜寻境内的卫氏族亲。

大家族就是如此,遍地都是亲戚,出嫁的卫氏女、与卫氏有姻亲关系的家族、或是长辈门生、当年同窗同僚……

卫明渊离家多年,对于这几年族里的各家亲戚不是很熟,与族长的书信往来大多是公事,而母亲自从他去从军后,跟着二弟一家去了渔阳。

宗族里的人情往来,以往都是妻子在安排……

想到自己的妻子,卫明渊眸底闪过一丝哀痛。

卫明晟就比他熟悉多了,妻子杨氏与一双儿女在身边,因父亲与长子卫礼生活在族里,杨氏时不时都会写信、寄点凉州特产回去,关心老父亲与长子的近况。

长子卫礼自小调皮,快到了定品入仕的年纪,整日还是一团孩子气。

卫明晟见此不得不将他留在族里,跟着几位叔伯读书。

凉州读书条件不比翼州,翼州文风盛行,明字辈里有不少小有名气的文士并没出仕,而是留在族里培养下一代。

卫氏的族学在翼州名声在外,且只收卫氏子弟,一点也不比外面的书院差,学堂划分成不同年龄阶段,除了给孩子们启蒙外,对即将出仕的小辈,叔伯还会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