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0


不限等级,这些收藏物和异种种类繁多、能力各异,说不定就对我军有重大影响。”

说了一堆等于没说,就是将刚才大家讨论的内容总结整理了一下,但是偏偏就让人逮不住话题。

若不是蔺冠一直这么圆滑,不管做什么都叫人抓不住把柄,也不会一路在皇帝的不喜之下坐上如今的九卿之位。

常景瑞当然不知道蔺冠背后的动作,但光是当年他还是太子时期,几番拉拢蔺冠被拒绝,就已经叫这个小心眼的皇帝给记住了,虽然不至于多么憎恶(不然蔺冠早被整下去了),但看不顺眼也是真的。

一方面对这个臣子看不顺眼,一方面这个臣子就实在好用,交下去的事情都能超出预期的完成,导致现在的常景瑞对蔺冠始终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态,时不时就想为难一下人家。

既然一时没抓住小错误,常景瑞也只能放弃,而是开始吩咐起正事,蔺冠这才不动声色的吐了口气,又回到自己的位置,继续默不作声的站立。

此时,随着明国圣教徒的进入,在夏国境内的某些地区,一座座圣堂拔地而起。

起先有些当地民众,对于这个新到此地的外国教徒们自然持有敌对态度,在这个地方观念极为浓厚的时代,任何一个出现在自己范围内的外界力量,都会造成强烈的反弹。

然而圣教徒们不管遭受怎样的对待,始终没有以同样恶劣的手段还回去,仍旧笑脸相迎,对于妇女儿童及老人这样的弱势群体,更是多有帮助,他们大多会医术、又识字,凡是前去寻求帮助病人都能得到一定的救治。

除此之外,因为战争而逐渐凋敝的民生,让许多孤儿寡母粮食不足,也能在圣殿领取每日一碗的清粥,不足以填饱肚子,但也饿不死,若是多个孩子在,圣殿还会组织孩子们学习识字,和一些别的谋生手段及技艺。

这些本该是官府的责任,那些育婴堂、敬老阁的责任!

有些官府有作为的地方,大多只收养健康的孩子,然而将这些孩子编进纺织厂等地,而某些官府不作为的地方,所谓的育婴堂,不过就是笑话,甚至是捞取油水的存在。

毕竟朝廷每年都会下拨钱粮来维持,可只要他们从中做点手段,这些钱粮哪里会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去?还不是某些人中饱私囊。

而圣殿却替代了官府职能,不过短短一两月的时间,原本还被排斥的圣殿,立马成为当地人人称颂的地方,有些受过帮助的老百姓还会主动到圣殿向圣主祈祷,而他们教导的孩子们,每日祈祷更是其必修的功课。

某些颇有见识的官员、乡绅等,认识到了圣教的可怕之处,此等拉拢人心的手段,以及毫不顾忌回报的做法,若是没有什么大的图谋,谁会相信啊?若是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下去,届时到底是大夏的天下,还是圣教的天下?都难说。

可惜,上层不作为,甚至为了与圣教军合作攻打周国,本就默认此事,而下面的官员同样指挥不动,各个专营着自己的利益,以钱权和超凡为重,谁会去管这些看起来就麻烦的烫手山芋?

大夏建国百年,上下朝野虽然因为超凡有所变动,但变动的不过是力量的分配,整体风气仍旧在不断下滑,当年先帝在时,还有几分清明之相,如今却早已开始暗中腐烂。

有志之士痛心疾首,却无可奈何,而此时蔺冠一派的人同样在努力,给了这些人一个希望。

他们与圣教徒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文化高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来占领。

当后世回顾爱国主义教育起始时,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会感慨,一个外来的圣教竟是一切的开始。

安谷洲三合县是个穷地方,它不仅自古就是个穷地方,而且在超凡复苏数十年后,连一个超凡事件也没有发生过,虽然超凡事件是把双刃剑,比起好处更多的是不好的地方,然而人们总是愿意去关注那些因为超凡事件而发达了的人或地界,而这个既没有世俗资源,也没有超凡资源的三合县,比之从前更加不引人注目了。

取燧司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驻扎在了除去北州外的七百五十六个县城,就算如此,驻扎在三合县的取燧者也是最弱小、最底层的那一批,零星几个刚踏进修行之路的取燧者,带着基本的传声虫、护身符、驱魔箭等工具,连丁级收藏物都算不上,都是量产的东西,唯一的丁级收藏物,也是防御类的,能够保护取燧司这个建筑。

总之,三合县的取燧司,就是作为摆设一样的存在,有百姓还看到有取燧者当街和小孩抢最后一根糖葫芦,原本对于神秘力量的幻想,也在此刻破碎。

好在,之前三合县来了个不错的县令,联合那几个取燧者带领一些闲时劳力,给县里修了不少设施,还向上面申请了些用于农事的收藏物,提高了粮食产量,家家有了点余粮。

让三合县不至于因为这一次的征兵陷入混乱。

而这一次因为新来的什么圣教发生了转变,有些有眼力的明显观察出县令大人不欢迎这些外来的圣教徒,却又不得不碍于上面的命令,还得帮助他们建立圣殿。

特别是随着圣殿开始免费招收学生,县里的氛围越发古怪了,开始大家还碍于县令的面子不敢去,可是一听说不限男女,包中午一顿饭后,这点面子直接就不要了!

安谷洲是靠周国的地方,虽然中间隔了个云州,但从安谷洲抽调的壮丁也不在少数,本来家里就没什么劳动力,男人们都上战场了,家里家外全是老人和女人们干,孩子们没人照顾也没多少粮食。

现在一个圣殿,将所有问题全解决了!

与圣殿圣教徒们灿烂慈悲的笑容相反的是县令铁青的脸色,他是个没啥才华的人,人到中年才考了个进士,不惑之年才有了个小县令的官,但并不代表这个三合县令蠢。

相反,从朝廷下达命令的第一天,他就意识到了其中潜藏的危险。

他曾经了解过隔壁明国的发展,一个凭借圣教建国,一个既是圣主又是国主的女人,短短十多年间,便能将贫瘠的明国建立到如今的局面,整个明国还没有大的叛乱和危机发生,县令就知道隔壁的圣主不是个简单人。

他一个小县令都能看清的事情,他不信上面那些高官世族不知道,说到底,不过是觉得牺牲点民间的利益,换来他们想到的周国和名传千古的美名罢了。

可是……届时在于明国动手,牺牲的,还不是那些百姓?

父母官……父母官……哪个父母愿意看着自己治下的百姓,成为上层算计的棋子。

那些大人物们谋千秋万代,他管不着,他就是一个小人物,就是三合县这个小地方的父母官,他只想管他这片土地的现在。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