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0


到了李晓诗的轮廓,渐渐也都安静了下来。

仙童姐姐都不怕,他们当然也不怕。

等到这一轮的展览人数已满、截止入场,窸窸窣窣充满了窃窃私语的漆黑展厅中,突然亮起了红色的光芒。

众人豁然抬头四下打量——

圆形的展厅周遭似乎都是屏幕,而屏幕上,挂了一圈的红色灯笼。

天空陡然飘起了雪。

不知道运用了什么技术,明明只是用肉眼在看,观众们却有种观看立体电影的感觉,雪花洋洋洒洒,似乎真的伸手就能接到一样。

李晓诗的直播中,平台一向采用最真实的录像,她所见所感,也清晰地传到了直播间内,许多小娃娃都“哇”了起来,不由自主伸出手朝向天空,想要去接那从天而降的雪花一般。

李晓诗没有接,她瞪大双眼,惊喜惊讶地望着这美景。

灯笼白雪,洋洋洒洒。

旋即,不知道又是从哪里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周围的景象也缓缓跟着动了起来,似乎是一个人抬脚在往前走——

覆盖着白雪的房子出现在众人面前,屋门紧闭,屋中却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大红对联和门上的年画红得耀眼,喜庆夺目,为那欢声笑语更添了几分热闹。镜头继续前移,“主人公”终于来到了一处开着门的房子前,撩起帘子走了进去。

屋中,烛火灯光一并亮着,桌上满满一桌菜,桌边满满一桌人。

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大人小孩耄耋垂髫,都穿着冬衣,围坐在桌边,喜气洋洋地欢迎着最后一位家人的到来。

水饺、蒸鱼……寓意吉祥如意的餐食一道道被分食,墙上老旧的表滴答走着,围火炉、讲笑话,守岁……

孩童们从枕头下方摸出压岁钱,欢呼雀跃地冲出家门,高兴地放起了炮仗,还有三三两两成群的聚在一起玩着传统的小游戏。

画面定格在各家父母来叫走孩子、带领出门串亲。

象征除夕喜悦的歌曲播放,画外音是时候响起,徐徐介绍着这节日:“除夕,是每年末尾的那天夜晚。除,即去除的意思,夕,指夜晚。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是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到除夕这个名称的是西晋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

从历史渊源,到在近现代的表现形式,展览厅介绍得十分详尽,李晓诗听得也很是认真。

受她的影响,直播间的观众们听得也都很认真。

李晓诗:原来在之前是这个样子啊。

观众们:原来在之后这节日变成这个样子了啊。

各有所获,都不算白来。

从除夕新年展厅出来,李晓诗兄妹俩又接连去参观了其他的展厅。

清明端午中秋等等一个没落下,这展览做得也很好,用近乎于全息的技术让每一个到场的观众都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把多年不见的节日氛围。

李晓诗没做笔记,但在努力用脑子记,不知不觉间,这个展览会被她走了一个遍的时候,都已经临近关闭展馆的时间了。

当她踏出展厅大门时,直播间另一端,天幕前,无数观众都“啊”了一声——

广场还是那个广场,但是天光暗沉,外边的灯早就亮了起来,而为了配合最近这里的传统节日展览,广场上的夜间布置也变得很有古意。

穿着古代衣衫摆摊售卖冰激凌或烤肠等小零吃的商家,长衫长发手持扇子主持街边即兴小节目的青年工作人员,背着插满彩色提灯鲜花工艺品在人潮中穿行的小贩,过往络绎不绝身穿汉服与现代装混搭的人群……

人潮汹涌,被照得亮如白昼的广场——有那么一瞬间,似乎真的变成了一个古代与现代交汇的特殊地界,让乍然看到这一幕的人难免心生恍惚。

后世的人……似乎并没有完全把他们给抛下,丢在历史的长河中。

夜幕渐渐落下,广场就越发显得明亮。

同样有些看呆了的李晓诗回过神来,有些激动地往一个卖灯的地方跑去。

片刻后,天幕上、镜头前。

少女一手提着裙摆,一手拎着盏莲花形状的灯,笑容灿烂地往这边跑来。

李晓诗提着灯在李珉身前停下,高高兴兴展示着自己的战利品莲花灯。

又道:“正如大家看到的这样,在我们现代社会,也还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广场、这样的街道、这样的城市。尤其是像长安洛阳开封这些有名的古都,历史的氛围就越浓厚。”

“时代的发展是很迅速的,不管是科技还是经济,也包括文化——旧时代的糟粕始终都是要被抛弃的,它们落后于当今的发展,不再适应我们的社会。但是同样的,也有许多会被永远铭记、传承下来的东西。”

“无论时光怎么变迁,无论是历史亦或是文化,华夏的精神和文明总会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永远不会丢失。”

灯火阑珊,她脸上的笑容真实而明媚。

跨越重重时空,纵遍上下五千年,无数人都似乎清晰地感受到了她笑容中的温度。

“好啦,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就结束了!”

李晓诗似模似样地行了个有点蹩脚、怎么看都有点不伦不类的礼,笑盈盈的。

“我是李晓诗,今后的日子,还请继续多多指教啦!”!

第169章 现代体验卡*1

刘彻睁开眼的时候,被刺目的阳光晃了一晃,他下意识眯起了眼睛,抬手在眼前遮了一下。

“来……”人。

下意识召唤侍者的声音卡了壳——原因是他逐渐看清了周围的景象。

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穿着各种短袖短裤、留着长短不一颜色不一形式不一发型的男人女人们三两成群地走着,有的当街直接勾肩搭背,有的拉着手,还有些看着像是一家三口的,半大的孩子直接骑坐在男人的肩头……

欢声笑语不断。

这吵吵嚷嚷的声音按理来说应该很让人受不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刘彻却觉得并不算吵闹。

主要是那些声音的内容听在他耳中总有些说不上来的感受——有点陌生,但也没那么陌生。

腔调和音节什么的,总觉得熟悉,又总觉得不是很熟。

不过凝神细听了一会儿,刘彻发现自己真的听不太懂这些人在说什么,顿时也哑然。

这场景,这环境,简直跟从天幕中看到的李晓诗身边的世界一样了。

但是不一样的是,这么两年来,李晓诗最多只是带他们在“平台”虚构出来的“现代”世界里待过,周围除了他们古人就是他们古人,最多是来个其他朝代的,从来没有直接把他们本人带到这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