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6
自己的命运。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都是有限制的,当时情况就那个样子,统治者们剥削阶级们始终都不会改变的。
她最多也就是尽自己的努力,把利弊陈述,然后交给那个时代的所有人自己去选择。
李晓诗道:“在清朝这样高压且专.制的君主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者自保的空间,都会用尽各种方法、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像是贿赂上级啊结党营私啊拉帮结派的等等事情层出不穷。在乾隆皇帝之后,贪.腐的风气更盛,许多人都是靠这个活着的,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会千方百计地中饱私囊,不仅蒙骗朝廷,还敲诈勒索压榨百姓。所以,这也让整个清代的官僚体系都呈现出了一种日益腐败的趋势。”
“而且除了官场上的,军队里的贪污腐败也成了风气蔓延开来。就我们之前提到的八旗,八旗兵这时的尚武精神已经全没了,风纪败坏,将领贪污,而且八旗军这些人已经被长期的养尊处优彻底给养废了,将士们接受阅兵竟然都能直接从马上摔下来,射箭箭箭空靶,八旗弟子好逸恶劳,百无一用,整天就是养养鸟斗斗鸡,这让八旗弟子的称呼都成了贬义。”
李晓诗的声音没什么情绪变化,但观众就不是这样了。
尤其是现在还处于清朝初期,但也算是已经被她骂过一次的旗人,听到现在又被点名出来,这让他们十分难堪。
旗人本身是以作战素质而闻名的,怎么到了后代能废物成这样子?
这不是给他们这些前人丢脸吗?
难怪之后的皇帝要废掉……
“那清朝的这些人贪污能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地步呢……咱们还是用个例子来表明吧!”
李晓诗捻着书页,声音清脆:“这位大臣,他仗着皇帝宠信,舞弄权术二十多年,期间一直在不择手段地敛财。到了他被抄家时,根据并不怎么全面的统计,光是抄出来的黄金就有三万三千多两,白银更多,有三百多万两,当铺七十多家,银号四十多家,还有数之不尽的大量的房产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还有海外淘来的海货等等。就简单地对一百多件查抄清单中抄出来的二十六件来估价,就值两亿多两白银……”
……多少?
这人家里查出来多少??
听到这里,一直关注着天幕的众人不可置信的同时,还有不少眉心还都是狠狠一跳。
乾隆摸着茶盏的边缘,指腹蹭啊蹭,总觉得有点微妙的、不太好的预感。
明朝无论是初期还是晚期的皇帝及部分官员听到这个眼睛都红了:好多钱啊这是真正的“富可敌国”了吧?
而更早一些时期的观众们,在看了天幕给出来的换算结果后,也都是心头一突。
不是,这位……这位不知道是谁的大臣,你敛这么多财,是为了什么呢?能花完还是怎么的?
刘彻哼了一声,没对此发表任何意见。
那么多钱怎么了?有什么好羡慕的。
羡慕也应该是羡慕这样的大臣没给他空降几个,不然一抄,那国家不就有钱了么。
是啊,这人一抄,国家就有钱了啊?那么是谁的大臣,谁抄的?
李晓诗:“这是乾隆最宠信的大臣和珅,而在他被抄家后,当时还有一个说法流传了出来,叫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来源就是嘉庆登基后赐死查抄了和珅。”
本来就隐隐觉得有点不大对劲的和珅此刻眼前直接就是一黑。
他的钱,他的钱……
乾隆也想昏过去,但是他不能,因为李晓诗小嘴还在絮叨:“据有些人说,乾隆是知道和珅是贪官的,但是他要用和珅制衡朝堂,贪官有欲望才好拿捏,叫什么来着,水至清则无鱼,所以是他放任和珅这样的。但是这说法到底对不对,有几分对,我们也不知道了。”
乾隆:……
他知道和珅贪,也知道和珅有钱,但是说全是他纵容的也不对。他哪知道和珅这么有钱?!
李晓诗摊手:“其实清朝的官僚机构一直很臃肿,但是在康雍乾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得还不错,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很可观,所以才能承受庞大的费用,但是在乾隆的后期,他本人就好大喜功奢靡无度,而且又纵容手下贪官横生,导致国家财政耗费得非常严重。再加上各种贪官污吏会从税款里拦截用作自己的‘收入’,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收入。所以在嘉庆帝之后,整个清朝支出越来越多,收入却连连减少,甚至让朝廷出现了财政危机,清朝的国力也就越来越弱。”
乾隆:……都说了不是全被他默许纵容的!!
而且什么叫“皇帝本人就好大喜功奢靡无度”?
“据记载,嘉庆元年的时候,清代国库的存银有五千六百多万两,到了嘉庆十九年的时候,就只剩下一千二百多万两了,这还不足乾隆时期存银最多时候的六分之一呢!”
李晓诗补刀。
嘉庆闭了闭眼。
老百姓们有不少在掰着手指算的。
嘉庆元年国库五千六百多万两,那刚刚那个和珅一百多件清单里二十六件的合成折算是多少两白银的来着……
两个多亿!
天啊,一个国家的国库比较多的时候才五千多万两,你这一百份之二十六都能有两亿两……这已经不仅仅是用“富可敌国”就可以形容的了吧?
这还只是一个和珅,要是多来几个,虽然比不上和珅这种规模的,但哪怕是和珅的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把贪的钱吐出来,也不至于会让国家这样困难吧……
这些人哪里还是什么官员啊,这摆明了就是国之蛀虫啊。
朱元璋眼睛都红了。
就算不是自己的官员,但代入一下,如果自己的麾下如果出了这样的官员——比他这个皇帝都有钱,还都是从他手指头缝里抠的钱的话,那他能当场就把人给拖出去杀了,血溅五步的那种。
房杜两位相公对视一眼,皆是无奈摇头。
此等……呃,此等……
唉!
李晓诗说着:“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情况,清代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在清朝中期之后,人口的增长带来的问题就是用地紧缺,可土地却始终被集中掌控在少数人的手里。那些大地主大士绅豪商们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扩大家产,为了这些他们用的手段也都是各式各样,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为了生活,又只能变成地主们的佃户和工人,不仅要自己付出劳动去种地,还要向地主缴纳高额的租地费用。除了这些成功找到生路的人,更多的是变成了流民,整天以乞讨之类的手段过生活。”
她说得冷静,直播间另一头许多的百姓却默默热了眼眶。
无论什么时空,农民最能够共情的,也就是农民本身。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