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0
他有点酸溜溜的心情恢复了一点。
“在统一以后,杨坚要面对的,其实不比刘邦当时要面对的更好多少。同样是战乱,汉初最起码还有过秦一世前期时候相对没有那么惨的时候,在隋初,这片大地上的战火可是已经足足烧了数百年了——数百年的民不聊生,这样的国家,应该怎么办呢?”
刘邦乐了:“参考呗。”
那当然是抄他们老刘家的作业啊。
文景之治现成的在这儿放着呢,身为华夏大汉子民,老刘家的皇帝们那不就是所有人的祖宗么,给后代抄抄完美作业也是长辈的应尽职责,是吧?
看到弹幕,李晓诗眉眼弯弯:“呀,高祖说得对,确实是文景之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隋文帝杨坚所实行的政策基本也是这一套,好让大地尽快恢复元气。”
“不过我们还是要从各方面综合来分析一下的,这样才能更有条理更清楚一点。”
“首先,从经济上,隋文帝大力发展经济,统一了南北的币制以及度量衡、还在户籍制度上进行了改革,把每一家每一户的户籍重新编订,清查土地,稳定社会生产——生产嘛,作为主要依赖农耕文明的国家,首要的肯定是农业的生产了。”
李晓诗把课本反过来,插画展示给大家看:“这是含嘉仓的简单示意图。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一个粮库,很大很大,经过后代的考古发掘,我们发现这粮仓的面积有四十多万平方米,数百个粮窖,据说在隋文帝末年,隋朝囤积储备的物资和粮食能够让隋朝全国吃上五六十年——”
刘彻:……??
他坐直了身子,研究起了那副插图。
粮食多,是很让人羡慕的,但,粮食这么多,还要保存下去,这就需要一定的手段了。陈粮堆积,受潮可是会发霉的,又或者进虫子、被鼠等破坏,到时候可就没法吃了。
这含嘉仓是怎么个制式?这么大,还不怕这些问题的?
就好像知道会有人好奇这一点一样,李晓诗放下课本,又调出一张含嘉仓的侧面剖图。
李晓诗道:“大家可以看到,含嘉仓其实是做了很多层的,在防潮防水防蛇鼠虫等方面做得非常好。”
“这么多的粮仓,都填得满满当当,当时隋朝的国库真的可以说是十分富有,耕地面积多出了好多,人口也飞速增长着。这民不聊生的大地上,人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侧面剖图,一层一层的作用和材料都被显示得清清楚楚,不止刘彻,隋之前的皇朝很多都开始研究起了那张图,就连老百姓们也都目不转睛地看着。
虽然没有国库粮仓要囤,但等以后有条件了,自家囤粮也可以学学嘛……
李晓诗:“经济上的说完了,还有政治上的。政治上,隋文帝加强中央集权,在秦汉的官制之上又融合了魏晋南北朝的一些官制,重新制定出了一套全新的官员制度,创立了后世三省六部制度的雏形。并且他还初步建立了以考试为途径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后世的科举制等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还整顿吏治,提高行政效率等。”
“隋文帝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让人口的数量和田地的面积都大幅度增加了。而隋朝,也就慢慢成为了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大国王朝。”
“这也让这段历史被后世称为开皇之治。”
听着李晓诗的称赞,杨坚揉揉鼻子,和皇后一起,尽量面不改色地也看向天幕上那个后世做出的“剖图”,尽管他已经知道这些东西的原理,尽管没谁比他更清楚这些东西了。
原来被李晓诗放在天幕上夸,是这种感觉啊。
他嘴角忍不住勾了起来。
被夸是真的舒坦,尤其是想到这么多人都在看着天幕,一起听他被夸的时候。
嗯,开皇之治。
真好听啊……
但之后到底是怎么……?
总不至于被像王莽那样的偷了吧!
说到这儿,这一段的内容算是告一段落了,李晓诗把课本折起来,屏幕上的图片还没关闭,她看向镜头,笑着问:“刚刚那一段里,还有哪位观众有什么疑问吗?”
她决定以后都仿照老师上课的时候,给每一小节都留出个自由提问的时间。
以便老百姓们提问,也便于她自己巩固知识。
但这会儿大家都在研究那个含嘉仓,还真没几个问的。
李晓诗叹气,打算跳到下个部分,这时,一行字蹦了出来。
【朱元璋:那臭小子,把珠花还给你了吗?】
李晓诗:……啊?
第81章 第八十一课 功
弄清朱元璋早就跑歪的关注点, 李晓诗破天荒地在直播课本的时候沉默了。
十几秒后,她哭笑不得。
“……嗯嗯,还给我啦, 大家还说以后有什么集体活动都不叫他一起了。”虽然放轻了声音在解释, 李晓诗还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感觉像是被什么长辈盘问是不是被别的男孩儿扯头发拽裙子了一样。
语速很快地交代完, 她欲盖弥彰地咳嗽两下, 绷着小脸正经道:“咳……好了, 不要讲课本无关的内容呀这位同学!”
得到了想要的答复,朱元璋也满意了。根本没在意李晓诗这假模假样地“教训”, 只随意哼哼两声就由着她了。
“还有没有谁有什么疑问呀?”李晓诗看向弹幕,又问了一遍。
杨坚有点犹豫。
他想问隋炀帝到底是哪个儿子,是不是杨勇,或者又是什么其他的。
但又觉得, 就算现在不问, 之后也都会知道的, 而且还是很快就能知道, 毕竟现在是大隋的“主场”。
可一旦有了这种“马上就会知道”的前提,他发现自己又不想知道了, 还有点想把时间门停在现在,感觉听下去会心梗。
那叫一个纠结。
见弹幕一片平和,似乎真的没有什么人对上一段的内容有其他的问题, 李晓诗就也不再问,顺利过渡到了下一部分的内容。
“那我们接下来就来谈谈隋炀帝的功过吧。本课第二部 分的内容,就是‘开通大运河’。”
她道:“在我们现代呢,会有很多古代流传或沿用下来的一些东西,被称为文化遗产, 更厉害一些的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就好比我们这里很多人都知道的,华夏有一条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第四十六个世界遗产的项目,它就是京杭大运河。”
李晓诗说到这儿,杨坚很是觉得意外。
世界文化遗产,这个词语不新鲜,因为在游览长城的时候李晓诗就说过了,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也在当时夸了他是一只在修长城的。
可现在,隋朝的课中,讲隋炀帝功过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