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8


会想要刘备一统呢?”

“明明都是乱世,人们对其他乱世深恶痛绝,对三国却并没有那样抵制,原因在于三国的英雄和事迹太多。虽然一提起三国就知道是个豪杰辈出的时代,但想穿越回去的却没几个,这又是为什么呢?”

她摇头:“曹操的《蒿里行》曾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不是多高深的诗句,连我没学过都可以看出诗中描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东汉末年,人口减少,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从黄巾起义、董卓乱政,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数次北伐,以及我们并没有说到但在东汉末年到三国这段时期内却真实存在的无数大小战争中,除了主角的英雄,那些‘拥兵二十万’、‘精兵五万’、‘淹死烧死若干’、‘大败’、‘失败’的,是许许多多许许多多的生命。从东汉末年董卓入京到晋灭吴一统,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华夏大地的战争比战国时甚至要更频繁。”

随着读得多、讲得多、看得多,李晓诗也越来越能从平淡的文字中看出更多隐藏在其中的内容,就好比她亲自去走的那一趟丝绸之路,其中艰辛困苦,也远不是书上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

现在,她能够看到,这些在英雄赞歌中充当背景板的数字们,他们是乱世中微不足道、却又真实存在的人。

不是影视剧拍摄中可以反复聘请的群众演员、也不是他们通过系统玩游戏时候的虚拟数据,那都是只有一次、消失就不会再回来的生命。

都说秦二世到西汉初期人口锐减,三国时候完全不遑多让。

李晓诗实实在在叹了口气:“据统计,华夏的总人口,在这将近一百年间,从五千六百多万,变成了不到两千万。这个数字是很吓人的。”

她话音才落下,天幕前,就有许多人被骇在了当场。

这么多的损失?!

李世民长长叹息:“受苦的永远都是百姓啊。”

而不止这些,他们这些后世的人还知道,在三国之后,很快、华夏又会迎来另一个乱世。

另一个几乎让汉人灭族的乱世。

李晓诗:“如果一个将军没有兵,那么他有再多的计谋,又能怎么去打呢?所以,英雄事迹值得被传唱,被铭记,但我们大家同样不能忘记是什么在供养这些英雄们。”

李晓诗觉得,如果是她哥在这儿,一定会大惊失色,觉得他妹妹像是变了一个人。

但没有办法,她也很想像曾经那样,什么也看不懂,但现在不一样了。

她真的会忍不住去思考更多。

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这对她到底是不是好事。

李晓诗抿抿唇,自作主张地落了句主观评价:“总之,我想说的是,可以称赞英雄……但乱世不应该被推崇。”

希望古代的观众们,不会有人因为英雄情结就去盲目吹捧、渴望乱世。

这话不应该从她这个幼稚鬼口中说出来吗?

或许吧。

“这次的课结束了,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第62章 第六十二课 斗富

这一整个单元, 怕是都没有什么安定祥和的时候。

在当初预习翻过这单元的课的时候,李晓诗就有这么个觉悟了, 但仍然没想到,在真正学习时,那字里行间的颠沛流离还是让她有点难受。

只听老师讲的内容,两晋的这些事,就已经远比她想象中的要更过火了。

“大家好,我们这次要了解的是第十七课。”

又一周过去,李晓诗再一次坐在镜头前,向着大家打招呼,念出了这一次课的题目:“——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在她念出这个标题后的数十秒中,天幕前三国西晋之后的后世朝代, 一片寂静。

元清本就是少数民族政权, 所以也没有什么太大反应,只稍稍若有所思了片刻, 旋即了然。

唐宋却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尤以唐朝为甚。

西晋的短暂统一, 历史上确实是这样的。

但导致西晋统一的胡人乱华、祸乱华夏,那么久的割据和混乱, 那么长久的战争和灾难,难道不应该拿出来和这一内容放到同一“课”里去说吗?

为什么这里会多出一个“北方各民族内迁”?

……等等。

房玄龄与杜如晦交换了一个眼神, 看清对方的眸中的猜测, 都觉得有点不可置信——这简直算得上荒谬了。

在他们陛下的授意中, 大唐一直在着手编撰《晋书》,而房玄龄更是身为监修,和褚遂良他们一起参与到了晋书的重修中,所以对这段的过往可谓很熟悉。

西晋确实不能说是完全没有和“北方各族内迁”对上的事……但,这样的“等量代换”、分换其中含义, 真的合理吗?

李世民又岂会不懂他们在想什么,他有些复杂地摇摇头:“从李晓诗的言论就能看出,后世一定是各族共治,民族交融。有这样的前提,又怎么能出现破坏团结的言论和事情出现?想必定是为了教习少年人,不愿让‘汉族’少年心中生出对‘少数民族’的不满,也不愿让少数民族的少年对汉人生出疏远。”

身为统治者,他很容易便理解了这种情况。

掩盖血罪,粉饰和平。

这种做法虽然看似不该,但如果是在一定的前提下、譬如……所需,一种手段而已,那确实是“合理”的。

下方众臣俱也都叹息。

是合理的,只是未免有些苦了那些沦为“各族融合”中燃料和牺牲品的、数不尽的生命。

李晓诗浑然未觉各个位面的这份沉默,她做开场道:“西晋结束三国分裂,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治却很短暂,这是因为什么?”

“魏晋时期,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匈奴、鲜卑、羯、羌、氐等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又都做了些什么呢?”

汉。

一众老刘家皇帝们皱起了眉。

不是说匈奴的问题在东汉就彻底消灭了吗,怎么到了晋还有匈奴?

曹操也很费解。

东汉末年纷争混乱,各种西凉人胡人都曾加入这个乱世的争雄中,像马超不就是号称“西凉锦马超”么,还有董卓那些军队、公孙瓒那些人,而且就连他曹军中也有不少。

曹操按揉着额边的穴位,思索着。

匈奴人之前想在中原作乱,被他在河水地域逮住一顿揍,后来虽然收了匈奴人到手下,但地位比东汉这些人觐见汉室归降时低了不止一点半点,又各方面严加管控,按理应该翻不起什么风浪的才对。

可李晓诗之前提到过一个词,“各民族政权分立”。

难道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